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馬爾濟斯 wrote:福特明明在歐洲與北美就賣的很好為什麼在台灣賣的這麼差呢?1990福特市占率近30%2000年 15%2010年 6%是不是台灣人越來越不懂車了?還是高速公路越來越塞了呢? 台灣福特還包含Mazda喔! 所以福特六和在台灣的市佔約10%左右,1990年台灣福特市佔高,大概是那時台美關係較好吧?過去讓Ford市佔第一的全壘打、天王星、嘉年華都是Mazda的車款,貼牌成Ford。後來台日關係較好時,就換日本品牌了! Toyota也在台灣設廠了!若台灣不讓日本廠商來台設廠,還在打倒日本帝國,還在講日本殖民+南京大屠殺,Ford在台灣照樣可以賣很好! 歐洲車的品牌一大堆,造車技術又先進,貴的/便宜的都有,怎麼在美國賣得那麼差? 比日本/韓國車還差...因為日本/韓國有美國的駐軍,歐盟國家可沒有美國駐軍。汽車工業和政治/政策有很大關係的....若台灣造車技術和美日差不多,一般而言,強龍是壓不過地頭蛇的...過去台灣造車技術有點差,但國外汽車大品牌來台灣,也照樣要設組裝廠才有"國產車"的優惠,而現在Luxgen技術較好了,在產品線齊全後,才比較有機會幹掉Toyota。
引進的產品不見得適合台灣地區,而台灣消費者對崇日的迷思,一但深耕蒂故還真不容易被破解,對"愛台灣"這口號更是中毒般的執著,所以產品.廣告.行銷方式....,不能用老美派的思維,而是要用本土角度來看,才能更貼近台灣消費者的心吧??
大概在近五年這段時間裡 FORD的產品實力進步是最多的。論設計與配備的程度 幾乎同級與相近價格的對手都很難望其項背 像POWERSHIFT 車體安全性設計與表現傑出的節能型柴油引擎等。不過這些設計與優勢並不足以讓福特在台灣大紅大紫 反而在歐洲大有斬獲 在美洲表現也不錯。這個部份顯現了幾個問題 就是台灣的汽車市場真的很不一樣 產品實力並不足以代表一切。我覺得這些認為買FORD就是懂車的版友們其實就某個方面說得沒錯,因為對這些產品優勢如果不能理解 基本上就不會認同FORD所要表達的是什麼 自然也就不會買了。不過FORD這種產品設計方針,讓很多買車只是當成代步工具 不想燒腦筋去想 去思考的人 轉向著重行銷但產品很普通 甚至不出色的品牌。就某些方面而言 這也與"懂車"這一點有些呼應 但是這種思維對台灣市場而言不完全都是優勢。就我的感覺上 台灣FORD面對競爭對手來說 能用的行銷手段也大都是價格 這也是個需要再考慮的方法。在歐洲而言 主打價格戰的是豐田這類品牌 FORD的議價空間反而是比較小的。再者 在台灣FORD頭號競爭對手(就不說是那些了 應該大家都懂)姑且不論究竟實力如何,在各方面的行銷手段 算是相當強悍又富有攻擊性 組織與品牌形象戰能力也不錯 這也是值得台灣FORD參考與借鏡之處。至於說後勤維修的問題 我覺得其實各種廠牌都有 相近的品牌等級 這問題程度就相去不遠 差異是在處理上的修飾能力。同等級車子賣差不多價格 成本一定差不了多少。賣得便宜原因大概就是因為省成本 那沒有價格差異的話 額外的服務或品質從哪裡來?一個品牌若主要以不花腦筋為購車出發點為主要的消費群 那這些車主們如何能發現比較多的問題?要安撫所知有限與研究甚多的車主 何者較難?不過或許以FORD的思維來說 再過幾年會不太一樣 也許FORD是對的。現在這些不想燒腦筋去想 去思考產品本質的既有或潛在買方 在市場上的比例正在大幅下降。現在與將來會取而代之的是一堆花腦筋在算 在看 在比較的新一代買家 因為他們有不少是預算有限 但更大一部份是因為相關資訊的流通。這些人很快的在十年之內一樣會躍上檯面支撐這個社會 屆時創造出的消費環境會是個品牌魔咒不再靈光的時代 必須要以產品實力取勝 錙銖必較。各位版友至此有沒有看出哪些廠牌開始急於替換新世代 且對於特定產品的動作越來越大 也越來越快了呢?這是遠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