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汽車寒冬 福特裁員

一堆人搞不懂油車電車差異
省油只是基本
油車根本沒法數位控制
撐下去 只是越差越大而已
當AI開始介入的 無法數控的東西 只能淘汰

更別說碳稅
即使歐美想翻臉不認帳 那也得有能耐再說
所謂歐美元錨定基礎就高科技+產能
產能被中國掌握了 高科技也快被中國攻破了 以後就不值錢了
即使新冷戰  不過就是歐美10億人 VS 非歐美70億人
歐美只有美國有足夠能源 歐洲可沒有
歐美在非洲殖民地 已經被中俄全部驅逐
中俄早已將歐美想玩新冷戰的基本盤給釜底抽薪了
歐洲7億人 沒新技術 沒能源 靠美國跨越大西洋送能源來
美國玩得起? 歐洲付得起? 美國養得起歐洲7億人?

中國電車出口 不是去搶歐美市場 而是去搶非歐美不發達國家的市場
搶完 歐美連出口的能力都沒有了
Arcus0827
Arcus0827 樓主

明明就只差在動力系統,其他環景、智駕,F-16都可以搞無人機了,你跟我說燃油車做不到?[笑到噴淚]

2024-11-22 12:33
lostinnet

電車電池會爆炸。現在大陸想禁止電車停地下室。

2024-11-22 23:39
kch008 wrote:
一堆人搞不懂油車電車差異
省油只是基本
油車根本沒法數位控制
撐下去 只是越差越大而已
當AI開始介入的 無法數控的東西 只能淘汰

更別說碳稅
即使歐美想翻臉不認帳 那也得有能耐再說
所謂歐美元錨定基礎就高科技+產能
產能被中國掌握了 高科技也快被中國攻破了 以後就不值錢了
即使新冷戰  不過就是歐美10億人 VS 非歐美70億人
歐美只有美國有足夠能源 歐洲可沒有
歐美在非洲殖民地 已經被中俄全部驅逐
中俄早已將歐美想玩新冷戰的基本盤給釜底抽薪了
歐洲7億人 沒新技術 沒能源 靠美國跨越大西洋送能源來
美國玩得起? 歐洲付得起? 美國養得起歐洲7億人?

中國電車出口 不是去搶歐美市場 而是去搶非歐美不發達國家的市場
搶完 歐美連出口的能力都沒有了
呵呵,你還在做夢啊?還是認知方面有問題?不發達國家連吃飯都得靠別人來救濟了⋯誰還有錢來買你的新能源車?
至於AI只能控制電車根本胡扯!誰說油車就不能用AI技術來駕馭?
歐洲是沒能源是沒錯,但說歐洲沒技術就太狹隘了吧?現在世界上有多少最先進的機床設備都只有歐洲能做?你中俄能造嗎?
歐洲有技術而美國有能源,他們自給自足一定是比中俄還能更玩得轉的!更何況世界上還有日本、韓國、澳洲、加拿大等這些有的有能源有的有技術的國家是站在歐美那邊,怎麼看還是比中俄有贏面。
Arcus0827
Arcus0827 樓主

歐洲北海一堆天然氣、石油,只是過去被白左那幫人給呼悠,定下2035全面廢除燃油車的傻政策。

2024-11-22 12:47
油車不能數位控制?
現在天上飛的客機、戰機,哪一架不是燒油又數位控制
人家天空中飛還更複雜......
kch008 wrote:
一堆人搞不懂油車電車差異
省油只是基本
油車根本沒法數位控制
撐下去 只是越差越大而已
當AI開始介入的 無法數控的東西 只能淘汰...(恕刪)

書是好東西,所有東西只要能量化輸入跟輸出就能數位控制.
沒有電車前,油車早有LV2駕駛.
不管是電或油車,差異就只有能源驅動方式別太狹義看
商人逐利,那邊利益大就往那去罷了.
想起 之前 台灣 慣老闆 對勞工說的 名言

只有不爭氣 沒有不景氣
Arcus0827 wrote:
個人是看好合成燃料(e-Fuel)的內燃機

用合成燃料也可以掛油電
Arcus0827
Arcus0827 樓主

另外是的,頭又大也是兩邊壓寶合成燃料、油電混合,氫燃料電池不看好,汽車底盤架構要大改,比較適合大型營業用車、輪船。

2024-11-22 12:46
好圖狼

頭又大要先能活下來再來談其他嗎

2024-11-22 19:09
市場機制,沒啥好說。
福特的品牌首席執行長 Jim Farley 都說:不值得在「無聊汽車(Fiesta、Focus、Mondeo)」投入更多資金。

我就看他在歐洲要賣什麼車,要衝電動車,價錢壓不下來,應該蠻危險的吧。電池成本壓不下來,電動車只是夢一場。
好圖狼

而福斯打算抱中國大腿.已經準備把集團重心從德國移到中國

2024-11-22 19:10
Arcus0827
Arcus0827 樓主

好圖狼 應該也沒這麼誇張,遲早會跟韓國一樣,被吃乾抹淨以後還是被逐出中國的。

2024-11-22 22:51
大腸一號 wrote:
書是好東西,所有東西...(恕刪)


油車的控制 比電車的差太多
單油門的變化 時間差 出力大小 遠不上電車的細緻 即時 可個別控制輪胎
就如同比亞迪的原地打轉 與 賓士油車的原地打轉 (2024賓士也出電車的原地打轉)
比亞迪的實用 與賓士油車的雞肋
在自動駕駛上 更是致命的關鍵 等油車動力上來時間差 車主可能已經變肉醬
這就是電車與油車的差別

歐美的作法 不過是拖延時間好讓自己家的電車業爭取時間
中國要做的事 其實就在歐美趕上來之前把海外市場吃掉 取得市場定價權
中國的油車 差歐美最多的是品牌效應 即定價權 而不是油車專利
一樣的技術 歐洲的可以賣高價 大陸只能平價賣
Arcus0827
Arcus0827 樓主

kerker 中國比亞迪自己都不用國產8AT了,好意思嘴別人說中國品質?

2024-11-22 22:53
kerker

啥這你也知道,真厲害。真會嘴

2024-11-25 18:42
歐洲大型車企缺乏創新氛圍、轉型停滯、大搞裙帶政商關係、卻做不出消費者願意且有能力買單的產品。
簡而言之,就是這些歐洲大型車企的電動車太貴太不符合歐洲人需求。

你第一個argument說2035 ICE 的落日政策造成歐洲的車企要轉向燃油車,我覺得這連結太弱了。歐洲大型車企自己做不到,美國Tesla跟一票中國廠商卻都能做出來一堆便宜的BEV,這跟政策本身有什麼關係?跟白左更沒有關係,你大概是youtube還是podcast看比較多。『歐洲白左』並不是歐洲汽車產業的替罪羊。

另外你第二個argument提到合成燃料,我可以很直接的告訴你這玩意兒在歐盟無法普及。不是因為它貴(價格遲早會下來),而是因為環保,許多歐洲大城市已經被劃成zero emission zone,管制會逐步收緊,zero emission的車輛才能進入,所以不論你用什麼方法作燃料,只要有emission就進不了。為什麼保時捷那麼積極在搞這個,因為有了合成燃料他的911才能繼續迭代。合成燃料是給超跑的,不是給一般家庭車輛駛使用的。

你的兩個argument都還待加強,建議再多搜集一下資料,整理一下理路再來討論
Arcus0827
Arcus0827 樓主

還有2020~2024,整個西方陣營,就是極左當道。從歐洲到加拿大、美國。2024這次大選年才逆轉過來。

2024-11-22 18:39
kerker

哈,我只能建議大家『youtube少看一點』了,太多非黑即白的速食概念置入,讓人缺乏更深層次的辯證能力 [微笑]

2024-11-22 18:52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