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子本來在美國就是開 Model 3
最近看到臺灣也要上市
把舊照翻出來分享一下心得

展間內沒有太多車,都停在外面,很像來到辦公室
但外面停一整排的Mach-E,各版本都有

試到的是主流的 premium
外型上我比較喜歡 Mach-E 勝過於 Tesla
現在 Tesla 在美國很氾濫
而且不管是 S、3、Y 哪一個都長的雷同
Mach-E 尾燈的造型非常立體
結合 Mustang 經典的三線,比現在越做越扁長的燈款都好看多了
和 Tesla 隱藏式門把不同,美版的 Mach-E 保留電子鎖的功能
開門方式和其他車款不太一樣,前後都靠解鎖按鈕開門,小小的把手很有趣
業務說直接扶著門板拉開比較方便




坐進車子裡,第一個心得是“扎實”,接著是“剛剛好”
和 Tesla 相比,比較有汽車的安心感
乘坐的質感和細節就能感受得出來
Tesla畢竟是以新創科技為取向的品牌,在這部分仍然是佼佼者
只是以汽車質感、製造品質、安心感來說仍還是傳統車廠比較能給高分
“剛剛好”的部分是在於現在的電動車大多以極簡為設計導向
Tesla 基本上就全靠大螢幕操作
但 Mach-E 還是保留了儀表板,可以直觀的讀取行車資訊
中間的轉盤也可以直覺地調整音量跟空調,其他常用的撥桿和按鍵也都保留
個人比較喜歡這種設計,既簡約又不會失去直觀的駕駛需求


上路試駕的過程可以明確的感受到他非常穩定扎實
電門深踩就能立刻感受到非常強勁的動力
底盤/懸吊/方向盤轉向的表現
對比 Model 3 要好上不只兩階的表現
臺灣發表後蠻多人在說價格比tesla貴
就自己當時試開的感覺,畢竟是一台Mustang,絕對是有他貴的道理
Model 3 是台很好開的車,但Mustang Mach-E是台運動個性更充沛的車
承襲了 Muscle car 的基因,就算現在休旅化還是保留了運動感
加上Mach-E 能自由切換 One pedal
在台灣開油車,不太能適應這種油門控制方式,能夠自由切換比較友善


後車廂空間,標準 SUV Coupe 大小,看起來和 GLC Coupe 差不多
有斜背外型的帥氣,但也夠 3~4 人小家庭的日常所需
再不夠,前面也有置物空間放一些不常用到的物品


整體來說,Mach-E 的本質是很好的,也不意外在美國賣得不錯
能進台灣就是讓電動車市場越來越大,消費者選擇也變多,大環境才會慢慢推進,蠻期待 Mach-E 引進台灣後的表現
如果今天要我換電動車,他的確會是重點考量選項之一,只可惜車子還沒到更換年限,還是先忍一忍以免被老婆殺了
補充分享業務傳給我的介紹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