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8891針對FOCUS多連桿/扭力樑,超級測試 Lite版

他們很認真的用儀器測,但也不用把他們捧上天!其他車評大多從一開始都說在一般的使用情況下兩者是差不多的。而8891也測出在時速60km,是互有領先!其他測出來的差距也是非常細微,這不是證明那些車評的論調,他們跟網友不一樣,他們不是吃素的!

現在看三萬的價差,真的不大,秒選Lommel版

回到一年前,開賣時,大家看到頂配賣92.8,銷量可能跟新馬三一樣,甚至更差
單圈只差0.2秒,我也覺得操控性來說沒什麼差,舒適性的話,也有車評覺得扭力樑版本比較舒適一定(因為設定的關係係),兩個版本都贏過一堆價格更高的車了,所以單論後懸吊來說我覺得差異並不算大,但是只差三萬還多了LED尾燈+加大碟盤+紅色卡鉗怎麼想都會直上Lemmol版本;但如果折扣的差異造成兩台車有6,7萬價差的話,我應該會選扭力樑版本。
FOCUS多連桿0~100 8.57秒
神a 0~100 11秒
不是聽說米牌的PS4都要打比較高?!(至少要打38Psi

怎麼扭力梁版Focus冷胎壓只有32Psi???
liwmewmew wrote:
(我試的多連桿熱胎壓40,扭力樑冷胎壓32)
差0.2秒一個是輸一個是贏
有差就有差別當差不多先生
想到之前鬧的扭力樑消毒文
結果還是乖乖推出多連桿了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有認識朋友當初牽ST-Line
已經在考慮丟二手了 只差三萬 花三萬都改不成Lommel版
他快氣死
絕心無情 wrote:
有數字有真像!比之前嗆網友某賽道能跑進幾分幾秒再來跟我談的車評(?)有義意多了!雙方高度與專業高下立判!

你是說只會封鎖人,只會嗆人家沒跑進146不要跟他談扭力樑跟獨立懸吊差別那個不入流傢伙嗎?XD
alan9713 wrote:
不是聽說米牌的PS4都要打比較高?!(至少要打38Psi
怎麼扭力梁版Focus冷胎壓只有32Psi???


ST LINE門邊應該有貼胎壓建議
我記得1~2人的話是建議打34

我當時試駕ST LINE扭力樑,冷胎壓:駕駛31、其他32
後座我沒試,女王說很跳
前座我是覺得蠻硬的,壓到洞不是屬於Q的那種 (不確定為何會有這樣感覺)

租幾次FOCUS NA 5D,前座我覺得很OK
但沒看胎壓的功能

這次試駕ST LINE LOMMEL,忘了看冷胎壓,只好看熱胎壓:落在39~40
我有試後座,碎跳蠻多的,但是是蠻Q的跳,不是硬的跳
前座的話,不知道為什麼,車評都說跟扭力樑一樣
但我坐起來跟NA的表現比較接近,不像之前扭力樑那麼硬
多連桿前座壓到洞是Q的跳法
用多連桿價格堆疊太高了
用扭力樑又覺得被省成本,CP值不高
唯一買Focus的理由只剩下Level 2的主動安全配備
peggydoggy wrote:
你是說只會封鎖人,只(恕刪)


做人應該是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

我是不知道這兩種懸吊有沒有差,若沒有差,操控派的牛馬蛙沒有扭力樑,福特自家的GT50及野馬也不是。舒適派的賓利及勞斯萊斯也沒看到扭力樑,自家舒適房車Mondeo也不是。

是Focus懸吊團隊有黑科技,還是自家性能車及其它大廠懸吊團隊技術太渣,不懂扭力樑的好?

這種邏輯問題一定要跑幾分幾秒才能討論?
以前車評只看嘉偉~現在只看阿基拉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