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新KUGA上市了,CRV 鋼性被碾壓...

mohochoo wrote:

車體都沒用到 談何資格笑什麼?只有內鐵用1800mpa 還只有cx-9有 放在內鐵就變裝甲車了? 還有人吹進口車ab 柱都1500 結果? 最高980?

cx-5內鐵沒標1800mpa喔! 然後車體780mpa以上鋼總和2成不到


 
 
 
很好喔, 看來你也很同意, 車廠誠實公布 "全車身-鋼材比例/分布"

只要廠商都有公布, 那事後追查也都是有憑有據, 這樣廠商就有壓力不敢造假, 而不是玩文字遊戲, 也不是你所講的膨風

放任廠商玩文字遊戲 = 大家都是輸家
mohochoo wrote:


我前面早說過了,...(恕刪)


980以上基本上已經幾乎無法使用冷沖壓了⋯去查查什麼叫做熱沖壓好嗎?

600mpa的鋼材加熱到攝氏830度後

送料至模具內成型在利用模具內部設計的水道冷卻進行淬火。

也就是說利用鋼材加熱變軟在成型後冷卻達到淬火效果進而使600mpa的鋼材在成型後強度可以達到1500mpa

不要一直糾結鋼鐵廠有多少強度的鋼材可以選

1500mpa現階段根本不可能用冷沖壓製造,這種強度根本無法抽引拉伸是要怎麼成型?
烏龍奶微糖微冰 wrote:
1500mpa現階段根本不可能用冷沖壓製造,這種強度根本無法抽引拉伸是要怎麼成型?


我不懂你所謂無法成型的意思是什麼? 美規車的1500mpa a b柱不是成型後的結果,無法成型怎變車體鋼骨形狀?
那請問鋼材圖那些號稱1800mpa的一條鋼內鐵 是怎回事? 那不是成型?那是什麼?
或許我無知吧.......

https://www.ussteel.com/products-solutions/products

上面是美國鋼鐵公司的產品網頁
我也不明白你說不要一直糾結鋼鐵廠有多少強度的鋼材可以選
但它就是一樣一樣分類的產品分門別類 都是能選的零件 有如組積木一般,把各種強度鋼件零件焊接起來成為車體,
uhss超高鋼材要成型(各類車體形狀所需的特殊形狀)就是更難 焊接工法跟模具成本也更高,所以才那麼貴
你說無法抽引拉伸合理阿 因為越硬的鋼 拉伸率越低 不能彎太多 很容易斷 所以三代鋼就是考慮到拉伸率的問題
第三代鋼980xg3具一定高剛性uhss的性能又兼具低強度ahss鋼材的高拉伸率 這都在產品性能內都有說明
裡面都有皮毛資料 自行參考
chienchenghung wrote:
呃 ......
這個 IIHS 的調查報告 .
其實不需要一PO再PO !!

在六年前 FOCUS MK3 剛推出時 .
就已經有人拿這個調查報告來狂酸帶風向了 !!

這個調查報告 .
IIHS 就有說明跟車輛結構安全沒有絕對的關係 !!
因為只是統合每三年各品牌發生死亡的數據 .
調查地區也只有 "美國(應該還有加拿大)地區" .

如果是 "台灣地區" 的各品牌每三年的死亡數據 .
結果應該是另當別論 !!

所以不需要將 IIHS 的調查報告套用在 "台灣地區" !!
因為 "台灣地區" 從來就沒有在 IIHS 的調查範圍內 !!



我為什麼要PO?我對品牌沒有好惡!也沒批評KUGA什麼?
引來什麼回應呢?當我說車子規規矩矩的開,又有人回我什麼呢?
↓ ↓ ↓ ↓

大撞當下就會想在福特車裡了...
那時後悔都來不及了不管自撞或被撞...
福特車體用料跟volvo同級


↓ ↓ ↓ ↓

有很多被撞的
都是規規矩矩開車
能預料的事
就不叫意外了


那我只好把我看到的新聞PO出來讓大家看了。
誠如您所言,台灣沒有相關報告,要怎麼吹KUGA鋼性我沒意見!
但一再的批評別人?能凸顯什麼?這不就是偏執?

Red Bull Racing Honda
AMDer wrote:
mohochoo wrote...(恕刪)

多謝您能理解我想表達什麼!
想跟福特戰妥善還有贏面

竟然想不開戰鋼材

果然被電到歪歪叫
yelsgnik_kk wrote:
台大機械系麻田散鐵講(恕刪)

哈哈 謝謝您 讓我來看看這專業的東西! 或許我看不懂 但我盡力!



五月底我開車(FOCUS 4代)去保養時,跟KUGA(這一代,非最近剛發表的)的車主聊天,他的車在國五石碇路段塞車停下來時,被神車從後方追撞,神車完全沒煞車而時速表停在82km. 引擎室一路縮到A柱變形門打不開。此車主一家完全沒有人受傷。神車的車主無法自行下車. 其他的休旅車鋼性如何我不知道, 但我對KUGA的鋼性是很有信心的. 原廠的估起來除了鈑金, 最花錢的就是排氣管而已. 重點是被神車從後面以82KM不煞車直接追撞, KUGA車內的人都沒有一點傷.
mohochoo wrote:
你自己給的資料 不是(恕刪)

https://newsroom.mazda.com/ja/publicity/release/2011/201110/111004b.html
https://www.mazda-press.com/ie/news/mazda-cx-5-first-car-to-use-1800-mpa-ultra-high-tensile-steel/
上述官網自己點進去看吧
連cx3這種入門車型保桿內鐵都有1800mpa了.比他高階的cx5怎麼可能會沒有.1800mpa如以後真的用在車體結構上.你可能又會故技重施.說那是澎風是唬爛的.或扯日本鋼鐵廠沒出1800mpa的鋼材.

然後車體780mpa以上鋼總和2成不到
人家至少在重點關鍵車體部位鋼材強度有達到1180mpa和980mpa.該硬的地方硬該軟的地方軟.你國慘crv用到什麼說來聽聽聞香一下.等你換到比cx5還安全的車在來嘴吧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