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_li88 wrote:
很贊同你所言!!!只(恕刪)
純電車,目前確實還有很多待議部份。
例如中華e-Veryca目前則逐漸朝電車化方向走,但還有很多須待解決消費模式存在。
所以e-Veryca走的也很保守,產品要切入政府機關、物流貨運市場、一般乘用車消費市場,目標鎖定,也須有不同的消費模式規劃,一款產品推出,就得先歸納好市場要操作哪一塊。
一般乘用來說,可借鏡的例如Gogoro用中華電信月租賃吃電+保養的模式,這些年發展下來,也很多不成熟,陸續修改的問題,例如廣泛吃到飽,被運用來擔任營業用跑快遞送餐等,市場不一定是如車企所規劃的消費路線跑。
當獲利機制不是自己要的時候,出手試圖改變,就會迎來醜惡的歹面相向,變相的剝奪消費者既有的權利,自然就不開心了。
例如宣傳將取銷吃到飽方案等。
而Gogoro補助一拔掉,銷售量就從補助時每月2萬多台掉到剩下2千台左右。
睿能不得不朝向更低價車viva、viva max車型的發展,試圖再去拓展新市場出來。
純電車市場,如果沒有完善的配套,也是渾渾噩噩從不斷摸索中修正走。
現在政府要跟進歐洲,喊出最苛的排廢限令,2035~2040要全面停售燃油車。
但誰能知道2035會不會又跳出來喊油電平權,電車打回原形。
要進入純電普及,好歹國家建設要納入規劃公告。
基本上,消防就不能用傳統的方式撲滅,得針對電車,有對應的滅火配備與程序需跟進。
不然只能眼巴巴放著讓車燒得乾乾淨淨。
是否純電車應該強制配裝電車專用滅火器,個人覺得是應該要納入的。
不然路上出包,即使周遭路人想救,也無法滅火。
有災也得有保。
一台電車如失火或過充炸毀,也要抓出災害車周圍車損必然的車輛數與人員災損評估。
要求買電車的用車人,強制投保更高額的意外災害賠損。
不然花個2~300萬買特斯拉容易。
周遭災害一併燒毀6台車,吐不出來賠損,那還是有得搞!
有那個屁股買車,也要負擔起責任才行。
大陸因為電車普及率高,所以狀況案例也特多。
甚至有些地下室、或消防困難的地方,是禁止電車停放與使用的。
這都可以借鏡。
電車還有很多無形成本會墊高的地方。
例如自宅是否適合拉充電樁等等。
線材拉得遠,費用就高。
還有充電裝規格多,沒有個穩定的公規之後的問題。
另外~電車通常也須如特斯拉原廠跟客人建議相同。
滿電建議不超過80%、低電壓不低於20%,才能保護好電池效率、與避免過充過熱問題等等。
跟殺隻魚一樣去頭、去尾-40%,車主其實實際能支配的行駛里程是滿電的60%。
所以滿電400公里,實際跑60%,就要看用車人自己有沒有對應的概念。
但我個人挺期待中華e-Veryca持續演進,如果車價能控制下來。
應該有機會成本國內入手門檻最低的電車。
現在福特沒導入純電,我是覺得只要排廢還過的了,導入輕油電、混動,是比較適合台灣目前實際的使用現況。
純電車目前一昧往車載電容發展,來突破長里程的限制。
就造車與公共設備角度來看,根本是錯的。
將來歐洲、北美、日本等,只要有一個先進國家,率先採用高鐵的設置概念來都更興建有線或未來無限充電板。
現在發展車體電容拓展高里程,便完全失去意義。
高里程,上快速、高速路段,邊開車在安全機制下邊充電,才會是電車的核心發展價值。
根本不需要越來越大顆、越重的電車、越耗能的車,朝向另類的造電池不環保路上走,不也是假綠能罷了。
只需要一般市區100~250公里都會使用的一般電池車及足敷使用。
如公共充電設施興建有概念與普及。
電車本體根本性應該是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