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後,即獲市場的好評,該年三月就已3145輛之銷售成績,超越裕隆速利,以44.2﹪之市場佔有率取得領先的地位.。1983年全壘打小改款,將車頭、車尾風貌修飾一番。
1985年,第二代全壘打大改款上市,首先推出1500c.c五門轎跑車,名為LASER TX-3,隔年再陸續推出1500c.cGL四門/五門旅行車和1300c.c的四/五門型,並且將車款定位為1300c.c為入門型、1500c.c為豪華型(旅行車除外),全車系共4款轎(跑)車加一款旅行車。
本車系持續熱賣中,福特六和亦曾一度將全壘打外銷至加拿大,打入國際市場。1988年小改款,外觀主要變動為水箱護罩和頭尾燈組,現在路上最多的就是小改後的款式。
1989年推出1600c.c的全壘打1.6EFI GLX及TX-3 1.6EFI,除配備1600c.c墊子多點噴射引擎並裝置三元轉換器,成為首度安裝之國產車種。
1990年五月,全壘打車系再度大改款,並取名為金全壘打。該車為美國福特與日本馬自達共同開發的世界車(global car),受到各地專業人士的一致好評與熱烈迴響。金全壘打原本使用雙喉化油器,後來改為電子多點噴射,加裝觸媒轉換器,以符合新的排氣法規。本車使用的引擎有3種,分別是1.3(CL)、1.6(GLX四門和GLS五門)和1.8(GHIA),其中又以1.6為銷售之最大宗。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在台灣上市的雅士車系,在福特的世界車計畫下,也跟金全壘打共用底盤和零件。貿易商曾少量引進這一款,外型跟金全壘打五門型差不多一樣,但卻是三門的。
前面提到,全壘打是福特跟馬自達合作的孿生車種,源自於馬自達的FAMILIA車系。國內的第一代,在日本已經是第五代了。自從1981年上市以來,歷經三代,一直是車壇上的熱門車種,也是福特六和當時能稱霸台灣車壇的三大主力之一(另外為嘉年華和天王星)。也由於該車省油好開易保養的特性,成為計程車業者當時最受歡迎的一款車。只是由於當時的用車風氣較保守,故沒能引進日本的渦輪增壓、4輪驅動的車種,不無些許的遺憾。
我家的第一台車,就是1982年的全壘打五門掀背款,1296cc,四速手排,採正時鍊條的設計,所以引擎超耐用。當時是因為載貨需要所以買五門掀背的,空間利用彈性大,雖然國內一直偏好四門款,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確實是走在時代的尖端。這輛車上滿載著同年一家四處遊玩的回憶,後來我接手後還曾開上台北當代步工具,當時總里程數27萬公里多,直到我買了新車,又開回屏東當市區用車。雖然已經報廢多年了,但是他在我心中的地位,比起現在開的isamu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惜舊照片很難找,若找到了之後我再po上來讓大家回味一番。
新增圖片,這是1982年的第一代全壘打五門款,是國外的圖片,但是跟我家的車一模一樣的車型及顏色,連鐵圈的樣式都一樣。先貼這一張,有找到其它的再放上來。
沒錯我家之前那台金全雷打就是1990年5月的真的是實用又好用

路面落差大的實在很誇張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