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鋁圈輕量化的迷思


baga456 wrote:
阿福兄~感謝你有這資...(恕刪)


呵~踩到了嘛~被咬是剛好~
我承認是我不好~雙手舉白旗投降先!!


輕量化是針對競技用~才會大幅做瘦身動作!
而且~真要上賽事~也不會只在輪鋁圈上動瘦身的歪腦筋~

像保時捷911雞腿3之後的賽事車~
內裝都拔光光嚕~
哪還給啥音響主機~
只有一張駕駛座的椅子~
整個減重~都是要上40公斤起跳~

一顆鋁圈少4公斤~是省到還要再省瘦身才去搞!

一般國產車或進口量販車型~
在台灣的爛路~又飛不上天~
再瘦~也只能上西天啦!
動歪腦筋到鋁圈上~我是覺得意義不大~

真的搞鋁圈輕量化花錢改裝~很少是為了不踹油門~純粹為節能去改~
大多就是踹更大力啦~
就跟改晶片一樣~
改晶片-->For順順開~噴噴噴~這就香油錢多捐的了~
愛玩的~改了~就是踹更大力~
大家心知肚明哩!!



只是輕量化就真的是=省成本=偷料?但是我用的輪圈有貼合格章(那個箭頭)...那是不是也是花錢買的也是假的?
----->

國產車要求送檢~~都是要花很高的檢測成本+時間成本~
我是業者~這些通通都要灌到產品上~
以量制價~
量多攤提~價格才低~
但沒有哪個國產車的鋁圈不送安全強度檢測~
沒有所謂的便宜/又輕/又安全/又省油/塗裝層又繁複/......
一分錢一分貨~
便宜~就得塗裝層偷幾道-
某些檢測沒送檢~反正政府又沒在管~大官出人命再說~

汽車產業~在過去數十年~一直是資訊不對等~很封閉的環境!
只是~現在我這種神經病越來越多了~
難免銷售環境越來越惡劣!
資訊也越來越多~

就跟中古車業一樣~
政府沒在管~
就是每一家都自己貼認證~呵~呵~
但當消費者上網去下載列印消基會的制式交易文件去跟中古車商買車~
敢簽的可能只有1~2成~
那代表啥哩!!

還有很多東西是需要透明化!
只是~這個過程~難免幾家歡樂幾家愁~
我幫助了別人~也會得罪了一些人~
世道~就是這樣啦!!






knift wrote:
輕量化輪圈跟輕量化體...(恕刪)


其實我這主題~根本不在鋁圈輕量化阿!呵呵~

我只是比較是在說---->盡量不要亂買便宜的輕量化鋁圈吶!
阿福的網宅 wrote:
說真的~這問題對我來...(恕刪)


原文:"而鋁圈輕量化~
不要被一些改裝業者唬隆了。
就更不用提一些貌似懂車的狂人推波助瀾。

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去尬車。
搞輪鋁圈輕量化,一咖省個2~4公斤。
一台份,能偷掉幾公斤。
還不如駕駛自己去瘦身來得健康又實際。
況且~這是國內改裝狂人迷思。"

說真的,並不是來抬槓,但如果把別人可能正確的說法貼上"迷思"的標籤,那可能讓自己也陷入另一種迷思,而且還是錯誤的迷思,鋁圈變輕跟轉動慣性(量)的差別(起步會變輕,高速慣性與煞車的關係,再加速的油耗),輕量化分為整車重的輕量化以及轉動組件的輕量化,之前已有討論串說過,樓主如果不想了解理論的話,可以去一趟科工館或科博館,體驗一下不同重量腳踏車輪旋轉的感覺以及讓它們轉起來的難易度,你就會知道光用重量來衡量運動,而不考慮轉動真的是一種"迷思",也是科學博物館設置這種教學區來教"小朋友"的原因,當然很多"大人"也應該來學一下,否則會跟不上小孩哩!



阿福的網宅 wrote:
其實我這主題~根本不...(恕刪)

這點我很認同,國產的輕量化鋁圈真的容易變型,大部分的強度真的是問號,
去底盤店看,常常可以看到裂掉的國產輕量化圈丟在一邊。
我之前拿了四咖變形圈去賣廢鐵,還可以賣到一千多,
而新的一咖也不過二千多,
鋁材都那麼貴了,加上林林總總一咖還只賣二千多…
說真的我下次不會再買國產輕量化圈了。
台灣是越野路面,先求不變形在求輕吧,我想各大廠牌能夠受的了在台灣的路面,又能保持輕量化,要賣到各國家應該都是沒問題的,一直以來台灣路面都保持這樣的測試標準....
阿福的重點應該是:便宜沒好貨...

在台灣,鋁圈的強度很重要
嘿!幫我擦大便的那位仁兄,Mobile01感謝您~
輕量化只是個口號

重點是圈的製程是

鍛造製程 還是 鑄造製程
輕量化當然是好,開板大只是在大多數人一昧追求輕量化的現在,理出一篇背後很合理的流程。
就是成本。

舉個最常見的例子來說,火車軌道使用I型鋼而不是整塊的。
I型鋼比較於長寬尺寸相同整塊來說,強度減低了10%左右,但是用料(材料成本)大約只有1/3。
(用料少,在此處正好是輕量化)
換言之,要達到預定強度可能本來要用寬100*高100的整塊鋼材,變更形狀後只要用寬100*高120的I型鋼(僅舉例,數據未計算),用料仍然可以減少一半以上!!

輪圈的部份就比較複雜了。
先說說輕量化吧。要輕量化,最常見的方式有兩種:

1.使用質更輕、強度更優的材料:這簡單...就是砸錢使用材料。

2.形狀的變更:要改變形狀以達輕量化的方式就很多了。
最簡單的是拿現有形狀,形狀或尺寸的減少,如厚度減少,不需要的地方逃料減重,五輻改四幅。
強度的部分無可避免的必定變弱,轉動所需慣量與力矩減少的程度會有,但是還是要看逃料的位置與配置。
(注意,逃料不是錯,甚至其實是必要的,如上例火車鐵軌,沒有逃料=沒有設計)
(除了遠古時代整個輪子用木板削成圓的,開始改良之後都沒有天才使用實心輪)

複雜一點的,設計形狀、分析強度受力、慣量、所需力矩,設計多種形狀,同樣分析,最佳化,理論轉實際物件,實體物件測試強度,比較。未達理想目標的預估實際值,則回到開頭重新設計。
重點是,這一套流程下來攤出來的成本,不會是0元。

反推回來,一個號稱兼備輕量化、強度佳、只賣三千的輪圈會不會有?
(會!!開模後全世界的供貨量,足以將設計測試等成本攤平到接近0元,三千塊只剩下幾乎純材料成本與運送保裝成本)
但若看到一個「三千」的「輕」輪圈,看不出來有數十萬的「銷售量」(可能還不夠),在「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賣」的狀況下,被偷掉、弱化掉的是什麼,其實很清楚。

台灣有沒有分析設計測試能力?我相信是有的,只是應該也不會多。
但是台灣有沒有願意砸錢做功德提供「輕、強、便宜」的老闆?
有也應該還沒開始賣就倒了...財力夠不會倒的老闆不會淌這渾水~
好酸的文
輕量化鋁圈最主要目的還是減低簧下荷重、減低輪胎滾動的慣性
一咖鋁圈減低一至兩公斤到底有沒有差,跟你講還真的是有差
就像有些人對於車敏感度較高,車子一點點差異馬上就發現
有些人只要車子會動就好(輪圈一個減輕兩公斤還覺得沒差)
沒錯反正在怎麼輕也不會飛(你以為飛機的輪子就輕嗎,超重的)
你也可以砲我,小弟我車子六年輪圈換了四套
不是因為壞了才換,全都因為自己高興,15吋沒有一個高於5.5公斤
現在這一個只有4.8公斤,到底有沒有差
不想買,覺得貴、也不要叫他人不要買
自己高興就好
阿福的網宅 wrote:
說真的~這問題對我來...(恕刪)
個人覺得鋁圈鍛造(強度增加,重量減輕)比輕量化好,只可惜現在鍛造鋁圈越來越少見了

鋁圈重量減少,耗油量變少,抓地力增加(因為可以用大尺寸的鍛造鋁圈,增加貼地面積),傳動系統負荷減少,起步輕盈....等,唯一缺點就是荷包變小了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