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cn64 wrote:
所以他是用 3M膠條(恕刪)
產品為倒鉤設計,也用來做為安裝的基準,由水箱罩內唇靠上去,由下勾住,往引擎蓋裝貼。
泡棉膠採用RT車廠認證3M膠材,輔以3M K-520助黏劑著裝。
皆以多年為福特、南陽現代、Suzuki金鈴總代理設計生產車身件規範、認證條件製作。

紅色指示線為安裝裝貼方向,底部氣柵口為緊靠裝貼基準。
黃色箭頭為車頭撞風面,風阻承壓排風方向。
產品破口並未直面正前方風阻壓力最大處,所以風壓反而會將產品穩固壓在車頭罩上。
比賓士改裝名廠Brabus製作的手工碳纖維僅10mm不均的泡棉膠貼附引擎蓋貼面穩定更多。
Brabus這類的手工件,因為正Brabus也非採用車廠正向CAD製作,貼面並非與引擎蓋曲面一致,10mm泡棉膠可能僅1~2mm有貼到,其於一段段可能是懸浮並未密著。
這類的手工件安裝,只能靠施打pu結構膠強黏於車體上。
下圖為賓士2021 G車正Brabus引擎蓋碳纖維飾板手工件。
一件貴三三。





這類的產品,便是AM售後市場的設計方式,汽車中心廠不能做這樣的設計邏輯。
撞風面一旦氣流壓力灌進車頭端貼面,整片引擎蓋飾罩就有飛掉的風險。
例如New Jimny日本的Wald套件,設計便仿製Brabus款式。
引擎蓋、車頂燈設計多為倒鉤,無法以真空吸塑ABS生產,目前日商只能採用手工FRP製作。
裝配都跟賓士G的Brabus套件一樣,需要用結構膠施打安裝。
安裝的人沒裝好,設計再好的產品也是會出包。
這要靠安裝技師了解產品結構,該施打結構膠補強,就需要費點心安裝+除殘膠。
這不是產品好不好,裝的人沒概念,隨便裝,在好的產品也沒救。XD
就會發生產品開上路飛掉...等等。




在汽車中心廠設計,例如尾翼則大多數會被要求新車下線後,尾箱需破孔來裝配。
例如福特六和野馬新車下線,拉車在廠區內VMC裝配特仕車尾翼等安裝做法。
但這也不是鐵則。
2008年福特六和Mondeo MK4的Sedan款尾翼,便是長安特地為Sedan版製作的ABS吹氣成型尾翼。
組立方式便是採用不打孔,尾翼外圈圍3M泡棉膠,內施打鈑金膠或PU結構膠兩種膠材固定。
我們的KUGA尾翼,為了一支尾翼裝配在180&ST-line兩種不同原廠尾翼車體上的曲面。
便是採用同2008年福特的Mondeo MK4的尾翼裝配設計雙膠裝車方式。
採用沖片3M RT認證泡棉膠,沖型的泡棉膠內圈破孔,用來給技師著裝輔以PU結構膠施打。

確實著裝,就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