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習慣將NB的顯示輸出到較大的LCD螢幕,以方便作業,沒想到慘劇發生了...
小弟的Sony SA26用類比RGB(D-sub15)輸出到LCD螢幕畫面超糊的,不管怎麼
調Phase/Clock字體就是模糊,慘不忍睹.交叉測試了兩個螢幕(Eizo L767 / DELL 2407)
結果都是一樣糊,連小弟兩年半前舊的NB acer AS3935的類比輸出都比SA26好太多了,
不管是用intel還是ATI的顯示模式都是一樣的糊,難道這就是Sony的品質嗎?
還是小弟買到的機子是籤王??請各位有將顯示用類比輸出到LCD螢幕的大大們發表一下經驗
如果大家的顯示都是正常的,那小弟可能要送修了...ORZ..
後記:小弟後來拿HDMI線接DELL2407....字體銳利且收斂,完全沒有模糊感,這才是正常的輸出品質,
難道Sony SA/SB series 的類比輸出這麼不堪嗎??還請大家提供一下使用經驗,謝謝!!
重點在於你輸出給外接螢幕的訊號解析度設定為多少
例如
(以下是將桌面延伸到第二螢幕的情形)
妳要接L767時請將你的第二顯示器解析度攝為1280*1024
要接DELL2407時則設為1900*1200
而且只需要筆電端設定即可,不需要去調整螢幕本身的解析度(它會自己變)
如果妳筆電輸出解析度只設定1024*768(低解析)...投到高解析的1900*1200...當然會模糊掉阿
筆電輸出解析度高於螢幕解析度一樣也是會不清晰喔
之前在板上問過, 也在網路上搜尋過, 但就是找不到答案
最大的疑惑是D-sub理論上是連full HD都能輸出的(但訊號容易衰減, 雜訊也多)
而接上螢幕後設定LCD原生解析度1680X1050也沒錯
但"畫面是糊的"!
我也試過拿一台ASUS五年前的筆電接上同一台螢幕, 設定也相同
畫面就十分清晰
只能初步推測, 也許啦, 也許這些VAIO(不確定是否全系列皆如此)在設計的時候
並沒有針對D-sub的支援度多加著墨,
類似許多液晶電視D-sub與HDMI解析度支援度有差異的情況
擺明了就是要你用HDMI(但我連HDMI都沒有啊...orz)
再來, VAIO又不能自由更新顯卡驅動, 一定要用Sony官方釋出的版本
所以也無從測試是否可藉由更新去動改善...
平常也很少看到有人提出這些問題, 所以一直以為我是個案
以上是我的經驗談, 跟樓主分享一下...
Waynefuture wrote:
唉...我的c25也...(恕刪)
謝謝各位大大的回答,看來小弟的case並不是特例,今天又試了另外兩台NB在同一個螢幕上(Ezio L767),分別是Fujitsu SH560 與 lenovo T420S, 1280*1024的類比解析度下雖然沒有DVI input那麼銳利,但字體還算清晰,就只有小弟的 SA26 字體最糊,真的是有點小失望,小弟懷疑可能是RGB輸出的走線設計不良,造成訊號間的cross-talk,否則不會使用intel HD3000 或是 AMD 6630M 輸出都是一樣的模糊,輸入訊號已經先天不良了,再怎麼調clock或phase也都無濟於事了...
如果有考慮Sony SA/SB 系列的大大們且有類比輸出到LCD的需求的話真的要好好考慮一下,RGB輸出的品質真的令小弟無法接受,看一下子眼睛就覺得酸,若要輸出到LCD螢幕的話,可能只有考慮HDMI輸出一途了....
Waynefuture wrote:
唉...我的c25也...(恕刪)
謝謝各位大大的回答,看來小弟的case並不是特例,今天又試了另外兩台NB在同一個螢幕上(Ezio L767),分別是Fujitsu SH560 與 lenovo T420S, 1280*1024的類比解析度下雖然沒有DVI input那麼銳利,但字體還算清晰,就只有小弟的 SA26 字體最糊,真的是有點小失望,小弟懷疑可能是RGB輸出的走線設計不良,造成訊號間的cross-talk,否則不會使用intel HD3000 或是 AMD 6630M 輸出都是一樣的模糊,輸入訊號已經先天不良了,再怎麼調clock或phase也都無濟於事了...
如果有考慮Sony SA/SB 系列的大大們且有類比輸出到LCD的需求的話真的要好好考慮一下,RGB輸出的品質真的令小弟無法接受,看一下子眼睛就覺得酸,若要輸出到LCD螢幕的話,可能只有考慮HDMI輸出一途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