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顯然的, 今天車主的小正義伸張了, 由於保密約定, 大正義卻犧牲了. 所以不免讓支持者產生被利用的感覺. 這大概就是保密條約的用意: 讓以後來發文的人得不到支持, 寒蟬效應起來後, 車廠就可以繼續欺壓消費者, 繼續高姿態.
愚人想, 以後類似文章大家的討論方向是不是要朝著如何不被摸頭, 如何讓車廠出來公開承認錯誤的方向來討論. 不要再讓車廠以保密條款方式息事, 只要有相同案例一律比照辦理, 不用說要吵才有糖吃. 這樣輿論的力量才能得到真正的發揮.
或許這是一條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路, 能不能成還要看大家團結與否. 以目前的生態來看, 應該是不大可能, 不然消費者不可能還是處於劣勢任人宰割.
以上只是愚人我站在消費者立場, 在看過幾個類似摸頭案件後簡單的發想.
雖然無奈生活還是要過, 事實還是要面對. 但夢也是要加減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