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六和要為買氣持續下降的Kuga 注入新活力了嗎 ?
當隔壁棚的不斷推出新菜色時,你再不加油點~會失去好不容易佔有的市場
https://news.u-car.com.tw/news/article/72583
國產小客車中 9 月份唯一送測的 Ford Kuga,車型代號為 CX482-TA,搭載的是 2.0 升動力單元,實際測試能效為每公升 12 公里,效率等級為 4 級;先前 U-CAR 討論區就有網友分享了捕獲的間諜照,當時從偽裝車上刻意以貼紙隱藏的車身銘牌,以及車身上的飾材妝點來看,與歐洲市場上所推出的 Vignale 車型有諸多相似之處,因此當時 U-CAR 也推測福特六和增列 Vignale 車型的機會很高..........
james_li88 wrote:
Vignale
KUGA如國產Vignale版本,個人不覺得對KUGA這款車整體會產生太大的助益,這跟推空力套件輔銷新車意思是差不多的,但Vignale的成本支出應該會更高,畢竟內裝不同的配置過多,造價成本攤提就得當新產品看。
光全興或信昌要在中國大陸國產化生產這款座椅供福特六和,發泡得重新開模、皮面全部得重新打版,沒個量體攤提,做不了啥事,長安福特有販售這款車,直接引進物料來台組立,成本費用才勉強能控制下。
畢竟在歐洲,Vignale的定位比ST-line還要高,屆時國產價格不得拉到130起跳了(進口會更高)。
Vignale這款產品實際月販售佔比,如果站上130~135萬,單月可能不足20%。
如要壓低價格,就得東拔西拔,也會不倫不類。
KUGA的重點性產品,應該是朝向耗燃、能源的車型去挑選。
例如類似旅玩家這樣的1.5T TDCi柴款、PHEV的導入。
比較符合市場實際的期待需求。
1.5T TDCi柴款車價費用應該可以抑制。
會是對車實用有概念的車主會很想要的經濟選擇。
2.5代旅玩家便是一個熱賣的例子。
PHEV也同樣有車價成本高的問題。但話題性足。
目前國產車市場也僅有中華國產MG HS PHEV一款。
但車價如拉太高,來到140~150萬,同樣也是可能會曲高和寡。
商企這邊,確實得費番心思了。
個人是會建議車價控制在120萬內定位去走。
國產SUV最熱的價格帶 :
CUV : 77~79萬 or 定位高端些81~89萬
中型SUV : 99萬內 1.5T級距或動力系統較差的日系、韓系推的2.0NA級距。
110~120萬左右的1.6T~2.0T或日系2.5油電級距。
超過這個崁,就很不好推動了。
IMF等皆評全球經濟明年只會一個慘,價格走高,仍不利消費市場。
但成本上升,已經是無可挽回的趨勢。
就要看怎麼抑制調配。
fredlee wrote:
不要忘了MG 1.5T(恕刪)
實際去看MG HS後。
HS 汽油款,市場主要的拉攏客群,反而是Corolla Cross這款定價89萬價格帶內的CUV競品。
客層會偏向務實、低消費價格帶導向。
畢竟才89萬,配置也豐富。
很適合預算型買家,除了CC這款產品外,多了配備更豐富的選擇。
KUGA產品,偏向個性化,較重視歐洲車操駕感受、較同級配置更全面的系統、歐洲車組裝調性的組立品質條件。
將HS引擎蓋打開,就會有很大差異化存在。
各類高級車有接觸的車主會很清楚感受到,福特就像掛著國民車LOGO的歐洲車,牛肉在哪,開歐系的一看就懂。
HS組立,比較停留在70~90萬區間內的亞太車造工,是不能用80~90年代同為路華品牌導入當時英國車MINI、Land Rover車,用現在的英國豪華車去看MG,會產生嚴重的不對等,但福特不會差太多。
HS引擎蓋一打開,就是很清晰的車體結構、鈑件組立較粗糙的國民車。
如果撇開華麗的內裝、不俗的HS外觀造型,單純論造車質量,我覺得Focus MK4 Active足以比同價位帶車優異。
會買HS的客層,不太會是看上KUGA的客層。
就跟會買CC的客人,他壓根看不上福特這個品牌。
會買福特車的客人,幾乎不太可能會去看CC,只會想去看本田車道理相同。

但這可能是我處於汽車產業設計開發,專業傲慢的觀點。
因為我們造車看多了,就很難不去注意主樑體與用料結構這些。
一般消費者不會去看這些。
買自己喜愛的車就對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