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里程即將邁入15萬公里,這15萬公里的使用過程間,
若真要挑毛病,約莫只有2個地方。
一是當時隨車配置的輪胎胎噪音跳花吵雜,受不了它的噪音,1萬5就把四輪全換新。
另一是經銷配合的外廠導航機,在使用2年後設備故障,雖然已過了車機的1年保固,
但外廠的廠商很乾脆地更換了全新的導航機(主機),只收少少的3千元工本費。
不確定是否渦輪車都是如此,我在原廠更換的5W-20的全合成機油,
大約在里程5000公里之後便感覺很明顯的機油衰退,油門及轉速反應遲鈍,
因此我在購入大約2年後,由原先7500更換機油改為每5000更換機油至今。
另外大家最害怕的變速箱妥善率問題,我個人習慣每3萬就更換變速箱油,
也許我比較敏感,只要變速箱油開始衰退,換檔就會有明顯的頓挫,
更換新油之後頓挫感就消失了。
每次我需要更換變速箱油時,都會在更換的前一天下班將車子開到保養廠過夜,
隔天再讓指定的技師更換變速箱油,據說合規的SOP必須要冷車更換。
在12萬公里時,做了全車散熱水管路的預防更換,包含水箱精,工料價錢約莫不到1萬,
持有KUGA的期間原廠有2次的預防性更換料件,都是免費,
一是手煞車鋼索的問題,一是引擎進氣廢油回收的設備,
舊款的MK2.5妥善率算是還不錯,但個人認為,還是需要有好的技師,
指定固定的技師除了能了解彼此的個性及習慣,相對地技師也會了解你車子的使用狀況,
慢慢地會有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及同理心。
KKK99999 wrote:
不想開沒多久就要去修
關於福特有一個恐怖的都市傳說.....
買福特的車,好壞都是看人品.....
人品不好的,自然就是一直修.......
但人品很好的.....雖然不用修,可是都一直在改車......

如果跟日系比當然不高,但要有一個觀念車子出廠不管有沒有用就會壞,
網路上那些謠言聽聽就好,很多都是嘴砲,
像說修也修不好,不應該檢討車子,而是要檢討會不會修,
如果有真正修好,怎可能修也修不好?
就像是機車整流器壞掉,結果不去查原因,亂換電瓶,
過一段時間又要修理了。
但是如果你只注重妥善率,還是不要買歐系車,
何必為了這些科技、操控買了以後又在擔心受怕?
買T牌也許操控、科技感沒有這麼好,但是至少你覺得很放心,
那就買T牌,T牌也不錯。
我分享我自己的經驗,我自己是福特的車主,
現在6萬公里、3年車,
我在5萬公里壞過一顆輪速感知,因為有5年保固所以回原廠就直接換新,
其他就沒有甚麼問題,輪速感知很多歐系車都有,這是比較可能會壞的東西,
但5萬公里壞,還算合理吧?
而且我用車環境比較惡劣,
我新車就是丟外面曬太陽、淋雨、停路邊。
我姊夫買了台保時捷休旅車,但是他的focus MK2還是他一般的代步車,
那台車應該有15年以上了吧?
他們家也有一台「逃跑號」應該也是15年老車,四驅的,現在也捨不得賣,
所以不要亂相信別人在說甚麼很容易壞,
沒那麼不堪,如果這麼誇張福特就不可能是全球前幾大車廠。
但是歐系車真的有些東西比較要去照顧,尤其福特公司還是美國車廠,美國車大喇喇地,
雖然現在大部分車都是歐洲福特開發,但歐系跟美系其實妥善率我覺得也都不高,
例如上面我說的輪速感知器,或者是引擎墊片可能過一段時間要更換、
或者有些考耳比較需要更換,只能說歐系車的取向就不是以經濟為目標,
跟日系不同,就看你是哪一種車主了,
如是我,雖然喜歡福特操控、科技、動力,但是如果只是純家用車,這些優勢就沒有,
像我現在休旅車比較中意RAV4油電AWD,畢竟空間、養車、後勤、妥善率真的加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