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太神奇了~機油差異這麼大

其實汽車引擎最大的磨損來自於冷車啟動的瞬間

引擎內部的機油經過長時間的靜置之後,大部分的機油都流到油底殼

這時啟動會有潤滑不足的現象

反而在路上跑的時候,有機油潤滑機件,所以磨損量非常少

為何要選用稀的機油,因為流動性佳可以減少冷車啟動的磨損

高溫低黏度的機油也會有相當的省油效益

國外已經很多0W20的機油是標準選用機油了

每每看到很多車行還在推20W50,心中只有嘆氣
為什麼大家愛用 5W-30

我看車主使用手冊

上面的 建議使用之SAE黏度編號

15度C->負30度C含以下 建議使用5W30

台灣溫度夏天 隨便都破35度

我看它上面建議寫

10W-30
10W-40
10W-50

適合-20度C到40度C含以上

用5W40不是比較好嗎?

未什麼大家都愛用30的?

-----------------------------

我建議用10W-40

或者原廠5W-40

W代表冬天

10W代表冬天 黏度級數標準

40帶表高溫的 黏度級數標準

所以 5W 會比10W稀 但是台灣不結冰所以沒差10W或5W都好 但是5W比較豨比較省油

使用40是因為台灣比較高溫 所以必免損傷引擎

所以5W40 原場建議的蠻合理的

在省油的前提又不傷引擎

5W-30 我是不太建議啦

尤其是夏天 長途駕駛

畢竟SAE也不是亂定的~

-----------------------------

※潤滑(Lubrication)的狀態有下列三種:

(1).完全潤滑
潤滑油形成於兩固體滑動面之間形成油膜,油壓將兩接觸面完全分離。

(2).境界潤滑
比完全潤滑之荷重增加或油溫上升使潤滑油黏度降低時,油壓無法完全支持軸之負荷,故軸無法在油中完全浮起。

(3).極壓潤滑
比「境界潤滑」之荷重更大,或油溫更高,使吸著在金屬表面上之「油膜破裂」而產生金屬的直接接觸。其後果可想而知.

------------------------------

荷重增加或油溫上升使潤滑油黏度降低時 容易黏度不夠 導致金屬接觸

負荷增加= 拉轉數
油溫上升= 天氣熱

我覺得5W-30
大概在走在 境界邊緣...

建議5W-30 盡量按時間保養~保持機油的黏性

以上為不負責推理 純參考

exige999 wrote:
機油是會有差~

但...(恕刪)


5w30機油高溫時太稀,可能會傷引擎,但因為稀,所以引擎作動會比較省力,比較不耗油。
黏度級數包括0, 5, 10, 15, 20, 25, 30, 40, 50 或 60,數字越大表示黏度越高,
以5w30機油為例,低溫時黏度等級為5W,高溫時黏度等級為30,
高速行使、夏季、競速 可能不適合。

ligthwaver wrote:
5w30機油高溫時太...(恕刪)
確實5w30不是適合每個車主,因為有吃机油疑慮,

bikevaga wrote:
太座一整個讚不絕口~...(恕刪)

有沒有那麼誇張....旁邊的人都感覺出來..
比裝個TURBO還有效

frank100 wrote:
確實5w30不是適合...(恕刪)


吃機油怎麼會連結到機油本身呢?
應該是車的問題吧..

IWAI wrote:
我開focus 1....(恕刪)
我是用toyota的5w30.油商說是礦物油.
如果常常大腳拉轉,建議還是不要用太稀的機油
我覺得0W和5W(低溫系數)在台灣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台灣氣候溫度不低
高溫系數保護 (40、50)對引擎保護比較好
尤其是常常大腳拉轉的人

我自己是用5W40,最近有看到0W40下次想換看看

買油不是看便宜就買,礦物油沒有不好,但是礦物油比較適合長時間都在市區駕駛使用
如果會常常跑高速還是用全合成機油必較好,不然日後妳就知道引擎室內都是油泥
好文註記一下,該是回廠保養的時候了

IWAI wrote:
我開focus 1....(恕刪)


Honda這支5w-30是在哪裡能買到130的價位?
網拍?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