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ondeo TDCi機油確定5瓶就夠了喔


knift wrote:
原廠手冊p137,注...(恕刪)

看來是我老了............
請不要介意啊
加到機油液面上限刻度, 除了考量失(吃)油風險以及機油蒸發率之外,還是有其道理的....

1. 機油的功能,除了提供機件潤滑之外,還有幫助"散熱"!!!
水箱精走的只是缸體旁的水道,
其他水道碰不到的地方, 比如凸輪軸,汽門座,曲軸,連桿,波斯,(尤其是波斯),
都是靠潑濺噴灑到的流動機油來幫助攜走熱量.
沒有裝設oil cooler的車種,就是靠油底殼 藉撞風來幫助機油降溫.
也所以,一些非鋁合金製油底殼的車主,會diy黏貼電腦散熱鰭片在黑鐵油底殼上,
來增加撞風散熱的效率.....

重點就是, 5.5L的機油能攜走的熱量多? 還是4L的機油能攜走的熱量多??
(這裏在講的是有風扇在吹的氣冷,以及有水道水冷的發動機發熱及散熱,
不要跑去簡化問題變成: 一壺煮沸的5.5L白鐵水壼和一壺煮沸的4L白鐵水壼,放在室溫中,哪一個降到室溫比較快??.....)


2. 單位濃度!
很多人選擇忽略的問題是: 機油的衰退速度!!
(因為車上沒有配油壓錶,不易科學化的觀察機油壓力的實際衰退情形,只能用抽象且主觀的自我催眠)
我不必要求各位去想像,使用了一萬公里後,加了5.5L機油的引擎,和加了4L機油的同款對照組引擎,哪一個引擎能獲得較好一點的殘存潤滑性能??

各位只要去想,同樣的一萬公里對照實驗下, 加5.5L和加4L機油,哪一個機油更髒更酸??

性能玩家為什麼要改裝"加大油底殼"??
就是為了提高機油的裝承容量,
用更多的機油, 來幫助散熱以及延遲機油的衰退.
(加大油底殼 不等於 直接加入超過刻度上限的超量機油!!)
我從5.5瓶配原廠胎
油耗從5.6~5.8之間
換胎之後又升到6.2
然後過保 換repsol tdi 5瓶
又慢慢降到5.6~5.7之間
也不知是不是會保持下去
繼續觀察中

bagelba wrote:
加到機油液面上限刻度...(恕刪)

感謝大大精闢的見解,
小弟回覆一下:
1、有關散熱問題:在原廠無oil cooler的前提下,一般油溫很快就達到平衡了(通常是90度左右,上一台車有裝三環表,多年來長期觀察的),所以其實4L跟5.5L的散熱都是一樣的。因為它們的油溫也都差不多,所以在散熱上並不會有明顯差異。也就是說,你把4L機油其中一些潑上去引擎中,跟拿5.5L中的一些潑上去,由於油溫差異不大,所以散熱應該差異也不大。
2、有關衰退問題:一樣基於上一台車,有裝三環,開了七年多,征戰許多山路的經驗…用過蠻多牌子、不同黏度的機油,從10W/60到0W/20都有,一般來說,開到你5000公里要換機油時,一般都看不太出明顯的油壓衰退(可能小弟操不夠兇,不過手排車已經三不五時在拉轉,高速偶爾20格,山路更不用說),反倒是油溫對油壓的影響是相對明顯、立即而巨大的,跑山路油溫到110度以上時,油壓就掉蠻多的了。然而柴油引擎轉速低,引擎溫度應該相對也較低(這點目前沒有裝三環,也沒有裝ODB2監控設備,只是從原廠水溫表猜測)油溫的問題應該相較於NA汽油車,也會好一些才是。不過如果就機油劣少這部分來說,油愈多應該劣化速度會延緩才是,可是現在的油很多又都有長效配方,對劣化這點應該也不用太擔心,畢竟一萬公里保養已經不算是長效了,有些都直接建議15000㎞、18000㎞甚至20000㎞保養了。
機油太多之所以會加大阻力,就是因為機油高度,加大油底殼能夠有你說的所有好處,卻沒有阻力加大的壞處。
至於機油高度,原廠既然有一個RANGE在,那表示只要在那RANGE中都是OK的,只是如果加到中間的話,可能要跑長途前先巡一下就是(其實跑長途不管機油加幾瓶都應該巡一下的)。以我目前保養加5瓶後跑了二千公里,機油還在中間(剛保養完一直忘了檢查),正常的話到下次保養應該都是OK的。
至於保養要加5瓶到中間(省錢,引擎阻力也小)或是加5.5瓶到上限(較貴,但能承受較大的機油異常變動)還是車主自己衡量吧!畢竟加了5瓶,結果車爆炸了,我也是不會賠的。
我的車子在新車時(5000,10000公里),依照手冊加5.5L,
後來FSC大家討論結果,加5L即可,
從此改加5L,迄今65000公里,一切正常,機油表尺都在中間左右.
過保後自備機油,大桶的3.785公升裝,所以技師應該是目視決定機油的量.

我是 FOCUS TDCI 6MT, 每5000回原廠保養.

agassi0826 wrote:
自備五瓶跟自備四瓶都...(恕刪)

我加5瓶,怎麼只在1/4處
冷車平面地下室量的

會不會不夠啊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