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野馬來了!2018 Mustang 5.0 開箱啦!(附上振奮人心的V8排氣管聲浪)

保修廠:先生...因為你更動了引擎室拉桿.....我們無法給你任何保固...

Nonsequitur wrote:
從訂車到交車等了將...(恕刪)


超帥的啦,但車身那個5.0的標誌有點沒質感

另外輪圈換一下更完美唷~
恭喜樓主買到愛駒
期待後續開箱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我怎覺得路上看到野馬比看到86的次數還多,
還是因為會多看這台車幾眼的關係。

這台車,連我家的女性家屬都能直接叫出『野馬』耶!
不過他們不知道那是福特的車子!
這台車我會從強化底盤開始
雖然本質上已經很不錯了
而且福特算是誠意十足
電子懸吊是18年5.0的標配
原廠也給了高規格的鍛造鋁圈
不過,好還可以更好啊


Ron.C wrote:
哇!恭喜啦CP爆表...(恕刪)


好車 超級毒的 恭喜樓主
Nonsequitur wrote:
進氣系統奈米鍍膜,做完後可以預防積碳(我常大腳油門效果應該會更好吧!)(恕刪)


這種東西效果....看車主感覺,個人覺得是不需要這種東西,更而況大腳油門並不會讓你清積碳
曾在路上看過爆改野馬, 吸睛程度不亞於超跑
沉而有力的聲浪讓人不注意都難
野馬跟福特給人的印象是完全不一樣的,野馬的歷史地位無庸置疑,絕對稱得上經典。

會買野馬也是一種致敬的心情,重點還是CP值。

至於美國車,該有的問題還是不會少,起碼整體組裝品質比一般美國車好多了,當然如果要要求的話,當然不能跟德國車比。

所以還是要有愛啦!

當然這樣的價錢這樣的品質還是可以接受的。
福特的車子在台灣絕對算是好養的,其實BMW問題也不少,每次修起來絕對比福特貴,賓士雖然比較穩定,但是零件保養維修成本還是比福特貴,真要妥善率好就只有日本車或是國產車可以選擇,但是造車理念跟車子設計、車身結構就完全不一樣。美國車基本上小毛病比較多,但是大問題沒有,而且都很耐操。

早期在美國,每部國產車幾乎都是異音而且組裝品質糟糕問題一堆,底盤就都軟軟舒適適合大直線巡航,若遇到彎道就是恐怖,這是都是環境造成,加上美國人個性比較沒那麼仔細,只要大體上沒問題,細節就不在意了,所以基本上引擎底盤大多強調實用耐用為主。一部車跑20~30萬MILE是基本正常的。

如果要兼顧那麼多細節又要強調耐用度,那車子成本就不可能這麼便宜了,像5代的野馬,竟然為了500元美金的成本,捨棄改良底盤,大家不要小看這500美金而已,這是福特產線製造的成本,完成後還要經過利潤的加成及通路方面的加成,真的到消費者就不是加500美金而已,這樣的道理大家應該就明白了。

也就是這樣的造車環境,使得坊間一堆改裝強化的廠商應運而生,加上賽車運動的普及,年輕的時候在美國我就常參加DRAG RACE,如果有看過一些電視影片就明白,不管是去場地玩還是三五好友約了,找個地方就來DRAG RACE 一下,真的很好玩而且彼此都可以交流討論,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會看到很少德國車這樣玩,除了購車成本高以外改裝更是昂貴,而且能夠大幅度的改裝都非常有限(就動力而言),所以自然就比較少,除了比較便宜的VW能見度比較高。

在買Mustang GT之前都有考慮過Porsche 911 Turbo ,Cayman GTS(新款渦輪),BMW M2 M4,這些車如果同樣要改到900匹,要出的成本可能都可以再買幾台車了,既然要享受改裝樂趣,那還是Mustang GT來的划算不是嗎?

其實買車就是這樣,喜歡就好,能享受它才是買車的意義,重點是買了就要開而不是放著,既然不想開買了要幹呢?2.3對我而言CP值太低,只能一般代步耍帥而已,如果有開過V8大排氣量的車子就知道,這不是小CC數硬榨可以比的,沒開過的完全沒辦法想像更沒辦法體會這中間的差異有多大,我有一台FOCUS ST 改到輪下450HP,開起來是真的很快很猛,但是整台車的加速操控穩定度是沒法比的,而且不可能這麼線性順暢好開,腳踩下去馬上就有動力的感覺,跟硬榨要等渦輪開起的感覺完全沒得比,動力順暢好控制,油門多深就有多少動力是可被控制,而硬榨的動力當渦輪一開,動力立馬上湧現的暴衝是很難控制而且很不舒服,動力線性順暢才能無時無刻享受車輛的動力,而且引擎才會耐用。所以多出來的稅金是絕對值得的付出,而且稅金一年才一次不是嗎?

引擎的積碳當然不是靠大腳就能排出,而是要持續的維持一定的轉速才有辦法,常聽朋友說引擎踩到4000轉引擎好大聲震動好大,好像快壞掉一樣,我說拜託看一下你的轉速表,紅線起碼在6500轉以上(柴油比較低),如果引擎不能轉到6500那紅線原廠為何設在那裏,那就設在4000轉不就好了。這樣的邏輯是不是很奇怪?如果要持續,當然不能在紅線持續輸出行駛,因為主要的原因不是引擎,是散熱系統能不能應付的問題,還有機油的狀態可否應付高轉速,所以如果偶而維持3000~4000轉持續跑個10~20分鐘,絕對有助於引擎的健康,當然前提是你引擎的散熱系統是沒問題的。

至於我新車就做這些引擎的鍍膜,到底是有必要嗎?
我只能說,科技就是這樣,信就信不信就不信,起碼我自己的上一台車已經測試過,而且效果非常好,這是有科學基礎的而且經過測試,我也經過馬力機的測試。每個人的背景不一樣,科技這東西能懂得也是有限,相信就提早享受每天在快樂中,不信就活在原本的世界裡,繼續一樣的方式也沒損失,反正也無從比較好或不好,也不會了解什麼是更好。這樣也是有好處,起碼不會再追求更高更好。就像是 4 缸的2.3 跟 V8 的 5.0,一樣都是車,一樣都能開,但是它們就是完全屬於2個世界的東西,完全沒辦法比較的。

但是有多少人明白呢?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