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教輪胎!!

支持一下國產
如果要求的是耐磨.安靜
瑪吉斯-MS800
國產之光
普遍使用風評都很好
換胎後續用的比例滿高
比較要求抓地力操控的
可以選擇
I-PRO
操控.抓地.都不錯
較不耐磨
這條應該可以稱得上是國產的CSC2
有不錯的性能表現
也不會太吵
不過看樓主的I-MAX
應該是選擇MS800比較好
我的車是Focus,輪胎尺寸是205/55R16
原廠配胎MA-501 & I-PRO都開了約35000km就磨到安全線了
去年底剛換上 Michelin Energy Sever
看上他的原因是低滾阻、安靜輪胎,磨耗指數400(德國製)
目前開了約5000公里,感覺真是不錯~~

hd1956 wrote:
To mudplus...(恕刪)


外行看熱鬧,內行才懂門道

針對產品定位與價格定位作出事實分析,何來攻擊之有?

若言論有所偏頗,管理員早就會先行移文了.

Primacy系列本來就比Energy系列的產品定位高.

發文只是在凸顯Energy Saver價格定位的不合理罷了.

本人只是根據行銷學去分析三大歐洲品牌的定位

若您不贊同本人的論述,請舉出例證說明本人的定位分析有誤,如此才具有說服力,才是本版之福.





輪胎已經漲成這樣了啊?

其實換15吋的框選擇 Focus 陽春版的中古框,四只4000應該可以搞定。

不過很難找,現在輪胎、汽油漲成這樣,說不定15吋的框很多人搶著要。

Energy saver太貴,那就換MS800好了,再不然換KENDA 的 KR23也不錯,

我弟去年七月換了四條195/60R15含工定位7200搞定,他說還蠻靜的,也很耐磨。

您在mobile 01 共發表了六篇文章,其中五篇文章的標題如下



F1最後測試將揭露新輪胎真相

當Pirelli與F1再次相遇,挑戰才將開始

當Pirelli與F1再次相遇,挑戰才將開始 Part 2

倍耐力正式成為2011~2013年F1輪胎供應商!!重回睽別20年的F1!!

2011年F1輪胎供應廠商二選一!PIRELLI大戰MICHELIN


其中有四篇就提到PIRELLI,更有一篇直接挑戰米其林,

很難讓人相信你跟倍耐力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並沒有否定你的論點

你分析或許有理,但語氣很明顯的為Pirelli 護航,才會覺得這是很明顯的廣告文。

輪胎從業人員就算評比分析再怎麼正確,也有瓜田李下之嫌。


所以看到一大串的論點分析,也是自動跳過,懶得看了,更別提到底分析的正不正確了。

hd1956 wrote:
F1最後測試將揭露新輪胎真相

當Pirelli與F1再次相遇,挑戰才將開始

當Pirelli與F1再次相遇,挑戰才將開始 Part 2

倍耐力正式成為2011~2013年F1輪胎供應商!!重回睽別20年的F1!!

2011年F1輪胎供應廠商二選一!PIRELLI大戰MICHELIN



請看清楚....

上述5個標題並非本人所下,100%完全是引述媒體報導的標題.

每篇轉述文中均有註明連結的媒體出處.

再次強調,若有廣告的問題,管理員早就移文了......

其實只要沒有違反版規,每個人都有在Mobile01論述的自由.

實在沒有必要無限上綱PO文者的意圖,況且每位版友都是有智慧且會思考的個體.

所以關於PO文內容,版友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我想這才是思想自由的可貴.

共勉之~~




輪胎的設計並不是依照所謂的入門、中階、高階,輪胎的取向不外乎經濟、舒適、性能三大類,連倍耐力網站都有寫,價格的高低也不過就是反映這些輪胎的製造成本,經濟型的造胎成本低,性能胎的造胎成本高,如此而已,目前輪胎科技是不可能做到這三者兼具,只能做取捨....

只依產地來做分析實在是沒有參考價值,不少品牌的歐製胎在台灣的爛路上水土不服,多的是變形跳花,各牌的輪胎的銷量也不過是反應使用者口碑以及產品本身的妥善率罷了....

lin1215 wrote:
輪胎的設計並不是依照...(恕刪)


感謝lin1215在此展現出最好的示範與風範:

以提出實際見解的論述來代替情緒性的指責

感恩~~

lin1215 wrote:
輪胎的設計並不是依照所謂的入門、中階、高階,輪胎的取向不外乎經濟、舒適、性能三大類,連倍耐力網站都有寫,價格的高低也不過就是反映這些輪胎的製造成本,經濟型的造胎成本低,性能胎的造胎成本高,如此而已,目前輪胎科技是不可能做到這三者兼具,只能做取捨....

只依產地來做分析實在是沒有參考價值,不少品牌的歐製胎在台灣的爛路上水土不服,多的是變形跳花,各牌的輪胎的銷量也不過是反應使用者口碑以及產品本身的妥善率罷了....


依產地來分析,有相當大的價值哦!一些大品牌的車胎,往往會找代工廠來生產,這些代工廠的成本比原廠低,勞工素質往往也比較低,這樣要能維持原廠的品質,是很大的一個疑問。然而,車胎的經銷商、車胎行不會跟你說這麼多,就算發現是代工廠的產品,也是會用品質一樣來打發。不然,就是回你原廠生產的要加價。如果品質沒差別,為什麼會有價差?所以,我要買大品牌,我一定要原廠的,不接受副廠的。過去,也有某大品牌,明明在台灣沒有設廠,還可以賣台灣製的,那就是找台灣的廠商代工的。
呵呵呵!我來了!!!
我個人認為產地是依需求選擇輪胎產品之後的考量,產地不同所產生的價差,幾乎是反應進口關稅跟運費,甚至各縣市經銷的銷售策略,很多消費者會選擇先進國家生產的輪胎很多都是"爽度"來做考量,當一條輪胎由不同生產國家所產生的品質差異往往不如消費者主觀的認定....

我認為輪胎的選擇還是得多多蒐尋該產品的使用者經驗來做考量,比如說..曾有一位車主先後使用了產品定位差不多米其林的泰國製PP2以及日本製的RE001,該車主認為前者各項表現要好過後者,所以泰國勞工素質比較高???又該車主泰國製PP2使用了30000公里以上而我個人使用日本製PP2只使用了22000就磨光了,所以泰國製的輪胎比較耐用???但當然都不是,輪胎的優劣幾乎都是取決於該品牌的造胎技術以及消費者的使用方式,品質當然重要,委託代工或是在國外廠生產在品質上會有一定的控管,絕對不會為省人工、關稅、運費而砸掉自己的招牌,而且代工也不是副廠,不是印著該品牌的商標嗎???汽車業哪一家不委外代工???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