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約三十年前的掀背鋼砲如106跟SAXO,都是標準前麥花臣後拖曳臂(扭力樑)的設定,會採這樣的設定除了要將後廂空間做到極大化,後輪徑可能往兩側角落塞之外,這樣的設定,成本絕對是車廠的考量重點,但是操控也是一大考量,即便如此,當時這樣的設定,即使採用多連桿設定的硬皮鯊GC8,在山路上都佔不了這兩台的便宜!至於舒適不舒適,其實以當年會入手這兩款的車主而言,那絕對不會是考量點。此次Focus MK4台版的設定當然成本絕對是考量重點,但若操控樂趣並未喪失,若真的後座的舒適性能接受,那到底搭配那樣的配備能不能讓準買家買單,就看買家算盤如何打了。能接受就買囉,不能接受一直炮那跟狗吠火車有何異?生產規格就是如此,不爽就別買囉,不是嗎?
原廠也是笨笨的,一直解釋幹嘛怎麼不把主打的360多放大,同級車有哪台有這配備,硼鋼的影片拿出來宣傳呀。難道只有福特裝扭力樑其他都多連桿?mk3 3.5 都是多連桿每次坐後座都頭暈,反而坐神車會睡著,是多舒服😌
台灣賣最好的 altis從來沒人問過他是啥懸吊買單的何時操控在台灣會有票房?省油大空間 外加超好2手價 才是市場要的Toyota都教妳了auirs 有賣的比 altis好嗎?市場要的 當然follow不是嗎?Abby1926 wrote:大概約三十年前的掀...(恕刪)
qqmimintu wrote:Co-Pilot 360..你看看本田這樣搞 國產車進口價 車迷也是排隊搶訂啊!!!.(恕刪) 買本田也只是喜歡空間大一點的車又不要太大台mazda跟focus完全不行說真的focus active版本希望可以引進
嵐夜 wrote:福特就是討罵,ST...(恕刪) 其實我覺得說這麼多理由都是藉口吧,生產成本才是重點吧!這一次MK4的油耗數據其實滿漂亮的,多一個多連桿結構我覺得油耗或許會有一點影響,但也不會差距到能源數據會差到掉一級!如果因為這樣會被罰錢,那其他國產車也不用賣了?不是說扭力樑操控就一定不好,只是國外高階多連桿,低階扭力樑,為什麼在台灣我花比別人多錢買到的是國外低階的底盤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