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1日晚上,福特在中正紀念堂舉辦的「品牌高峰會」中,All-new Kuga就在那時正式在眾人期盼的眼光、閃爍的鎂光燈下隆重登場!我也恭逢其時參與了那場盛會。

它以「休旅王者、科技旗艦」的姿態,呈現在大家的眼前。

我在2007年入手Escape 2.3 VVT之後(尚正常服役中),沒多久就從業代那裡聽到福特有在評估要引進Kuga,當時對於第一代歐規版的造型頗感興趣,哪知一等就等到天荒地老,福特就是沒有引進,到了今年2013年終於現身了,是全新第二代、one ford策略下的中型SUV全球戰略車,不僅動力升級搭載了1.6和2.0 Ecoboost 渦輪增壓引擎,還增加了許多超值的主被動安全配備,看了著實讓人心動想更進距離接觸這新時代的科技旗艦SUV。

這是全新的2.0 Ecoboost 渦輪增壓缸內直噴 + 雙獨立可變正時汽門的汽油引擎外觀
本來以為今年3月的All-New Focus 24小時試駕活動結束後,這種讓人深刻體驗、欲罷不能貼身試駕的活動就此絕響。當11月18日得知又有Kuga的試駕活動辦法在福特官方網站公佈後,檢視自己的條件可以符合試駕要求,所以我就近立馬又去找新苗汽車頭份展示間的潘主任,註冊登記拿了一張試乘體驗券,當然不能放過這個難得的深度試駕體驗機會!

當初向新竹艾維士租車公司預約試乘車時,因為2.0的6G動力旗艦太搶手都被預約走了,只有1.6的可以試駕。然而早在6月8日在台北大直美麗華舉辦的試乘會時,就已經繞了一圈體驗過1.6的4G Kuga,對於其起步輕盈、動態優雅行車感受印象深刻。想不到12月7日去辦理租車手續時,艾維士的員工開過來交給我的,竟是一台智慧型全時四輪驅動的2.0 5G運動版的Kuga,說是因為是由電腦排定的試駕車種,我運氣好剛好排到可以試駕。


一匹雪白的勁駒,再次呈現在我的眼前!

二、換車體驗過程:
【本文係參與福特六和公司之All-New Kuga 24小時免費試駕活動所撰擬】
這次我是以Focus TDCi 2.0車主的身分來參加這場試駕活動。為了體驗這全新設計、底盤優異的SUV,還有精湛的動力科技,我將試駕主要體驗的路線,就挑選安排在中部的新中橫公路,這是我第二次走這條路線。

回想第一次走這條路時,是開著我的第二部福特車Tierra 1.6 Lsi來的,一轉眼卻已經是10年前的記憶了。
這次試駕,除了老婆隨行,也把老媽請來一起體驗,看看Kuga給她的印象如何?
領到車後將行車資訊歸零,上國道1號在新竹系統交流道轉接國道3號,啟動定速直奔國道3號南投的名間交流道。

下交流道後轉走前往集集的省道台16線,轉進綠色隧道打開車棚,從全景天窗中窺見白雲藍天,我感受著Kuga每分每秒的呼吸和心跳,寧靜的車室配上穩固的身車,忘記這是一台重達1.7噸的SUV休旅車了…

中途小憩,對於Kuga展現的舒適寧靜的行路品質,老婆舉手稱 ”讚”不已!

經過集集火車站前

到軍史公園休息片刻

喝著貼心的艾維士準備的瓶裝水

離開前檢視油耗,來到了9.5l/100km

照著預定計畫,向台21線的「新中橫公路」挺進,前往「玉山國家公園」


台21線經過多次颱風的摧殘而柔腸寸斷,感謝交通部公路總局的搶修已經可以全線通車。
走上新建的「沙里凍橋」

蜿蜒在群山環抱的陳有蘭溪溪谷中

到同富村

經過線道『投60』往東埔溫泉的岔路,向新中橫挺進

嘔!走完新中橫台21線再接台18線到嘉義要141公里,我可以充分體驗2.0 Ecoboost Kuga的極致動力、優異底盤的魅力囉!

經過新闢建的「松泉橋」看到舊路基被颱風摧毀、山壁崩塌的景象,令人怵目驚心~
大自然反撲的力量不容小歔!

開始緩慢爬坡,這時將儀表調到『行車資訊』畫面,可以清楚看到『智慧四輪驅動系統』自動分配扭力輸出到四個車輪,以因應爬坡所需的動力。

今天的新中橫公路簡直就像是特別為我與Kuga準備的試駕公路,台21線路段一路上同方向幾乎沒什麼車,對向會車的車輛數,10個手指頭夠用來數

第一個明隧道:『栓兒明隧道』

第一個隧道:『東埔隧道』

第二個明隧道:『和社明隧道』

第二個隧道:『同富隧道』

終於來到台21線132公里處的「觀山休息站」,讓白駒休息喘口氣…

Kuga免費換你開,何時付費換我開?(預算在哪裡啊!心裡哭哭中~~)

第三個明隧道:『和社二號明隧道』

哇~!好大一片大崩壁!不用怕!看我Kuga帶你過!

一路保持50km~70km挺進:山再高,路再遠,唯我Kuga都是路!
(喔,對了!前輩說:路,是Escape走出來的!現在,路是Kuga走出來的!)

向左看:玉山群峰正迎接著我王者Kuga的到來!

【由左向右依序是:玉山北峰、玉山主峰】
向右看:阿里山山脈排排站向我招手…

終於來到休息站:夫妻樹,標高海拔2478公尺


孤寂蒼涼矗立在藍天白雲之下、群山環抱中

再繼續挺進,來到台21線終點,里程145公里處

也是新中橫公路的頂點:塔塔加遊客中心,標高海拔2610公尺

往下在停車場旁,遠眺「阿里山山脈」群峰

進入台18線,路旁的楓紅景緻,訴說冬季的到來…

開始緩下坡,爬到頂時的油耗,讓人鬱卒…

經過「石山工作站」,想瞧瞧『野性的呼喚』

嗄? 只有你面紅耳赤唱獨角戲?太不給面子了吧?

楓紅! 又見楓紅!滿山遍野入我夢~~

停駒駐足,飽覽楓紅饗宴..


最後一個明隧道:『瑪叔如淦明隧道』(好難唸、不怎麼好聽啊!噗滋~)

接著一路下坡,本來是一路D檔,過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門口後,就是雙黃線一條車龍!改用手動S檔,2~4檔間視車流、車速、路況手動變換,一直到嘉義山下,油耗終於好看些,車子沉穩、舒適、靜肅到像在開電動玩具車,不多贅言了…

三、試駕心得感想:
1.動力:
(1)Ecoboost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
這次全新的Kuga搭載了1.6和2.0升渦輪增壓缸內直噴-雙獨立可變汽門正時汽油引擎,經過福特的精心調校,我所試駕的2.0 5G運動版可以搾出242ps/5500rpm馬力,扭力更高達35.7kg-m/3000rpm,比同家族的轎車Mondeo Ecoboost 2.0引擎的240ps/6000rpm馬力、34.7kg-m/1900~3500rpm更高些。
在高速公路巡航時,定速下:
110km/hr約1800rpm

115km/hr約1900rpm

120km/hr約2000rpm

轉速皆不過2000rpm,可以達到燃油經濟(drive green)的效果。
不論高速公路或是山路,起步、加速、超車都動力不虞匱乏,優遊自在很好開。
回程時在國道3號彰化到大甲的北上爬坡路段,以時速110~140km之間變動車速拉轉,油門輕踩連降兩檔,轉速從2000爬到4000rpm,渦輪增壓的力道湧現,車速快速提昇,非常穩定快意,絲毫不受側風和坡度的影響。那裡的風是出名的強勁,但是Kuga身車非常穩固,動力輸出強勁,讓我一路超前快速前進爬上坡頂。(忽然讓我想到以前福特的標語:福特汽車、一路領先!我還真是一路領先啊!)
可能是行使里程不到2000km,引擎還是很緊,有時候稍踩油門加速即頻頻降檔,直到我還車時,引擎可能已經稍微操開,就更順暢好開了。
行駛高速公路上如沒設定速,甚至即使在一般道路、省道,有時油門根本幾乎不是用『踩』的,而是用『點』的就可輕鬆驅動這重達1720kg(1.7噸)的車身。
若是用定速,則加、減速只靠手指撥動『+』、『-』鍵即可,開起Kuga來像是在開電動玩具車般輕鬆。
(2)Selectshift 6速手自排自動變速箱:
這次Kuga配備的這具『Selectshift6速手自排變速箱』(下簡稱S6),引擎動力傳遞輸出沒有像Mondeo Ecoboost/TDCi、Focus TDCI搭配的『溼式雙離合器6速自手排變速箱』(下簡稱PS6)那樣地直接、快速,但是S6換檔的銜接、降檔品質與PS6變速箱比起來較為柔和、順暢,幾乎沒有感受到頓挫而造成乘員的不適。
PS6變速箱有時在低速、走走停停、降檔時,還可能因右腳的控制不佳造成類似離合器銜接耦合般的頓挫感,反而Kuga搭配的S6變速箱加速或降檔柔順,不太會產生頓挫。可是在平地起步或山路爬坡時,還是感覺引擎轉速容易爬高,固然可能是齒輪比安排的關係,但是再加上些微的渦輪遲滯,有時踩油門動力輸出會有點慢半拍。
2.操控:
Kuga底盤據悉是和Focus MK3採用相同的C1底盤所開發,開起來有如轎車般,根本不太像是一般的SUV休旅車。不論一般道路車輛行進、轉彎,高速公路上快速變換車道,山路上行進、轉彎,車身都非常穩定。
Kuga的懸吊雖然免不了休旅車的高車身而行程長,但是乘坐起來卻如轎車般的舒適,遇到坑洞、伸縮縫,車輪輾到分隔線的貓眼石,感覺不痛不癢只有輕微的聲音而不顛頗,碎震處理相當好。
以前同事買了Mondeo Metrostar RS版,跟我們分享在山路操駕和高速公路變換車道的心得:如刀切豆腐般的俐落!我試開Kuga後覺得,它的操控性不只是:如刀切豆腐般的俐落,更可說是:如庖丁解牛,游刃有餘~!什麼桌上捻柑、一塊蛋糕(a piece of cake),這些形容詞都還不夠!SUV休旅車有這樣的動態表現真的不錯!
除了底盤優異外,Kuga搭載了『TVC彎道扭力分配系統』、『Curve Control彎道穩定系統』還有『先進車身動態穩定系統加RSC防滾系統』,過彎雖然因休旅車重心較高車身較轎車傾斜,但是隨著方向盤轉動,車身也隨之轉動,指向性不錯,山路過彎或下高速公路閘道過彎也像Focus MK3一樣,側傾抑制得當而不會感受高離心力。
問我坐在後座的老母,山路過彎、高速公路變換車道的感受如何? 皆讓她感受紋風不動、穩定又舒適。
此外,在新中橫公路爬坡時,切換行車資訊畫面還可看到智慧四輪驅動系統(Intelligent All-wheel drive)自動分配四個輪子的扭力輸出很有意思,搭配19吋鋁圈及寬胎,強化抓地力,讓爬坡、過彎更順暢安心,真的是如福特所稱的(drive smart)。

3.安全:
Kuga的車身結構、鈑金還是如Focus MK3一樣厚重,車門的開關手感也是很重,應該是這一代的車系有大量採用硼鋼,強化A、B柱和車門的防撞側鋼樑,ABS+EBD+EBA+TCS+HAS等安全配備是全車系標準配備,安全氣囊數在2.0運動、旗艦版上皆有配備達7顆(雙前座、雙前座車側、駕駛座膝部、雙側邊氣簾等),車子開起來很令人安心。坐在車子裡面不論是身為駕駛的我,還有老婆、老母,都一致感覺到Kuga像是一座主被動安全配備齊全、固若金湯的移動堡壘!真是如福特所稱的(drive safe)。
很可惜我試駕的運動版沒有旗艦版的ACS主動都會行車防護系統、BLIS視覺防點偵測系統、LKA車道偏移輔助系統、LDW車道偏移警示系統等安全配備,不然很想試用體驗一下。
4.空間:
Kuga的儀表、中控台、排檔桿、置杯架的配置,跟Focus MK3非常相似,很容易操作就手。車前窗視野很好,但是這一代的Kuga車窗線、腰身線較高,側面的死角會比較大,開起來會比較戰戰兢兢,要轉彎時除了要確認照後鏡的後車外,轉頭看也還是比較容易有視野死角。這時就會想到BLIS視覺盲點偵測系統的好處了,偏偏只有2.0旗艦版才有配備,建議福特要下放這個好配備(雖然是輔助裝備)給全車系啊!
前座不論是駕駛座還是副駕駛座,包覆性不錯,長途久坐也不會感到疲勞。後座的椅墊比較單薄,椅面比較低平,老母坐了是認為硬了些,對年輕人可能會不適,但是老人家認為硬些可以坐久不疲累。
至於腿部空間,我172cm將前座調整好後,後座尚不會有空間不足之感。而頭部空間,我認為雖然車身較低,但是也不至於有壓迫感可以接受。
5.隔音:
除了輪胎滾動噪音之外,讓我驚訝的是Kuga的隔音竟然如Focus MK3轎車一樣安靜,對於一部SUV休旅車來說,隔音品質算是相當好了!即使在高速公路時速達到110~120km/hr,也不太感受到風切聲,即使側風產生風切聲也算是輕微。
關起車門來雖然附耳在窗邊還是會聽到車外的聲音,但是行進間車室的寧靜度在休旅車上算是不錯了!真有如福特所稱的(drive quality)。
6.油耗:
這一趟新中橫公路之旅,走了省道、國道、山路上下坡,還有市區道路,綜合行程下來從交車時的里程1074公里,到還車時的里程1597公里,共行使了523公里。
艾維士交車時加滿油,全程共加了18.03+33.82+2.7=54.55公升的95無鉛汽油。

以手算平均油耗來看,平均1公升行駛約9.587公里,四捨五入後為約9.6 km/l。跟我日常使用Escape 2.3VVT的平均油耗幾乎不相上下。
以儀表平均油耗來看,我小心翼翼地控制黃金右腳踩、點油門,得到的數據為1公升10.0 km/l。

以經濟部能源局的油耗測試結果來看,Kuga的平均耗能為歐盟標準的10.6 km/l

這個測試值打九折後為9.54 km/l,相當接近我所開出來的實際油耗。
影響油耗的因素通常有:車重、胎壓、胎寬、鋁圈尺寸、天候、載重、乘員數等多因素,Kuga 2.0車身重達1720kg,運動版的鋁圈為19吋,胎寬達235mm,試駕時搭載三人共重約200kg,當時天氣晴時多雲未下雨路況良好,總重將近2噸之下,拜新引擎、變速箱科技之賜還能開出這樣的油耗,以休旅車的標準來看,算是標準而可被接受了。
7.Kuga 1.6 Ecoboost vs 2.0 Ecoboost:
在今年6月8日大直美麗華試乘會上,我試開過Kuga 1.6版的車,感覺起步較為輕快,引擎反應較為迅速,油門無須踩踏深即可輕易驅動,車身也較輕盈;而這次24小時試駕換開Kuga 2.0時,就覺得車身很重,起步一樣靠2.0 Ecoboost引擎的大動力可以輕易驅動,但是還是覺得比較像大象一樣重。
對於這兩部車的選擇,我認為:
(1)日常僅近郊或市區代步、成員約3~4人,喜好比轎車較大的空間,又考慮稅金、油耗經濟者,Kuga 1.6版是較佳的選擇!
(2)喜好悠遊山林走林道、山路,成員滿載或郊遊野營裝備多,喜好大動力的快感,不在乎、可接受休旅車慣常的較低油耗者,Kuga 2.0版是最佳的選擇!
8.Escape 2.3 VVT vs All New Kuga:
我把我目前仍在正常服役中的Escape 2.3 VVT和Kuga 2.0兩車並列…



再整理比較了兩代車的車身、性能數據…

各位要怎麼看待這兩部福特的中型SUV休旅車呢?
這次參加完Kuga 24小時試駕活動後,我跟老婆的想法徹底顛覆改觀了!Kuga和Escape是完全不同的兩部車!
雖然就車系發展的歷史來看,Kuga是Escape的後繼車種,但是從兩車(也可說兩代車)設計發源地、設計理念、車身構造、動力組合(引擎變速箱)、底盤懸吊、車用配備、車室內裝質感、操控駕馭感、行路乘坐質感等各方面來看,真的是完全不相干的兩部車。
我的幾點比較感想:
(1).前座腿部空間:
如果能接受Focus MK2、MK3空間,Kuga前座的橫向寬度不至於太窄(比MK3好些,MK3的副駕駛座飾板吃掉一些空間);而兩者比起來Escape腿部空間我覺得稍好些。Escape的前座兩邊的A柱有握把,但是Kuga卻是轎車化沒有這樣的設計。
(2).後座腿部空間:
Kuga後座的腿部和前座的椅背空間,在前座調整好之下,比現有的Escape寬約半個拳頭,不會難坐。Kuga後座有配置空調出風口,Escape則沒有。


(3).後座的頭部空間:
Kuga因為全景天窗的關係,再加上車身從側面看向後向下傾斜成流線型,頭部的空間比現有的Escape稍微低約2-3公分,但是還不至於讓頭頂到天棚。
(4).前座椅面、椅背:
Kuga的座椅像皮質沙發,一開始會覺得椅面較窄,倚面深度稍短,但是長期坐下來後不會失去舒適性,腰靠還可以手動調整,椅背兩側的突起支撐性不錯;Escape座椅改為絨布材質(我的2007年版是類麡皮),止滑性較好,但是缺點是容易因有色飲料潑濺髒污。
(5).後座椅面、椅背:
Kuga椅面比Escape薄且平;Escape後座椅面比較長,對大腿的支撐較佳,比較利於調整乘坐姿勢。這點是我覺得Kuga較為缺憾的地方。但是Kuga後座配備三點式安全帶,Escape的後座中間僅提供兩點式安全帶,安全上更上乘。Kuga後座中央扶手有置杯架,Escape的扶手則沒有,2010款以後的甚至扶手和中央頭枕被省略掉了。


(6).車室側向空間:
Kuga不僅車寬變稍小,車室內橫向距離也變小,後座橫向椅面也變短,再加上車身壁、車門變厚,和Escape比起來也吃掉一些車室空間。
(7).後行李廂空間:
Kuga可能因為底盤的副車架,還有安全帶的收縮空間,兩側輪弧部份加大佔掉一些橫向空間。至於高度,Kuga後行李廂因為車頂有弧度接近車門變低變小,門檻似乎較低;若是Escape,雖然舊世代的設計、車型老舊,但是後行李廂較方正較利於置物是相對的優勢。兩者讓腳踏車或20kg行李廂站著,還是可以塞下去。
(8).備胎空間:
Kuga沒有備胎,但隨車送補胎劑和維修工具組,備胎室有置物盒可以放小東西,只有後隔音蓋板;但是Escape有配備一個備胎,2006~2009年版的還有一個放在備胎上面的小折疊式餐桌,2010年式以後的只有隔板而已。

以上種種初步比較反映出世代的差異,但是Kuga的主被動安全配備比Escape更齊全,也有更流線、新潮、安全設計,車門開關手感就比Escape重,有硼鋼防撞樑加持,更像歐系進口車,反觀Escape就是美系加上後來改款的日裔血統,展現出不少差異了。
Kuga小排氣量加掛渦輪,造就大排氣量的引擎效能,加上一堆安全配備,車價也自然較高,就比舊款的Escape多了2~30萬。如果要求家庭乘員保護、較安全的考量,預算也較高、充足,還是要選Kuga。
四、結語:
【本文係參與福特六和公司之All-New Kuga 24小時免費試駕活動所撰擬】
福特從2012年開始,開啟了「黃金五年」的計畫,企圖提供全新科技的車種帶給國人更好的駕馭享受,除了性能車以外,從Fiesta、Focus到現在的科技旗艦SUV Kuga接連打出一手好牌,帶給國內車壇震撼、引發話題討論:

下一步福特會端出什麼樣的牛肉? 提供什麼樣的車款給大家呢?
經過參與親身試駕後,我心已蠢蠢欲動…
車子很難換回來,心也很難找回來…
最後,非常感謝福特再次舉辦這樣的深度體驗試駕活動,讓我有幸能夠親身體驗福特車的科技化進步,在此謹獻上我試駕後對於Kuga的『一字訣讚嘆』:
勁:動力充沛強勁爬坡輕鬆攻克
靜:車室如轎車般寧靜舒適
穩:底盤懸吊支撐好,過彎換道超穩固
爽:扭力輸出大超車快
讚:國產科技旗艦SUV配備無人出其左右
對了!差點忘了附上我與試駕的2.0運動版合影留念,獻醜了…

請多包涵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