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汽車寒冬 福特裁員

歐洲的那群白左玩翻車了,福特要開始走回油車。
個人是看好合成燃料(e-Fuel)的內燃機架構成為下一代燃料,短期在加油站類似汽柴油並行過渡。但會不會是由豐田的油電系統成為汽車產業主流設計,還說不得准(畢竟川普上台後還是會繼續搞石化燃料,照顧搖擺州石化業)。
2024-11-22 1:06 發佈
合成燃料實用化部分

必須要有共識消滅電動車
因為汽油車才能帶動就業人數
電動車全都是自動化工廠..人數只需1成
紅天

要看整個供應鏈,油車零件多

2024-11-22 19:54
On9ccc

馬達 屌打變速箱+引擎

2024-11-22 20:01
你怎麼不說是競爭力差的關係?人家比亞迪跟特斯拉可沒有福特和福斯賣不出去的問題。
kasim98423

B什麼?東南亞賣的非常好!因為便宜治……沒事,等等小粉又要氣噗噗了。[沒有不敬的意思]

2024-11-25 8:54
john651216

好圖狼 比亞迪會是未來全球最大車廠 ???

2024-11-25 10:45
Fa1con wrote:
你怎麼不說是競爭力差...(恕刪)

原本電動車在歐洲、美國跟之前太陽能板一樣,就是靠政府補貼,現在俄烏戰爭及川普上台,人家不玩補貼就GG啦~
同樣在大陸不也是?如果不是政府補貼跟政策打壓燃油車,電動車量能衝這麼快?
jerryho282

美國人買(合格)電車,政府會退款7500元美金,你覺得這不是補貼,這是什麼???

2024-11-22 14:30
Fa1con

最近福特電馬降價很有CP值會想買但下場研究後才發現它的車會挑充電樁、電耗差、零百虛標嚴重…賣不好說真的是福特自己的問題。

2024-11-23 15:21
歐洲電動車銷量再現增長,特斯拉大增 30%

短期電動車銷量會有漲漲跌跌
但趨勢不會變的
福特裁員集中在德國科隆工廠
這是生產電動車的工廠嗎?
重點在於整體汽車市場被電動車分食
沒分到這塊餅的
衰退只是剛好而已
事實上也不是只有福特一個
傳統車廠根本沒有半個成長的
Arcus0827
Arcus0827 樓主

德國科隆廠就是專門生產電動車的,"Ford 歐洲首座電動車大量生產基地 Ford 德國科隆 Niehl 工廠將在 2023 轉型為電動車中心"

2024-11-22 12:29
專業經理人只看任期

一年一聘,自然短視

特斯拉、豐田,目前就還是很穩定。



定下期限來消滅油車,本來就是不正確的

為什麼中國不發展油車?因為專利打不過

經發展百年的且還在升級的產業,專利長城是很難跨過的


舉國之力發展電車,忽視科學,最後只會帶著電車下地獄

電池壽命/安全 和充電速度成反比

充越快,越不安全。充越慢,賣越差。

結果就是越充越快,全安?韭菜不怕割。但,割到外國人韭菜,一次大意外就能玩完。
Arcus0827
Arcus0827 樓主

是的,傳統車廠放棄一大堆內燃機專利跟中國拼內捲根本頭殼壞掉。走回內燃機架構才有產品競爭力跟利潤。

2024-11-22 12:30
123atx

哪台電動汽車沒有補貼的?這本就是不公平競爭,油車有補貼嗎?

2024-11-22 18:04
應該是說各領域都要摸一點,買保險的概念

如果一刀切...就等於押寶

押好就好,押不好就等者....

所以之前宣布直接斷開油車...這個想法就很激進

要轉型要慢慢轉...有幾家車廠都能萬年不改...直接斷不知道在想啥

應該是要邊減邊開發...比重大小...發展電車也能顧既有市場

真的不想理舊的油車,也能找其他車廠合作渡過..減少開發成本
歐盟2022年決議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新車

不到兩年看起來政策就要轉彎了

可憐這些傳統車廠被政策鞭策轉向

搞得原本的車不能賣 電動車賣不好

福特 福斯 都要在歐洲大裁員了

不知道10年後的2035年整個汽車品牌會變成怎樣的格局
也只有福特的操作最奇葩,先砍了自己的金雞母(燃油車), 再全力培養另一隻(電車),套句成語叫破釜沉舟,可是歷史上成功案例實在太少, 這執行長智商堪慮,董事會成員的智商也堪慮。
現在油車生產線已改成電車生產線,要再改回去是不可能的事,電車作了賣不出去,只會一直燒錢,未來最大的可能是歐洲福特全面收攤,福特退回美國當皮卡小霸王,直到被收購或破產。
Arcus0827
Arcus0827 樓主

沒有啦~燃油車組裝中心在西班牙,那邊失業率高、工資較德國低,重心改放在那還是OK的。

2024-11-22 12:32
123atx

美國本土有工會,不能大砍人,德國廠可不好說了。

2024-11-22 18:06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