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福特KUGA一出來可以說是配備滿載,外型跟內裝大進化
個人認為極有可能跟Focus mk4一樣造成一股熱賣炫風,不過人無完人、車當然也無完車
小弟就目前對KUGA的了解,做個不專業分析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大家看完一起討論

借用01官方整理的圖,扣掉接單生產的雅緻型,新KUGA價格帶在96.9~119.9萬,這價位以國產休旅來說算是篇高的,同樣以最入門款來看
起跳價96萬筆起同樣有渦輪的Tucson和U6貴了不少,不過相較X-Trail和CRV看似便宜一點,但空間也無法跟這兩台比

最貴的ST-Line車型119.9萬,則會直接跟進口車打對台

雖然這次KUGA買到最頂配備滿載性能也不錯,但國產車終究無法跟國外完全相同,所以當價位高到一個程度,消費者很容易就會開始猶豫是否要買撞擊測試可參考國外數據的進口車,還是要相信福特六和的組裝技術、鋼材用料等等。而且進口車可沒有客貨車認證桿擋在那,椅子要往前往後都不會受限,KUGA還因此把第二排滑動功能取消
尤其是這價位直接會跟RAV4正面對決,雖然同價格的RAV4沒有四驅,但也可以買到油電版,重點是價格還是比KUGA便宜,配備也不會比較差。另外要四驅的話,進口車也有森林人跟日蝕可以買,尤其日蝕還是最頂的車型還是比較便宜。
所以價格方面我覺得KUGA目前看起來是入門款比較值得買,但福特這次主推的ST Line感覺主要目標是打進口車,不然配備不會給這麼好,但也因此價位墊得很高。不過價格高如果產品夠好消費者還是會支持,只是…
之前剛推出就被人發現KUGA這次又有跟國外不同的懸吊


雖然這次不像Focus一開始先把後多連桿偷掉換成扭力樑,不過卻還是cost down把鋁合金懸吊改成鑄鐵的。如果重操控性的話還是會有點失望,因為可以預期之後一定會出類似Lommel版再把這個配備補回來
回到進口車,像是CX-5、RAV4、日蝕,原本的多連桿就是多連桿(RAV4雖稱雙A臂,但其實也是類似多連桿結構),不會像國產KUGA進到台灣還要自己去找哪裡有料不一樣。懸吊還可以看得到,但裡面的零件呢?
所以還是跟剛剛說的一樣,如果110萬內的兩個等級,KUGA確實蠻有競爭力,因為打到的都是國產對手居多,而超過110萬的話,跟進口車一比,就有許多不足之處,應該會賣得比較辛苦一點
不過這次KUGA的動力蠻亮眼就是了,跟同價位的進口對手比較可以說是完勝對手,2.0渦輪有250匹馬力真的非常強悍。但我比較好奇的就是,會買休旅的買家,有多少會注重大馬力。因為不要說休旅了,連底盤比較低的房車,向來台灣消費者不重視性能的占大多數。如果今天花一樣的預算(甚至更貴),會因為大馬力買KUGA的多,還是因為進口鋼材、組裝品質去選其他進口車呢?
最後是後座空間的部分,用嘉偉的影片來參考一下

很明顯可以看到後座因為客貨認證桿的關係,椅背非常直挺,但頭部空間表現很不錯,不過看起來不是很舒服就是了…比較好奇的是KUGA這次受價偏高,不是都用了客貨認證嗎?為什麼價格沒辦法像其他國產休旅一樣,反而會賣到跟進口休旅一樣的價位呢?
去找了印象中後座空間表現大家覺得比較差的進口車來比,就知道有沒有那根橫桿後座舒適度差多少了
首先是CX-5,雖然整體看起來有壓迫感,但坐姿正常多了

再來是日蝕,當然頭部空間日蝕肯定較差,但腿部空間我看其實跟KUGA也差不多,畢竟日蝕跟大空間的Outlander是同底盤,所以腿部空間表現不差

所以注重後座空間的買家,可能也不會考慮KUGA
不然後座這麼挺,長輩一進去一定打槍
幫各位總結一下,這次KUGA我自己的分析
1. 福特想靠豪華規格上打進口車意圖明顯,但真正高C/P值得反而是最入門車型
2. 重視操控買家建議等小改款補上鋁合金懸吊,或者直接買進口操控較好的車如森林人、日蝕甚至是TNGA的RAV4等車,尤其這價格也可買到進口四驅的SUV
3. 後座空間受限於客貨認證桿將會是一大致命傷,雖然可違法拆除,但賞車時被長輩打槍機率高,畢竟展間不可能拆掉那根本桿子
4. 110萬以下兩款與國產SUV比,性能尚可、配備優質,價格還在合理範圍,競爭力強
5. 110萬以上車款因價位與進口車打對台將面臨極大挑戰,注重動力的買家不多的話,預估110萬以下車型還是會賣比較好
以上是個人淺見,大家覺得還有什麼不足的,可以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