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KUGA MK3經銷裝配大型懸浮尾翼

Benpli wrote:
.我有興趣的是 車前(恕刪)


您是指我這篇文章po的套件概念設計樣式嗎?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0&t=6477302








遮陽效果不錯, 加上太陽能充電功能更好。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原車-尾翼特寫-原車(恕刪)
ado016435

不奇怪啊, 成立公司是各地方政府經發局管轄,銷售帶動經濟是經濟部樂見, 然後可以課稅是財政部,然後沒有能力造車卻硬要弄一套標準檢驗先進國家製造的汽車是ARTC車測中心,然後沒有能力也無意願輔導改裝

2022-04-07 5:57
阿福的網宅II

[笑到噴淚]時代的眼淚。

2022-04-07 19:35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您是指我這篇文章po(恕刪)

.
謝謝 阿福兄的回應 .
.
沒錯. 我是要 KUGA 250 ST-LINE 2022年式 可安裝 .
前頭下巴底 及 後車尾下巴底 的 防護板 .
.
如下你原圖 :





.
還有請問 安裝你那種 尾翼 及 前大低下巴
對 SUV 高速行駛 重心高 易車體漂浮不穩 有明顯導風下壓穩定車幫助嗎 ??
不是要花俏炫耀 . 是因高速行駛 SUV 重心高 車會漂浮不穩 有點不安.
過去 全是開轎車較沒感覺明顯 . 新購 SUV 新竹 竹南 路段 風大 感覺較更大一點 .
Benpli wrote:
.謝謝 阿福兄的回應(恕刪)


目前設計的款,是針對180款的防刮料改色遮噴。
並沒有針對ST-line的設計。

ST-line的前保桿下方,原廠歐洲設計中心,設計比較像同車身色定風翼的質感。

受限於車體超凸+行人碰撞法規限制,所以下定風翼原車最外凸通常原廠設定於車頭正前方碰撞面以內。
即使原廠要做套件外凸出,也只能比原車外凸+20~30mm內才能過法規。

市面看到的,大多賣清一色外加裝加大+lo地的定風翼,但實際改這種款的車友實在不多。
lo地會導致進入角變小,除了過不了法規,也比較容易擦撞路基、路石等,以SUV進入角大約23度來說,降1度就很多了,通常只能比原車低6~10mm內+外凸出控制在+10~15mm內,法規比較不會有問題。

目前ST-line的前下護板我是設計這樣的款式。
原車-


紅鷹款下護板-

紅圈是強化定風翼下護板範圍,藍線段是泡棉膠貼面。。

底部完全與原車0對0搭接,外凸出CAD設置為+10~13mm,沒有lo低,避免靠傷+法規問題。

設計是走向較多車友喜愛的賓士車下巴電鍍銀的款式。

也可以做成鋼琴亮黑、消光黑、碳纖維轉印款式。

目前還在製模NC當中,最快要6月底才能搶看看能否試模、合車。

導風設計如附圖 :

造型肋,需設置導引氣流通過方向,不能設計撞風面。
紅線段導入下氣霸方向。
藍線段分別導入車底盤進入角方向,與左右兩側微定風鰭片的導流方向。

這邊也再跟車友說明下,亞太車,包含日本進口的,僅有GTR這類本身就針對偏街跑車、賽道車型,車廠每一款車身樣式的車身件,才會將產品裝車,並做全車風洞測試。
一般的國民車,這類的車身件,包刮TOYOTA TRD、Modellista / Honda Mugen無限、Modulo....等等這些正原廠、或原廠日本知名品牌套件,皆是沒有做成車風洞測試的。

例如台灣納智捷華創設計中心開發車身,要將成車送德國慕尼黑或其它歐洲海外碰撞、成車風洞測試,這送一趟,包含運費、檢測費...等等,就幾百萬再燒。
以日本、台灣做這些原廠套件的御用廠來說,除非車廠自費送標準海外成車風洞測試,不然即便是日本大廠做套件,也是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測試。

這即使是歐洲車,有這樣做的產品都是很少的,但高級車有,例如Audi,原廠的車型產品型錄,就曾有過加裝某款套件,風阻從原本0.34降為0.33或0.32,有做成車風洞的,車廠產品就會完整將降阻所得的成績呈現再產品型錄上,明明白白告訴車主,得到的降阻效益是多少。

但這,在亞太車廠來說,包含日本,實測的可以說是少之又少,除非是GTR這類跑車、賽事車,車廠才會砸大錢為了降0.01~0.02做這樣的測試。

日本車廠指定的空力套件生產廠,也完全不具備這樣的資本額,做這樣的大事(畢竟連中心廠都不願意花這種錢,更何況要求供應商幫車廠做這樣的負擔)。
如果為了生產一組套件去做成車風洞,送測一次就通過算150萬NTD,攤提到套件產品上,這都得高級車才有條件做。
況且,這類的測試,往往不可能一次送測就得到滿意的效果,車廠一車開發3~5年間反覆修改送個5~6次,都是有可能,這些費用,通通都得攤提在產品上,由消費者買單。

外廠、淘寶這類套件就別想了。
說有,也是唬爛您的。

台灣根本沒有上千坪設施成車標準的風洞設備廠房,唯一有的風洞實驗室,早年就中央大學,等比例縮小的模擬實體測試,但小到用軟體模擬就夠了,實際送測的需求低,國內車廠也沒在做這樣的微型風洞測試,話題性高過於實際價值。

這還是得讓您了解,車廠並非像車友想像中,車身搭接的組立件,每開發一款就做這樣的測試,那是壓根不可能的,車廠做的車身件,往往只要求國際、地區車輛車體法規內設計,導風做軟體模擬、類似Toyota國瑞自己設計台灣獨有的GR Sport版,也就送送ARTC去認證車身造型、車規範圍內,花個幾萬元做車型認證,讓產品合法上路。
GR款通通也都沒送海外做成車風洞測試的。

車界製程如上,讓您知悉。
Justin-LYS

期待這款成品上市

2022-04-12 3:44
阿福的網宅II

Justin-LYS [拇指向上][讚]

2022-04-12 7:59
180款 原車黑色防刮料噴塗車身色後保桿的樣圖 :
阿福的網宅II

HardStone 車側是保留電鍍件沒錯。[拇指向上]

2022-04-09 9:10
阿福的網宅II

HardStone 車側是保留電鍍件沒錯。[拇指向上]

2022-04-09 9:10
Benpli wrote:
.謝謝 阿福兄的回應(恕刪)


您對車體風洞有興趣,可以看一下這篇。

大致也有提到海外送成車風洞每h的歐元收費機制、一台車從起始到最終檢測,會燒掉多少錢。
https://read01.com/DGK02LQ.html#.Yk42nOdByUk
Benpli

哈哈!! 過去在研發單位 飛彈設計風洞實驗室 測試實驗 是經常的事 . 那風洞大氣洩閥的響聲震響整個營區 . 習以為常 . 一晃已20多年了 .

2022-04-07 9:51
阿福的網宅II

Benpli 國軍的研發!這個我們汽車產業沒接觸到。[拇指向上]

2022-04-07 19:37
您好,我是KUGA 180,尾翼有興趣,想詢問台北/新北/桃園的經銷商以及價格,謝謝您。
阿福的網宅II

車友您好,已提供福特經銷商窗口予您,您再依照自己所在地聯繫福特窗口洽購與安裝售後服務即可。感謝您支持MIT自己設計作品哦! 甘溫![打氣]

2022-10-11 7:55
您好,我是KUGA Stline,尾翼有興趣,想詢問台北/新北的經銷商以及價格,謝謝您。
阿福的網宅II

車友您好! 已經提供福特經銷窗口予您。您在依照自己購車駐地經銷窗口洽購即可。感謝您支持MIT自主設計作品哦

2022-10-31 9:44
請提供雙北市的窗口,謝謝
阿福的網宅II

車友您好!已經提供產品資訊與雙北福特經銷商窗口於您,您再依照自己購車駐地經銷商窗口洽購即可。感謝您支持MIT自主設計作品哦![打氣]

2022-11-25 15:59
您好,我是KUGA 180,尾翼有興趣,想詢問高雄經銷商以及價格,謝謝您。
阿福的網宅II

車友您好!已經提供產品資訊與高雄福特經銷商窗口於您,您再與九和特連薛總處洽購即可。感謝您支持MIT自主設計作品哦!打氣哦![打氣]

2022-11-27 21:41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