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Kuga 新增車型選擇-真的是Vignale 車型嗎 ?

james_li88 wrote:
很贊同你所言!!!只(恕刪)


純電車,目前確實還有很多待議部份。

例如中華e-Veryca目前則逐漸朝電車化方向走,但還有很多須待解決消費模式存在。
所以e-Veryca走的也很保守,產品要切入政府機關、物流貨運市場、一般乘用車消費市場,目標鎖定,也須有不同的消費模式規劃,一款產品推出,就得先歸納好市場要操作哪一塊。
一般乘用來說,可借鏡的例如Gogoro用中華電信月租賃吃電+保養的模式,這些年發展下來,也很多不成熟,陸續修改的問題,例如廣泛吃到飽,被運用來擔任營業用跑快遞送餐等,市場不一定是如車企所規劃的消費路線跑。
當獲利機制不是自己要的時候,出手試圖改變,就會迎來醜惡的歹面相向,變相的剝奪消費者既有的權利,自然就不開心了。
例如宣傳將取銷吃到飽方案等。
而Gogoro補助一拔掉,銷售量就從補助時每月2萬多台掉到剩下2千台左右。
睿能不得不朝向更低價車viva、viva max車型的發展,試圖再去拓展新市場出來。
純電車市場,如果沒有完善的配套,也是渾渾噩噩從不斷摸索中修正走。

現在政府要跟進歐洲,喊出最苛的排廢限令,2035~2040要全面停售燃油車。
但誰能知道2035會不會又跳出來喊油電平權,電車打回原形。

要進入純電普及,好歹國家建設要納入規劃公告。
基本上,消防就不能用傳統的方式撲滅,得針對電車,有對應的滅火配備與程序需跟進。
不然只能眼巴巴放著讓車燒得乾乾淨淨。
是否純電車應該強制配裝電車專用滅火器,個人覺得是應該要納入的。
不然路上出包,即使周遭路人想救,也無法滅火。

有災也得有保。
一台電車如失火或過充炸毀,也要抓出災害車周圍車損必然的車輛數與人員災損評估。
要求買電車的用車人,強制投保更高額的意外災害賠損。
不然花個2~300萬買特斯拉容易。
周遭災害一併燒毀6台車,吐不出來賠損,那還是有得搞!
有那個屁股買車,也要負擔起責任才行。

大陸因為電車普及率高,所以狀況案例也特多。
甚至有些地下室、或消防困難的地方,是禁止電車停放與使用的。
這都可以借鏡。

電車還有很多無形成本會墊高的地方。
例如自宅是否適合拉充電樁等等。
線材拉得遠,費用就高。

還有充電裝規格多,沒有個穩定的公規之後的問題。

另外~電車通常也須如特斯拉原廠跟客人建議相同。
滿電建議不超過80%、低電壓不低於20%,才能保護好電池效率、與避免過充過熱問題等等。
跟殺隻魚一樣去頭、去尾-40%,車主其實實際能支配的行駛里程是滿電的60%。
所以滿電400公里,實際跑60%,就要看用車人自己有沒有對應的概念。

但我個人挺期待中華e-Veryca持續演進,如果車價能控制下來。
應該有機會成本國內入手門檻最低的電車。

現在福特沒導入純電,我是覺得只要排廢還過的了,導入輕油電、混動,是比較適合台灣目前實際的使用現況。
純電車目前一昧往車載電容發展,來突破長里程的限制。
就造車與公共設備角度來看,根本是錯的。

將來歐洲、北美、日本等,只要有一個先進國家,率先採用高鐵的設置概念來都更興建有線或未來無限充電板。
現在發展車體電容拓展高里程,便完全失去意義。
高里程,上快速、高速路段,邊開車在安全機制下邊充電,才會是電車的核心發展價值。
根本不需要越來越大顆、越重的電車、越耗能的車,朝向另類的造電池不環保路上走,不也是假綠能罷了。
只需要一般市區100~250公里都會使用的一般電池車及足敷使用。

如公共充電設施興建有概念與普及。
電車本體根本性應該是越小越好。
kobe13794823 wrote:
靠北邊走,別人我是不(恕刪)



無獨有偶,很多幅特車友都是這樣滴。
會看的車,八九不離十肯定會去隔壁看本田作為主要選擇組。
April9999

我買Focus Wagon,其他廠牌車都沒看XD

2022-10-18 19:29
阿福的網宅II

April9999 信仰堅定。已經很清楚自己要的車。讚啦![拇指向上]

2022-10-19 7:52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實際去看MG HS後(恕刪)


說到造車質量,兩星期前去看了MB EQE450,打開前廂蓋卻發現沒有前行李箱,只看到粗壯的工字樑,還有很強壯的前懸結構,讓我相信這輛車應該安全又舒適!
KUGA VIGNALE聽業務說不太算衝銷量的車型,單純只是為了福特六和成立50周年的紀念車款。
阿福的網宅II

預算夠可以上,質感好很多。[拇指向上]

2022-10-19 8:26
KaoSC

所以不會是常販車型?

2022-10-25 21:51
hungmaxy wrote:
KUGA VIGNALE...(恕刪)

那這樣福特六和更該打屁股,單純為慶祝搞個不賣座的車型,虧的錢最後還不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分攤
hungmaxy

看開價吧,客車加上更豪華的內裝,開價夠好說不定也能賣座,50周年應該會是在12/1號發表吧

2022-10-18 21:18
我去試開MG配備誘因確實大,但懸吊偏軟很晃,KUGA行路質感是雙B級,KUGA入門對上MG全配, 一般消費者轉向是正常的, 因為後面會買KUGA的不是去買STLINE就是並不是忠實顧客, 因此說轉就轉。另外入門價一買就到頂配, 對初次購車者有吸引力尤其家裡出錢的。

MG 1.5T 缺點3: 1.行路性較晃動(未來換米其林可改善一些) 2.保修體系: 據點不足另外修慣萬年古老系車的中華體系面臨歐系渦輪引擎車(也不用擔心, 新車3年內問題不大) 3.行李廂門檻太高太小(對年輕人應該不是問題)
阿福的網宅II

就定位89萬內CC客層為主。HS目前也是這款賣比較好。KUGA即使是180,買的客層大多也是攻頂99.9~109.9萬款比較多,買入門的相對少。實際會打到KUGA的,相當有限。

2022-10-19 8:30
阿福的網宅II

180款的客人大多比較會跑堂去看Tucso L,但相中本田CRV仍然佔比高。KUGA最大的競品仍是CRV,尤其現在要大改款,末代牛肉放很大。

2022-10-19 8:32
April9999 wrote:
說到造車質量,兩星期(恕刪)


歐式車設計普遍都有不錯的鋁合金車架。
主鋼樑都相當粗壯。
因為鈑件厚度相當高、Mpa值高,難以成型,所以造型都很簡單。

亞太車,例如日系的,因為鈑件Mpa值低,所以主要鋼鈑需要有強度,就必須沖型很多凹凹凸凸的肋、收邊強化肋、內凹槽等,來增加鈑件的強度補足。
用薄鈑,來減輕車體重量。

老外用料,就是粗手骨。
歐系車與亞太造車工藝差異還是蠻大的。

2012~2013當年的A250拆車開發拍的爛照片。


















即使到現在,都十年過去了,很多亞太車把前保桿給卸載,裡面都還是很空,還遠遠不及當年這台賓士入手門檻相對低的5D小車。
3.5噸貨車用的內鐵結構件,有些都還比一般乘用車好太多。
保桿皮甚至是採用熱壓GMT、SMC這類長短纖維製成件,路上隨便一台乘用車被這類小卡車追尾,後斗肯定整個要潰縮到後輪內規鈑去。
一般乘用車,幾乎沒有這類高強度的熱壓、熱固高強度件。
國產車這麼多年,也僅有福特推出1700MPa的3D液壓成型麻田散冷淬鋼車體鋼樑高強度的特殊件。

有些日系車,打開引擎蓋,水箱架光用手拉就逼逼啵啵型變。
主樑體用灰色380Mpa值低,鈑片又薄。
那擠下去真的潰縮個徹底,我跟中華設計中心的工程朋友看了都猛搖頭。
例如下面這台日系車紅圈的主車架,手搖扳拉就能扳動。
車型我們就不多談,全遮掉先。


還很多內鐵新車就拔掉了,保桿皮下方,用保麗龍撐著。
不然就是拉幾片吊鈑掛著。



鈑件薄,所以車體結構,需要作許多鈑料凹凸成型來補足強度。
物料的邊肋,得沖型來讓結構體變強。
作塑膠保桿底部的收邊肋,有這個唇邊,也是相同的原理。
只要是作汽車設計工程開發出身有經驗的,便知道這些補強肋的作用。

歐系車因為採用鈑料厚、Mpa值又硬,超過980Mpa值其實就不容易成型。
太特殊的例如1300Mpa起跳的棚鋼、上方提到福特1700Mpa值的麻田散冷萃鋼,因為成型困難,所以歐系車大多的主車架結構,造型相對都很簡單。
阿福的網宅II

MBUSA 我只能推出四不,不知道!不清楚!不是我!不了解![XD]

2022-10-24 19:07
MBUSA

[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2-10-24 20:17
個人覺得Vignale在國外銷售量本就是差強人意(剛開始推出時有造成新聞,但後續無力)。
福特原意是讓車主可以多一種"豪華"感,但是,福特的車本就定位在國民車,一般的概念就是平價品牌中較有性能與操控的品牌,跟質感、豪華搭不到邊。
在國內,國民可以接受接近120萬購買一台福特st-line(國產車中的性能與配備都算前段班),但要國民再加價,以接近140萬元左右買一台"福特國產豪華車"(Vignale版本是建立在2.0的基礎上,又強化不少"豪華"配備,售價不太可能與st-line版本相當,除非又拔掉部分配備,但這樣又不符合Vignale版本),難度有點高,如同上面有網友說的,這應該只是台灣福特延長產品新鮮感(話題)以及所謂的50周年特仕版(先這樣說,到時候賣的差也比較有台階可下、賣得好就更好)。
尤其國外又有林肯這品牌,這才是真正的"福特"豪華車,Vignale版本的價格與林肯差異不大時,除非配備或某方面非常出眾(偏偏兩者又幾乎是衍生兄弟車),否則要提高價格購買豪華一點的車主不會買福特而是買林肯。
所以福特會推出Ford Performance部門的性能版(ST/RS...),還有歐洲也另外推出黑化特仕版,除了延長產品新鮮感(小改款前)之外,也是因應福特給消費者的印象所推出。
================
Taiwan Nice

這樣的做法,就是Vignale版本與ST-Line版本的差價很小(幾乎無差價),否則客群就不一樣了。畢竟福特車主大多是看中他平價中擁有較好的性能與操控、安全配備(以往),而不是豪華!

2022-10-20 10:22
Taiwan Nice wrote:
Vignale


Vignale得等實際上市,才知道福特打算賣多少? 編成怎麼規劃了。
Taiwan Nice

希望台灣福特將售價保持在大眾可接受程度,或者針對Vignale版本推出讓車主有尊榮感的專屬服務。還有最大重點,要再提高品質與售後(保養廠),這樣才能真正提高福特的形象。

2022-10-20 12:37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