• 4

Kuga 新增車型選擇-真的是Vignale 車型嗎 ?

CNC-2 wrote:
Kuga Vignale...(恕刪)


Vignale內外裝件差異其實不少。
尤其是內裝件。
座椅、中控台面、內門飾板,太多物料都不同。
以產線來說,就是得另外排出來做組立生產。
這肯定得安排在產線線上處理,前保桿可能還得請東陽國產化,這支保桿,少說得再噴掉1300~1500萬。
從中國長安福特進口也是有可能,就要看採購與財務端合算哪個方案划算。

如是配個套件,單純車身外觀拆換或日系這種後裝貼好拆裝的,方案還是會比搞Vignale省很多。
Vignale物料太多,是沒辦法線下拉去VMC在那邊母豬母狗的,應該只能線上排產組立。
Vignale這樣成本換算下來要省,肯定省不了到哪去。

價格會是很關鍵的因素,決定上市後Vignale有沒有戰力。
如能抑制在120~127還有些許貢獻值,KUGA銷售佔比大約20~30%內。
KUGA的主要銷售車,一直都是180百萬左右的車才是佔比過半的主要車型。
如果站上130,可能10%都不到,產線稼動價值低。

以目前250定價
EcoBoost 250 AWD旗艦X - 119.9萬(非ST-line外觀,這款已經成雞肋車,原則上,存在價值低,僅是為了保留原本價格調漲前120萬內而產生。)
EcoBoost 250 AWD ST-Line X - 122.9萬


Vignale要控制住價格難度很高。
Taiwan Nice wrote:
希望台灣福特將售價保持在大眾可接受程度,或者針對Vignale版本推出讓車主有尊榮感的專屬服務。還有最大重點,要再提高品質與售後(保養廠),這樣才能真正提高福特的形象。


***
福特不太可能因為導入Vignale KUGA而另外成立較高檔的銷售經銷據點與售服方式。
但福特六和確實應該將較高單價車種,與平價車建立不同高、低端門市來區分產品與價值,才能用個10~20年逐漸讓高端產品品牌帶來點效益。
例如將Ranger、Focus ST、Focus Wagon ST、Mustang、甚至是福特原本有打算進的Explorer,另外跟經銷談劃分出不同的銷售據點、接單業務模式改變、售服質量改變。
逐一將車型高端Vignale再拉進來才有機會塑造出新的品牌形象。

都吃同一鍋,改變不了甚麼。
客人會直接跟末端業務市場喊價-8~10萬再來跟我談。
這是福特銷售遇到最大的問題。

這問題~跟想辦置高端車當總代理或經銷商問題是一樣的。

高端品牌,決計是不能讓經銷商去找一堆刺龍刺鳳口嚼檳榔的咖來擔任業務門市來做門面的。
也絕對不能是客人一上門,就跟國產車業務一樣,巴著客人,只想先跟客人套啥時會買車、想用多少價格買。
如果買賣只停留在這麼LO的基礎上,坦白說,穿了龍袍也成不了太子,是要跟人家賣啥高級車。
賣保時捷車,會跟客人談這些嗎? 就不是咩!
保時捷鎖定的客戶群,就不是這種客層。
比較想鎖定的,是不談價格,只想談故事、生活、商務等比較高端族群。

但福特品牌很難走向這麼大落差的售服邏輯去。

較適合朝向VW這樣,把自己稍微拉高些,跟自家Skoda拉出差異化的市場端溝通。
類似Mazda品爵退掉,換日商來主導後現在拉高自己定位的邏輯。

最佳的辦法,還是得類似用Toyota另外成立Lexus全新品牌來跟市場溝通。

最少,也得是歐系車,另外辦置個子品牌來跟市場對應。
才有可能將原本品牌定位,逐漸拉出差異化。

Mazda就沒這樣做,而是全面試圖透過既有品牌來抬升,那就會非常辛苦。
就好比VW對外溝通把自己拉比同級競品高,拉高凌志車這階來溝通。
但消費者就是永遠把它跟Ford劃上等號,頂多就認為也就跟Honda就這樣了。
那車廠也就只能自嗨。
當消費者有這樣的預算,還是會把賣太貴的國民車直接跳過。

CUV要賣到126~135來,一堆人肯定會去買UX、XC-40,沒幾個人會花相同的錢,去買VW
中型SUV價格如果來到130~140,就很難不被跳過,客人直接去刷NX了。

跟客人說配備再好也沒用。
多的寧願+20萬去買陽春入門款那顆LOGO車。

實在是台灣消費者能選擇的車型,實在太多了。
大腸一號

真的很難啊,先前肖想Explorer能引進~不過超過150~200萬甚至以上級距能選得太多,誰又肯花這錢買Ford.只能怪台福的後勤不爭氣,現在零件保固內出保像要他們命~不想出保品質跟保修又跟不上

2022-10-22 17:46
阿福的網宅II

大腸一號 Explorer沒進來真的很可惜。是福特最有賣相的7人坐休旅。

2022-10-24 9:21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福特不太可能因(恕刪)
分析的真是太透徹了!
如同阿福大所言,銷售方式是很重要的原因。
就算獨立專屬高端的門市,以福特的品牌形象、加上現有的銷售方式,最後只會變成另一個門市(不是高端門市,只是另一個福特門市)。
而且同是福特,很難再另外區分專屬門市,比較可能的是從同一個門市,獨立拉出一個空間另外擺設車款與銷售,重點還是阿福大說到的"銷售方式"(還有建立品牌形象)。
除了銷售模式與品牌形象,我認為另一個重點就是讓購買高階車主有專屬的"服務"(例如休息室、專屬專員),至少讓購買高階車種的車主有不同的尊榮感,否則都共用同樣的服務,很難讓車主心甘情願多花一筆錢買幾乎一樣只有外觀不太一樣的車子。
PS.雖然現在福特保養廠與展間有逐步改善、整新,但還是有大部分的保養廠基於成本問題,外觀還是鐵皮屋的感覺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福特不太可能因為導入Vignale KUGA而另外成立較高檔的銷售經銷據點與售服方式。
但福特六和確實應該將較高單價車種,與平價車建立不同高、低端門市來區分產品與價值,才能用個10~20年逐漸讓高端產品品牌帶來點效益。
例如將Ranger、Focus ST、Focus Wagon ST、Mustang、甚至是福特原本有打算進的Explorer,另外跟經銷談劃分出不同的銷售據點、接單業務模式改變、售服質量改變。
逐一將車型高端Vignale再拉進來才有機會塑造出新的品牌形象。

都吃同一鍋,改變不了甚麼。
客人會直接跟末端業務市場喊價-8~10萬再來跟我談。
這是福特銷售遇到最大的問題。
~忠~

鐵皮保養廠就要看地區經銷願不願意花錢整建!

2022-10-22 16:01
阿福的網宅II

這要看經銷是否願意另外投入作這些。場辦+人員提升服務,這真的不容易。

2022-10-24 9:47
所以才會有puma量產的考量出現...
小幼苗 努力成為大樹 就算不能遮風避雨但也賞心悅目~~
多年前曾建議福特六和在國內要有一個等級去展現福特的科技最高層次, 這台車賣多少並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這是一個活動的展示櫥窗, VINGNALE車型就是
Taiwan Nice

Ford Performance(ST、RS...)甚至GT才可以展現出福特的科技性,但可惜的是福特雖有引進ST等車,卻沒有針對這些車系特別規劃(如阿福大所述可設置獨立空間擺設販賣這些車系)、宣傳。

2022-10-24 8:03
阿福的網宅II

Taiwan Nice 也是得福特經銷商有比較大的展館據點才有辦法額外劃出空間做,太小的據點,很難額外做陳設。

2022-10-24 19:10
0:44 處,輪胎尺寸是 225/60R18


而 Hybrid 版本則是 245/40R20,3:08 處
hungmaxy

據說台灣這次是20吋

2022-10-23 22:28
Taiwan Nice

如果真的是配備20吋,很帥氣。但是這種尺寸的輪胎偏貴,對於車主而言,之後換胎又是一筆大消費,所以可能真的只是低調的周年慶並且增加KUGA車系新鮮感的"代表作"。

2022-10-24 8:06
Taiwan Nice wrote:
如同阿福大所言,銷售(恕刪)


如果經銷要用原有的展館廠地來做區隔陳設,有另一種搭配,可快速提升體感的做法。
就是投資VR體驗。

大約7~10坪,陳放VR體驗機台。

要縮減不必要的業務端人力支出,就是寫APP+商城,這個應當由福特六和去整合全省經銷商主導。

把電玩產業這一套拉進來,就可以有效佈建出體驗+不需要太大的坪數與門市人力成本支出。

但這一套,跟經銷談難度實在高,我簡報做到已經不想談,心已累。
5G、APP、商城、AR、VR,實在沒幾多少大咖會去懂這個。

在車界打滾這麼久,也就少數了了見過幾位車界宿佬有這類業外的研究精神與幹勁。
例如前匯豐李總經理,或已退休前福特六和某副總。
會追殺1~2年,追問許多以前我在電玩業,我們AR、VR怎麼做、投放資產會產生啥效益、AR、VR怎麼分,各自適合用在車廠那些作業上....等等。

台灣汽車產業是有點歲月的古董產業。
任何新事務,如果沒有上面支持、基層實戰面經理級幫推動,上下都打通。
就算幹到總經理,人前敬一聲稱長官,說不幸,也就很容易變成高級打工仔,如果底下幹部又不幫忙反而對著幹。
官做在大,啥都還是動不了。

很多事,實在不是一般外人所想的這麼簡單。

車界已經回不去80~90年代。技師還會很好心的幫車主拆開,用安裝玻璃的PU結構膠幫重新施打,來解決封體。

這年頭,例如一個RAV4車頂架漏水,鈑金的都懂,但通通都在等總公司發通報。
有發通知怎麼做就怎麼補。
沒發通知,一律讓客人打爆0800客服譑到死,打死都不想動手去幫客人解決問題。

現在的產業,就是走到這地步。
啥牌都一樣,生態已經扭曲成這樣了。

品牌經營視角,是不可能駐足去等別人跟進的。
靠樹樹倒,靠人人跑。
品牌經營,該推啥就趕緊想辦法觸手可及,就趕緊在任施展拳腳!
多找些志同道合的拚一拚。
不願跟的,也就放水流了,真的別在不對的人與事浪費太多時間。
一轉眼就十年一下就過去了。
真的想做事的,跟上班領薪水的,本來就不能混為一談去要求。

所以~您也是位很有熱情的車友。
是福特福氣呀!
以我自己的經驗,原廠技師其實也是無奈。
因為技師幫客戶自行處理,沒有獎勵、沒有獎金,換來的甚至可能是懲罰。
自保前提下,當然就是以"公司的SOP"為依據囉。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這年頭,例如一個RAV4車頂架漏水,鈑金的都懂,但通通都在等總公司發通報。
有發通知怎麼做就怎麼補。
沒發通知,一律讓客人打爆0800客服譑到死,打死都不想動手去幫客人解決問題。

現在的產業,就是走到這地步。
啥牌都一樣,生態已經扭曲成這樣了。
阿福的網宅II

BOSS自己要度勢,對自家不仁,就怨不得人補刀。隊員會走鐘,歸根還是當頭為富不仁換的業。有些經銷對自家業務與客人兩面剝,業務日子過得苦,甚至幫客人背貸款,是要有啥忠誠度,利字當頭,就不會是啥一家人!

2022-10-27 8:10
Taiwan Nice

我不清楚現在的制度有沒有改,但之前(2007~2015年左右)我看到的是技師也要背業績(不只是回廠保養及零件的業績、還有賣車),而且底薪有點摳,難怪常聽到"原廠是外廠的搖籃"。

2022-11-04 9:52
這時間點蠻尷尬的,美規小改款已經發表。
現在送測的Vignale(?)會是小改款後的嗎?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