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天啊 亮點 不在維修範圍內!!什麼道理~ 9/11<以修好>

jasonlin1976 wrote:
其實 NB 我也用好...(恕刪)

終於看到公平正義的文章出現啦~~
看來不少人都是廠商的乖寶寶
我覺得樓主如果有錯,錯不在用詞什麼的
就是錯在買SONY吧

好多人對SONY就是特別能體諒,真奇怪..
psy_darkness wrote:
可以體諒版主的心情。...(恕刪)


老實說我覺得這個例子舉的非常不恰當,
怎麼舉到人(老婆)的身上去了呢?人和物品是不能比較的...

VAIO的價值性絕對會因為一顆亮點或斑馬紋而降低的,
拿到到拍賣去賣,保證價格狂跌,這是物品,買到亮點的人,
會覺得VAIO爛,亮點就是一種缺點,如果不是缺點的話,
消費者何必在意呢?廠商何必定條約怕人要求換面板呢?

當然消費者無奈,人家有定條約,但絕對有權利說此牌子品質有問題,
下次拒買,因為對消費者來說,亮點就是很大的缺點,
當然我也佩服有人買了有亮點的機器,還能很開心的人,那就繼續支持吧!
多做點功課吧!
現在絕大多數的NB都沒有無亮點保證,因為現在的LCD技術還做不到這一地步。
不過,一般來說,如果你的機器上亮點與暗點出現的太誇張的話,還是可以要求更換的!
我的IBM並沒有做這一方面的保證,可是因為我的工作環境的緣故(應該是吧?)我的NB常會出現暗點,而且最多達到十幾個在一個區域。這樣的情況IBM馬上就為我做LCD的更換。
所以,你還是問清楚SONY在LCD不良上的判斷的標準。
另外,不要太迷信MIJ了,現在日系的NB廠都在大陸有設廠,絕大部分的組件都是在大陸生產,因為在大陸設廠的土地與水電工資加上中日間的空運費的成本遠低於在日本本土設廠的成本,所以組件都是在中國大陸生產,在返回日本組裝冠上MIJ的名頭。這樣的MIJ一點意義都沒有。

perryhsu1217 wrote:

終於看到公平正義的...(恕刪)


沒什麼公不公平的
就像水質的標準,也是一個範圍內就OK
絕對不會要求他是0,因為大自然法則
當然你也不可能要求3C產品不會壞,因為這種東西就是會產生種種問題
我也覺得要多做功課,尤其是這種高單價的商品!
上星期六去黃色鬼屋買 VAIO CR13T時,就主動問了一下 SONY 的保固條款,其中就有無亮點保固這項,
想了一下就直接買了,由於本身現在工作,對LCD功能部分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如同上面有些大大說的,
亮點是目前LCD的技術瓶頸,即使多花幾千塊買無亮點保固,大部分也只保固一年,一年之後出現亮點還是沒保固,即使買了號稱一定換的產品,付出的代價也是我不想多花的費用,所以只要不嚴重,如一、兩個亮點,個人是不在意的,不過可能是我運氣好,買的時候只確認沒被人開過、用過,連當場開機都沒有,直接帶回家,嚴格來算應該是沒驗機!

LCD 亮點部分在業界已經有一定程度的規範,若是很嚴重的情況,如很多點,即使是SONY 應該也可更換,個人工作背景比較特殊,以前待過NB工廠,也碰過HP、DELL、ACER、ASUS、TOSHIBA的NB,手上也有舊的HP、TOSHIBA NB,目前這台是唯一自己花錢買的機器,會選 SONY 是因跟上述幾家品質要求來比,相對比較高且龜毛,其他同事有跟 SONY 打過交道的也一致認為,同事也買了一台C系列NB,使用情況良好,個人主觀認定才會選擇比較不會出狀況的廠牌,以工廠角度來看,我會選擇品質要求較高的廠牌,這沒所謂好與壞,只是對一樣商品每個人的要求角度不同!

我的 CR13T 已經快過一星期,使用以前工廠驗證方式來做,沒發現任何問題包含亮點,所以應該算是運氣好沒碰到機王!自己心裡的OS是要趁可換貨期間,趕快操出問題來,以免過了七天後,出問題只能維修,那時心裡就很 OOXX!

以上純粹是個人看法,並非是廠商乖寶寶!因為萬一出問題,我的找碴、騷擾客服人員火力也是很強的!

這篇文章正反兩面都有人支持, 不過很想請教樓主

1. 你懂NB產品的市場文化嗎??

2. 買下手之前有請教有經驗的朋友嗎?

3. 有向賣家詢問產品的內容與保固嗎?

4. 有看過產品說明書與保固條款嗎?

5. 有沒有先來Mobile01 吸取相關知識??
===================================

我相信買到一台有亮點的NB, 心裏會不好過,
但要買到一台沒有亮點的NB,不是沒有辦法, 只是你知不知道而已.

例: 1.找有經驗的朋友一起去, 2.和老闆套交情, 3.砸大錢直接買有亮點保固的. ........等等

亮點不保固, 在3C市場中, 並不是個密袐條款, 換言之是個公開已久,行之有年的文化, 且廠商在產品說明書(保固條款中)會黑紙白字提及說明的, 只要你花點心思去作點功課, 或付帳前閲讀一下保証書就可以去了解的,

提供良好產品與服務是廠商的責任, 但... 不是每個廠商都是好廠商.
所以消費者也應俱備基本的知識, 不然...花錢買服務應該不算太誇張

我哥哥對3C,也一竅不通, 每次新買的東西有問題都會打電話來向我求救順便抱怨一下, 產品品質不佳, 設計有問題, 不好用等等....我都先問他.. 說明書看了沒?? 你知道我哥如何回答嗎? <問你怎麼操作比較快>
要不是他是我哥.. 早先痛打一頓,再看心情好不好才決定要不要幫他.....


事先作功課(打聽如何買xx)是一個消費者基本應有的態度.
不知道這台NB 有沒有花你5萬元,, 如果這次讓你學到這個經驗,, 我想它還不算太貴

過幾年你可能要買台車子.. 可能要花你幾十萬.
再過幾年你可能要台房子.. 可能要花你幾百萬.

任何東西都有暇疵的可能, 如何避免買到不良品是一種知識,
也許要花你的心力, 勞力, 物力,或財力, ...
以上你都不想付出??靠運氣也可以啦!!
我當天是自備隨身碟

自己操作跑了一下LCD亮暗點檢查程式

去之前我已經都有足夠的驗機知識

就已是打定主意只要肉眼所見有一絲不滿意

我是絕對不會付錢



雖然店員也是跟我說 SONY 並沒有保證無亮點

我管它的

就算不保證

我也會挑剔其他的缺點要換機要換色




還好

只開一台就很滿意的帶回我的專屬CR

可能也是那家店的店員比較懶吧?

因為他們都不太想介紹整個過程都很沉默

我也很樂意這樣 可以摸透NB



亮點想維修: 不知道出廠後還可不可以把亮點打暗就是了...怎麼打阿?
allen_liu wrote:
"付帳前閲讀一下保証書就可以去了解的"(恕刪)

重點就是通常保證書在包裝裡面
拆封又等同購買的情況下
我認為店家應該主動提出保固的內容
更別說有些保固內容相當含糊
我曾經因為這個著力點更換過S品牌產品的LCD

但事實上要求消費者做"功課"是合理 但做"研究"是合理嗎??
因為在購買產品的時候 資訊本來就是不對稱的 賣方擁有比你多的資訊 當然有義務仔細說明
買賣雙方要求互相資訊的平等是合理的 雖然這只存在理論中
zeebra wrote:
重點就是通常保證書在包裝裡面
買賣雙方要求互相資訊的平等是合理的 雖然這只存在理論中
...(恕刪)


你的論點很明確.. 可是你好像忘了.. 錢還你手裏吔!!
錢還在你手裏,你都不願多關心一下你的權益??

然後.. 如果
產品沒問題, 兩造相安無事..
有問題... 一定是廠商的錯??


以前曾聽過某電器行人員說個小故事...
有位小姐在店裏吵著要退貨.. 說新買的電暖器有問題.
經理出來了解狀況... 小姐說... 你們的東西有問題,
回家插上電才一開機就冒煙, 所以一定是產品有問題. ........

經理摸不著頭緒, 一邊賠不是, 一邊連忙請工程師拆開產品檢查問題出在那...

結果工程師拆開後只問了小姐一個問題...請問你插在家裏那兒的插座???
小姐: 客廳的呀,, 冬天不開冷氣, 就插那一個....

上集-end
-----------分隔線-------------------

工程師向小姐說明, 這台是110V的, 如果插到220V, 一定會燒掉
這是人為疏失, 無法退貨也無法保固維修....

小姐:我怎麼知道這台是不是110V, 還是220v, 這種這麼專業的問題我不知道..
當初賣東西的時候, 你們也沒說...你們賣東西就可以不付責任.....不管, 你們要退我錢...

經理: 這包裝盒上都有註明, 說明書上也有載明是110V的,.......
小姐: 不管, 你們賣的時候沒說, 就是你們的錯.. ...

下集-end

這個故事我是聽來的, 真實性如何不知.
故事的結局如何??有沒有賠錢. 退貨, 也不是重點

你看出重點了沒??認知上的不同
A認為是專業, B卻認為是常識
A要求服務至上, B認為無理取閙


的確, 賣家有主動告知的義務.
但如果你只會等待賣家主動告知...自己卻不主動去了解的話..
誤會與糾紛是免不了的.

知識是力量. 這份力量你要用事前預防糾紛還是事後與店家爭取權益
看你如何決定
我覺得冷氣的故事和壞點無法相提並論,
插錯電爆掉,是消費者的錯,不可否認,
就像汽車要加柴油跑去加汽油一樣的問題,
螢幕出現壞點,不是廠商的錯?莫非是消費者的錯?
是消費者做了什麼而造成壞點的嗎?
還是面板品質有問題而造成的?
所以個人認為此譬喻不恰當.

知識是力量. 這份力量你要用事前預防糾紛還是事後與店家爭取權益
看你如何決定


沒錯,知識就是力量,不過若事前知道壞點沒保固這項知識,
有何力量?只能默默接受買到有缺點的電腦而已,
有事前預防糾紛還是事後與店家爭取權益力量嗎?
我想消費者唯一的力量就是,以後都不要買這牌子的產品,
或告知朋友此狀況,如此而已.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