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有些)買SUV的人其實要的是Wagon

toilette1982 wrote:
受教了不過小弟開車是...(恕刪)

所以我才舉E46 M3 CSL為例,這台車並沒有全車碳纖維,在有限的碳纖維使用上,BMW其中一部份選擇了車頂...其意義你說呢?
車身重心低當然車輛的穩定性有幫助,車頂也算是車輛未端的一種,越未端的東西,不良的影響就愈被放大,如底盤的輪胎、鋁圈同樣的意思
頭頂的東西越重,就等同你的底盤離地越高,就等同重心提高,對操控當然不是好事
用人體來比喻的話,人的重心就是在胸腹之間,如果你背的重量在這一塊,同樣都是增加重量但想必會比頂在頭上或綁在腳上來的不吃力...當然啦!實際上WAGON跟SADEN的重量也不會真的有那麼大的差異,但箇中的不同還是有的!

你樣說沒錯...配重是往後移(但重心也提高也變重),但"重量"對汽車的操控面來說,降低物理慣性的影響向來是越輕越有幫助,用加重來配重應是得不償失,額外還會加重煞車系統的負擔
就操控而言要加強下壓力該用的是空力不是重量,如果反之想成是"減輕"車頭的重量的方向來做平衡,這效果可是天差地別!
且對FF車種來說,因後軸無驅動力,後軸變重反倒不好開,車會顯的更死板不靈活,這方面四驅車型可能差異比較小

除了多出來的車頂,強化大開口的尾門強度,也是變重的原因,原廠對後懸設定也會不同,所以對一般人來說,用車狀況離極限太遠...這些影響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但從物理上看要說WAGON的操控較SADEN好,我是不這麼覺得,而且應該是顛倒才對!
賽場上也有加重這回事,但你該應知道那是用來降低領先者的優勢,用來縮短差距增進精采度用的!

簡言之,重量增加對操控面而言總是扣分的,但高速則對穩定性有幫助,而超跑則是用空力替代重量兼顧了操控與穩定性,價差數倍的一般車很難相提並論!

不過很奇怪的是,歐洲車常常反而會強化WAGON車型的懸吊設定(不知道是不是考慮到承載問題!?),並稱之SPORT WAGON,日本也開始學這一套
但如在同一基準上,操控的潛力空間上SADEN還是優於WAGON

Hockenheim我也去隨便瞄了一下,不是一樣的地方嗎?有看到RS6怎麼會沒看到S4呢?且S4很明顯的還是同世代車吧!
Audi S4________1:18.10----344/1660
Audi S4 Avant___1:19.10----344/1720

操控一言以蔽之:忠於駕駛意念,偏離越少操控越好(或者說忠於駕駛意念的情況下,給駕駛的壓力越小操控越好,以上以機械角度而言,電子系統介入,就看個人的接受程度了,勿砲)
所以在動力條件相同,在所謂的最佳路線的情況下,操控越好車做出的時間通常也較短
沒有速度也不用談操控,速度不出來,缺點跟本沒辨法放大,90分的車跟60分的車沒用速度怎麼分?

空力的問題,我是好幾年前在中文版的人車誌看到的,有張圖顯示汽車行駛時各部份產生的氣流,我記得我有照下來,但找不到了,總之從車頂到車尾造型收得和緩的車後方的紊流就較小,從車頂到車尾收的急越面積愈大塊的紊流就大,像一些擾流、分流設計就是要破壞這種"完整度",以期降低紊流形成的不安定與阻力,我想超跑設計的那麼流線不是只有美觀的因素而已
Hatchback由於大部份是中小型車種,短軸距、車重輕,隨便都比一般中大型WAGON少個100~200KG以上,彎道靈活但高速一定比WAGON來的不穩定,所以對一些追求高速的Hatchback我是蠻不以為然的,那有很大的潛在危險性
Rally路況差不比賽道,輪胎3不5時的騰空離地,空力發揮的影響較小,懸吊、靈活度才是致勝關鍵
穩定度...網路上最常看的不就高速時歐洲車多穩,日系車多飄...一樣的速度不同的感受,總不能要翻車才叫不穩,這都是比對關係...VOLVO的WAGON風光一陣子,有人就覺得WAGON操控一級棒,那其他幾都是SADEN賽場風光的日子,怎麼沒想SADEN會不會是更棒?在符合參賽資格的情況下,既然要參賽車廠一定是推出旗下最有勝算的車種去比賽!速度越快空力的影響力就越被放大,最頂的DTM印象中好像沒有WAGON車型參賽,賽壇是很現實的,一旦那些車被認為具有優勢,馬上採用比率就增加了,反之就變少... WRC不也是這樣、澳門街車賽也一樣...原因無他,參賽就是想贏!

離題太遠...我是想說:MINIVAN比SUV更貼近WAGON

inconceivability wrote:
不好意思...你說的...(恕刪)



是阿...imax/Mazda5/wish這類車在peugeot 307sw 或 toyota matrix等原廠號稱wagon的車旁邊,就是一樣的車體比例,真是讓我難以區別了...

inconceivability wrote:
所以我才舉E46 M...(恕刪)

光只用車型來比較sedan和wagon的操控
我覺得不是很容易
wagon我記得在風阻上好像比較低
但底盤剛性應該較sedan差
而尾部配重的問題是優點還是缺點其實很難說
尤其如果考慮到賽道特性和駕駛風格的話
實在很難判斷

記得以前是有車評說某車款旅行車因為尾部較重增加安定
反而較轎車還好開
但那是單一車款
其他車款可就不一定

市售旅行車懸吊會強化
看車評解釋是為了有大件物品承重的需要

抱歉離題
就樓主的標題
我想上面有網兄提到
可能想說的是很多買SUV的理由,其實Wagon就可以滿足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台灣汽車市場其實不大
所以不沒有太多空間支持太多樣的車型選擇
而且一般購車的人不會希望花太多時間
去瞭解自己要什麼或現在有什麼

SUV或Crossover熱賣應該不只是台灣
只是台灣更一面倒
想想Wagon, SUV, MPV的優缺點差異(外型比較主觀不需考慮)
其實就不難瞭解台灣Wagon並不會賣太好
因為Wagon相對上的優點如油耗、操控
台灣人真的會很在意嗎?
但是SUV, MPV的優點如空間大小、空間運用的彈性、suv對較差路面的彈性
(開車視野問題要看人)
這些對很多人都是很重要的吧!
而且很多人(包含我)的習慣就是希望東西都是多功能
至於這些功能就算用不著
備著感覺也比較划算或安心
加上SUV基本上就是種流行
台灣不跟流行的在少數吧?

這裡是ford版
相信很多人都希望ford進或出wagon車型
但是應該很多人知道mondeo當年可是sedan, hatchback, wagon都有出
結果呢?
當然有人會說現在大家觀念會改
但這些改變在SUV, MPV面前能增加多少wagon銷量?
賣車的想想就需要在考慮了吧?
大大超棒的
根據維基的圖
所以到C柱為止的算hatchback
C柱後還有的算Wagon

所以馬3 5D算Wagon??
我還是管他叫 Wagon的變形好了 省的大家爭議

kaba_dog wrote:
大大超棒的 根據維基...(恕刪)


我對號入座一下,你是回應我吧!wiki 也有有 D 柱的 hatchback 照片啊!就是跟 wagon 重疊比較那張。

Mazda 4D 車長 4595mm
Mazda 5D 車長 4505mm

Focus 4D 車長 4488mm
Focus 5D 車長 4336mm

普遍來說軸距相同狀況下 hatchback 會比 sedan/wagon 來的短一點,我認為說 Mazda 3 5D 是 hatchback 沒有問題。

Boni_Nina wrote:
原本是要回應靈醫大的...(恕刪)


我也這麼認為,台灣的suv說穿了只是大空間的房車用途,

配了大輪....4WD...但真的能拿來發揮多少的運動休旅功能
(另一個角度是..那種車真的有幾成功力可發揮!? EXPLORER/PAJERO/DISVOVERY...之流例外~~)

撇開少之又少的上山下海休旅機能運用,說穿了WAGON的功能性完全都可滿足,甚至有更好的發揮與效益~~

但..行銷至今的結果,我發現大多人都覺得WAGON怪怪的=.=,接受度一直不高
mike173 wrote:
絕大多數買旅行車進口...旅行車型唷 有錢人專利啦(恕刪)


這位大哥言重了...

我很窮...

旅行車型不是有錢人專用的...
是..
載我家狗兒子專用的..

audi_0310 wrote:
這位大哥言重了...

我很窮...

旅行車型不是有錢人專用的...
是..
載我家狗兒子專用的..


薩摩耶嗎?
我家的小一號
所以Hatch就夠啦


現在車型的分類,有時不很明確,
不同廠牌,也很難比對
但有一種車系是所有車型都有的, 那就是 Renault Mégane 家族
Mégane 在1995年推出,接替 R19
一開始就以同一種底盤,相似的車頭造型,推出5種車型
如圖

包括最上面一排的5D ,3D hatchback, 斜背車的Mégane Coupé
中排右邊的 Wagon 旅行車Mégane break
下排左的Saden轎車款 , 和下排右的敞蓬車 Mégane Coupé-Cabriolet
這些車款車高都低於150cm , 旅行車款也是和轎車一樣的車高.

隔年 1996 年,追加 Mégane Scénic (上圖中排左邊)
車長和掀背款一樣4.2m, 但是車高拉到160cm, 座椅可以拆換, 裝入自行車,沖浪板.
它的設計理念,就是設計給女王開的娃娃車,長度和Hatchback一樣, 卻能有Wagon的內容量.
這就是最早的轎式休旅車, 剛開始根本無法分類,最後才歸類為 Compact MPV
在歐洲一推出就大暢銷,並得到1997年度風雲車 ,Car of the Year, 跟進的車種有
Opel/Vauxhall Zafira, Citroën Xsara Picasso, Ford Focus C-MAX, SEAT Altea, Volkswagen Touran, Citroën C4 Picasso, Peugeot 3008 ,VW Golf Plus 和 Fiat Multipla等等

美國市場 就是
Chrysler PT Cruiser, 和 Kia Rondo
美國還是車形更大的Mid-Size MPV 和 MPV 較多.(美國人稱為Minivan,還是很大一台)

之後Scénic自Mégane家族獨立出來,成為 Scénic 車系
2003年, 以 Scénic Phase II 的車身
推出四輪傳動的 Scenic RX4 款, 這是SUV 款


2007 年又推出Scénic II Phase II的相同車身,拉高底盤及運動外裝,仍為2WD之Scénic Conquest
這算是 Crossover款


以Scénic II Phase II為基礎,增加第三排加長為 Grand Scénic

這種5+2座 Grand Scénic的車長和Wagon接近,但是車高多10-15cm.
目前小汽車所有衍生出的車型,Mégane家族全部都有.

後來又出現,比Compact MPV 小一點的 mini-MPV
如 Opel Meriva, Peugeot 1007 ,Renault Modus , Citroen C3 Picasso ....

以往SUV 應該是4輪傳動 , 車高160以上的車種
可是 CRV 只有兩輪動力

一般 Wagon 和Saden 車高是一樣,都在150cm以下,而Compact MPV 則高於160cm

但還有些車種介於Compact MPV 和 Station Wagon中間, 很難分類
例如Peugeot 307 SW, Fiat Stilo MultiWagon 和 Toyota Fielder.
車長4420 mm and 4570 mm, 4515 mm 和 4410 mm
車高1545 mm, 1570 mm, 1570 mm and 1520 mm

又例如台灣市場的 Toyota Wish , Nissan Grand Livina
車高只有 159cm,座椅也和轎車一樣低,應該和307SW一樣,算是 Wagon . 可是它們號稱是 compact MPV , 也是很難分類的中間型車款.

如圖 Scénic 就是比 Mégane 高出一截

下面的Mégane Sedan 則和Wagon一樣高.

那麼...我會不會就是(有些)買SUV的人,其實要的是Wagon
我想..應該不會,以 Mégane 家族為例
買了RX4的大大應該都清楚SUV,不會買錯,買到較矮的,又沒四輪傳動的 Mégane break (Wagon)
想買Kuga , 也不會錯買到 Wagon款式的Ford Focus Turnier
不過,如果C-Max 改成高底盤,外加運動化外裝,就會很像 Kuga

因為不是住在北海道,也不必上山下海,不必四輪傳動,個人不會對SUV車款有需求
(北海道冰天雪地,日本不只旅行車有四輪傳動,連輕型車 K-car 都有4WD 款)
Wagon的車身長,路邊停車擠不進小位子, 短一點的compact MPV方便一些.

德國Autobahn因為會開到200km以上, 車高較矮的Wagon, 行路表現佳.
但是,台灣高速公路只有110km速限,Scénic底盤紮實,雖然車身高,高速時比很多國產Saden還穩.

Wagon的4/6分離,沒法拆座椅,要同時坐人,又放腳踏車很難,去IKEA買床墊,也放不下, 也沒後座餐盤騙小孩
而且一旦坐著開車久了,習慣 Compact MPV 之後, 已經回不去了
不想再躺著開車, 也不會再考慮 Wagon 或 Sedan

同樣 Focus 也有衍生的家族
Ford Focus Dreitürer 3d Hatchback 1998
Ford Focus Fünftürer 5d Hatchback 1998
Ford Focus Stufenheck Saden 1999
Ford Focus Turnier Wagon 1999
Ford Focus ST170 2002
Ford Focus RS 2002
Focus C-MAX(C214 2003-2010) compact MPV 2003
Ford Focus Coupé-Cabriolet 2007
Focus SUV Focus Kuga 2008
C-Max & Grand C-Max 2010

只想等 C-Max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