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S wrote:
小弟我很重視車的省油...(恕刪)
以下資料引自~http://rt-transport-safety.blogspot.com/2007/08/blog-post.html
貼好多遍了,希望01鄉民多多宣導......這麼有用的資訊,煩大家多宣導吧!
謬誤10...
中油的超級柴油含硫量還是過高,舉世皆知.....
嗯, 中油/台塑超柴的含硫量 50 ppm, 歐盟四期環保的含硫量, 也是 50 ppm,
請問 50 vs. 50, 哪裡過高了? 還敢說什麼「舉世皆知」咧 ?!...我看是「舉頭白目」還差不多.....
誠然, 部分歐洲國家確實推出低於 50 ppm 的柴油, 但並非所有歐洲國家都如此. 而這些使用 50 ppm 的國家, 也依然使用和我們市售相同的柴油車, 您又有什麼需要擔心的?
即使未來歐盟五期要降得比 50 ppm 更低, 但是中油原本也有計畫要降到 30~10 ppm 以下, 技術上不會輸給歐洲!! 至於降不降? 這純粹是環保法規的問題, 不是能力或產量的問題. 只要環保署出來說一聲:「給我降!!」保證中油馬上降給您看.....
況且,「含硫量」跟引擎耐用度扯上什麼關係啊?
柴油的含硫量意義, 並不等於汽油的辛烷值, 跟引擎的性能根本無關, (相對於汽油的辛烷值, 柴油應該是測量「十六烷值」) 看看 Volvo 的 D5 引擎: 拿到南非去, 即使含硫量高達 50,000 ppm 一樣照跑. 降低含硫量, 主要是為了降低 SOx 的排放量, 保護環境, 符合環保法規的要求, 不是為了要保護引擎或提高性能, 也不是用了高硫柴油之後, 引擎就會痛不欲生, 死給你看.
柴油引擎的運轉是否順暢, 應該要去關心「十六烷值」才對;
根本與「含硫量」八竿子打不著.
謬誤11...
柴油含硫量過高, 會產生硫酸, 傷害引擎......
原文作者非常善於利用簡單的知識, 來嚇唬無知又無辜的消費者.
有沒有過高的問題, 前面已經說明過了. 但是,「含硫會產生硫酸, 傷害引擎」?? 是真的嗎?
事實上, 所有的油品裡面都已經添加了制酸劑, 可以抑制這個問題的發生.
其次, 如果真要擔心的話, 您也應該先擔心汽油引擎, 而不是柴油引擎.
為什麼? 因為過去十幾年來, 汽油的含硫量都是 180 ppm 啊!! 比超級柴油還高出 3 倍多耶!! (歐盟三期環保 EU3 規範) 您可曾在過去十幾二十年, 聽過全球實施 EU3 規範的國家, 發生過:「汽油引擎被硫酸腐蝕」的悲慘事件嗎? 沒有嘛!! 不相信的話, 可以自己上中油或環保署的網站去查, 看看汽油的含硫量是多少?
如果您懶得去官方網站查閱, 沒關係, 相關的文件已經幫您準備好了, 請自行下載這份 PDF 檔案:《車用汽柴油成分及性能管制標準》(這裡也有 Word 格式, 連結自: 環保署法規查詢系統).
上面這份文件的表格裡面, 很清楚的記載: 台灣是自 2007 年 1 月 1 日起, 汽油才開始比照柴油, 降到 EU4 的 50 ppm, 在此之前, 台灣的汽油, 一直都是使用 180 ppm 的標準. 柴油則是早在 2005 年 1 月 1 日就已經調降到 50 ppm 了, 比汽油還要提早兩年完成. 所以, 原文作者根本是時空錯亂, 搞錯對象!! 要批評含硫量, 應該先從汽油開始才對!!
我家的裕隆新尖兵, 1991 年領牌, 至今行駛超過 15 年共計 22 萬公里, 期間更換過不少重要零件, 各位可以去裕隆調維修資料出來看, 車號: CE-3xx2, 光變速箱就換了三個, 冷氣壓縮機/蒸發器也換了三組, 但是換來換去, 就是沒換過「引擎本體/汽油幫浦」, 不但沒換過本體零件, 連「塘缸」大修都沒有, 到現在, 不論寒冬盛夏, 引擎仍然一點就發, 而且絕不半路熄火.
如果油料裡面的硫, 真的會變成硫酸腐蝕引擎/幫浦的話, 那也腐蝕得太慢了吧?
開了 22 萬公里, 連個螞蟻洞都沒有.
像上面這樣的汽油引擎, 在汽油還是 180 ppm 的含硫量時, 都不可能被硫酸腐蝕了;
請問: 含硫量不到 1/3 的柴油, 又要如何去腐蝕, 缸體材料比汽油引擎更堅固的柴油引擎呢?
(寫到這裡, 不禁佩服原作, 只不過隨便亂掰個「含硫量」, 就可以讓一堆網友恐慌不已...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