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扭力樑之亂的影片(8891)來囉~

我覺得扭力樑還好,所測試的道路有點極端。當然這是要凸顯兩者差異。
到是指向性模糊比較訝異,這點到沒幾個車評說到。可能還是要開實車才能了解。
買不到就是買不到阿……
恨得牙癢癢……

Hkiki wrote:
我覺得扭力樑還好,所測試的道路有點極端。當然這是要凸顯兩者差異。
到是指向性模糊比較訝異,這點到沒幾個車評說到。可能還是要開實車才能了解。
...(恕刪)


其實在一般道路慢慢開就可感到扭力樑和多連桿的差異了.
說沒差別的,我覺得他開什麼車都可以.
唯有那些眼裡只有撈錢的業代才會昧著良心吹噓自己車廠車子
delenatii wrote:
趕快上Youtube...(恕刪)


阿基拉這次的評測不僅有心,又說的很好!

直接從11:45分開始看重點。





My blog : https://chujy.pixnet.net/blog

ericlee_2001 wrote:
其實在一般道路慢慢...(恕刪)


可能我比較遲鈍吧!你比較厲害很敏銳!!

tearsofsan wrote:
阿基拉下圖說的是台灣ST Line扭力樑還是中國多連桿的車型?



應該是講台灣版本

Hkiki wrote:
可能我比較遲鈍吧!...(恕刪)


謙虛了,你都比到指向性去了.
唯有那些眼裡只有撈錢的業代才會昧著良心吹噓自己車廠車子

tearsofsan wrote:
阿基拉下圖說的是台...(恕刪)


是說台灣版,他是說對岸的焦點號懸吊偏硬,有起伏時彈跳感明顯
台灣版則是儘管到了ST-Look (O) 版本都算軟,偏舒適設定
Cprius wrote:
這次阿基拉測的有兩...(恕刪)


阿基拉有說台灣版調的比中國版舒適所以可以彌補差異..

台灣版扭力樑比中國版舒適還能跑第一真是好棒棒

調得厲害的扭力樑就是比一般的獨立多連桿穩又快




我想是為了市場做區隔,反正之後會有ST肯定硬又有多連桿..
熊蓋站-讓您去哪都方便 http://114.35.62.174/

看完影片的確多連桿舒適性大於扭力樑,但是阿基拉也說這也只能適用於中國版本的比較。



因為阿基拉說中國版的多連桿懸吊設定偏硬,彈跳感明顯,反而說比較起來台灣版ST Line扭力樑懸吊有足夠的舒適性!!

台灣版5D ST Line 扭力樑+18吋輪圈 舒適性贏 中國版4D 多連桿+17吋輪圈,那中國版的5D ST line不就更硬了!!!

那些說台灣版ST Line扭力樑彈跳感明顯不夠舒適的,中國版的要怎麼形容??

  • 2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