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差的是在零組件的進化,以降低成本和故障率。指令的運算也會因為控制元件的機能進化,速度會更快。但不是以廠牌作為差異。
另外一個例子,是煞車系統中的BAS。
ABS+BAS+EBD已經長期成為車廠的標準配備,然而最近大家會發現某些新上市的車子,只有ABS和EBD,而沒有BAS。這並非是廠商把BAS這配備偷掉,而是在更先進的煞車系統總成中,已經沒有設置BAS的必要。
回到正題,ESP的作用最終還只是輔助底盤,基本上來說,如果不是天候、路況惡劣,或是操駕遠超過正常駕馭範圍、惡意以非一般行車狀態駕駛,不然就連ALTIS,都很難把ESP開到作動。美國或部分歐洲市場對ESP的重視,多由於他們常有長途鄉間路況,在高速行車(破百km)時常由週邊衝出小至浣熊、大至麋鹿而須進行緊急閃避的大幅度轉彎的緊急狀況,因此ESP比較有作用的空間。然而ESP只是輔助,所以在超出臨界點時、或是底盤本身就濫的情況,還是會失控給你看。
總而言之,常聽到對ESP系統的謬誤,主要有下列幾項:
1. 有ESP比沒有ESP的車安全。ESP只是輔助底盤加強對應失控的能力,並非神丹妙藥。底盤不行,也不用奢望ESP可以帶來太大的幫助。
2. ESP在碰撞中會帶來幫助。有人說SUV這種在碰撞中容易翻車的車種,應該要配ESP。但事實上ESP對碰撞和擦撞的情況中並無法有效幫助穩定車身,還有可能幫倒忙。不過ESP的確對SUV非碰撞的事故,還是有些微挽救的效果。
3. ESP可以控制打滑。可以,但不是全部。ESP可以應付突發性的路面捉地利差異,例如突然行經積水。在冰天雪地路面無捉地力的情況下,ESP只會讓車身失控的更徹底。
所以ESP雖然有用,但部份人對ESP的功能有太多的想像。基本上,以現在的底盤技術的穩定性,其極限都已經很高了。就在你開到覺得恐懼的範圍,底盤的極限都還有餘裕。以台灣的路況,只要還算把交通規則放在眼裡的,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ESP都沒有出馬的必要。我反倒是認識幾個、以為有ESP就不怕失控的朋友恣意去挑戰車子底盤的極限,反而樂極生悲的情況。
若真要比起來,SRS(6顆)與ESP的重要性中,我覺得SRS的優先度還是比較高。畢竟ESP多在挽救駕駛「自己」開車的錯誤,而SRS是對飛來橫禍的最終保障。
以ALTIS為例,他號稱VSC+TRC
其實ESP的功能中,本來就包含TCS的功能。可以說是TCS升級之後的東西。
但有些汽車廠商喜歡把一樣東西分成好幾樣寫,讓大家以為他配的東西好多,根本是在騙不懂車的消費者。
最近一個經典案例,NISSAN TEANA的歸配表寫
「VDC+TCS動態穩定系統+循跡防滑控制系統」,看起來像是三種配備,真是笑掉大牙
其實是「VDC動態穩定系統含TCS循跡防滑控制系統」一種配備而已。
TOYOTA也把VSC和TRC分開來寫,也是在框消費者。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VSC+TCS比較屌,那就是ESP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