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SONY VAIO Pro 13 為極致輕薄而生


janian wrote:
其實那290g的空間剛好可以加上PRO的長效電池(PRO+長效電池差不多跟MBA一樣種)

但是續航力卻是提升到驚人的17小時。(MBA才短短12小時 )

續航力會是敗筆嗎?? 小弟不這麼認為


續航力本來就是敗筆了

況且這次Sony主打的就是輕薄

加了電池後雖重量與MBA差不多(這是碳纖維的功勞)

但是薄嗎?

本機個人就覺得有些厚了

附上一張11"機型的比較圖,13"也差不了多少



再加上一顆電池




光是外觀看起來就失去了攜帶性了

有幾個人會把本機跟電池帶著趴趴走呀

帶MBA出門就只要帶MBA出門就好

不用帶電池、不用帶充電器、甚至連滑鼠都可以省了

MBA的觸控板加上各種手勢比windows筆電的觸控板要好太多
realikari wrote:
Macbook Air有觸控??


觸控螢幕只是噱頭罷了

一塊小小的觸控板就能輕易的操作整個螢幕

還要觸控螢幕做什麼?

筆電上有什麼特殊的應用會讓觸控螢幕比觸控板好用嗎?

手要伸得更遠不說,移動的範圍也變大

而且是整隻手臂都要移動

觸控板只要動動手指最多手腕就好

用觸控螢幕還會遮蔽你的視線

尤其是一些把觸控感應點設置在圖形中間或正上方

當你的手指點到的時候你完全看不見你點的是什麼

把觸控螢幕應用在筆電上本來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觸控螢幕拿掉,內建一組Leap Motion還比較好

綾小路 葉子 wrote:
(HDMI to VGA dongle一直有一些問題

因為我是在HW Vendor廠的解過這一類問題

這種轉接的最容易出現在外接螢幕和投影機發生問題

EX.外接螢幕是黑的認不到,閃爍....etc恕刪)


不懂你所說的情形,請問以上是你使用過的經驗?
現在的LCD都有HDMI介面吧
我的DUO11 在家裡都是用HDMI to HDMI 接螢幕,一點問題都沒有
滑鼠亂飄等情形在灌新的驅動程式後也解決了
是否在實際用過後再來發表意見會比較客觀?










zhlee17 wrote:










不懂你所說的情形,請問以上是你使用過的經驗?
現在的LCD都有HDMI介面吧
我的DUO11 在家裡都是用HDMI to HDMI 接螢幕,一點問題都沒有
滑鼠亂飄等情形在灌新的驅動程式後也解決了
是否在實際用過後再來發表意見會比較客觀?










...(恕刪)


HDMI to HDMI?我很清楚你不懂我的說明

看來你不是在這行業的developer or debugger

請問你解過這一類display driver issue?
看來沒有,一般end user是不懂我剛表達什麼

你以為這問題只出現在 Duo 11上?
我剛很清楚說了,dongle是什麼我想你不清楚,不是只有使用者才會遇到
而是所有有關HDMI to VGA的問題都有機會發生

只是你沒遇到不代表不會發生
而我是解過這一類問題的developer
不懂的話,是很正常的
mobscape wrote:








續航力本來就是敗筆了

況且這次Sony主打的就是輕薄

加了電池後雖重量與MBA差不多(這是碳纖維的功勞)

但是薄嗎?

本機個人就覺得有些厚了

附上一張11"機型的比較圖,13"也差不了多少



再加上一顆電池




光是外觀看起來就失去了攜帶性了

有幾個人會把本機跟電池帶著趴趴走呀

帶MBA出門就只要帶MBA出門就好

不用帶電池、不用帶充電器、甚至連滑鼠都可以省了

MBA的觸控板加上各種手勢比windows筆電的觸控板要好太多
...(恕刪)


+1

如果Duo 那樣的折疊方式,觸控我覺得還能接受
一堆人更關心的是Pro 11/13是否發行沒觸控螢幕
因為根本甚至即少用不到的功能
mobscape wrote:
觸控螢幕只是噱頭罷了...(恕刪)


大大您沒懂我意思

我意思是綾大大在用規格算價格與MBA比較時候
沒有把Pro 13主要feature之一的觸控給放進去
就算以Pro 13這種傳統翻蓋式筆電來說 也許觸控真的很不好用 , 但還是有點不公
連電池都算進去了對不對 不然最少把它給扣除
大陸已經提供把觸控功能拿掉的客製化了,代表並不是綁死的

Pro 13的設計上觸控真的是很難用 ,也許噱頭大於實質意義沒錯
但有時跟人交流或者其他工作時候 ,就會有更便利的互動出現
假設在一間沒有投影機的會議室跟客戶開會 ,比方說他坐你對面好了
因為Pro 13是SSD,我可以更放心地抬起機身把螢幕對著客戶給他看我想秀的東西
這時如果你想翻頁或者捲動或者放大或者另開某個投影片 ,我想請問 ,是觸控板好用還是觸控螢幕更直覺?
用觸控板或滑鼠我還得先去看游標在哪裡

使用情境大都是自己想自己體會出來的,不是等著別人提供給你的

但Duo系列的設計就很好用
用在方塊介面其實就還不錯

另外leap motion小弟我玩過好幾次,Rev4, Rev5, Rev6
真的很酷炫
只是現在只是開端, 離大量實際應用還有一段距離
而且等它被整合到NB機身內再說吧
小弟自己是不想多帶一個小盒子

部落格:http://ikari.byethost11.com

realikari wrote:
大大您沒懂我意思

我意思是綾大大在用規格算價格與MBA比較時候
沒有把Pro 13主要feature之一的觸控給放進去
就算以Pro 13這種傳統翻蓋式筆電來說 也許觸控真的很不好用 , 但還是有點不公
連電池都算進去了對不對 不然最少把它給扣除
大陸已經提供把觸控功能拿掉的客製化了,代表並不是綁死的

Pro 13的設計上觸控真的是很難用 ,也許噱頭大於實質意義沒錯
但有時跟人交流或者其他工作時候 ,就會有更便利的互動出現
假設在一間沒有投影機的會議室跟客戶開會 ,比方說他坐你對面好了
因為Pro 13是SSD,我可以更放心地抬起機身把螢幕對著客戶給他看我想秀的東西
這時如果你想翻頁或者捲動或者放大或者另開某個投影片 ,我想請問 ,是觸控板好用還是觸控螢幕更直覺?
用觸控板或滑鼠我還得先去看游標在哪裡

使用情境大都是自己想自己體會出來的,不是等著別人提供給你的

但Duo系列的設計就很好用
用在方塊介面其實就還不錯

另外leap motion小弟我玩過好幾次,Rev4, Rev5, Rev6
真的很酷炫
只是現在只是開端, 離大量實際應用還有一段距離
而且等它被整合到NB機身內再說吧
小弟自己是不想多帶一個小盒子


問題是不加外接電池就比MBA 13"貴了

就算可以有客制化把觸控螢幕取消掉,也頂多是跟電池的錢相抵消掉了

整體來說還是比MBA貴上一截

而台灣連4G記憶體都沒辦法加到8G了,更逞論客制化螢幕了

而你提的情境,我目前是遇不到

不曉得一般人半年一年遇不遇的到一次

而且

如果是用MBA,我不曉得你有沒有用過它的觸控板

翻頁捲動放大縮小,甚至在各個程式之間切換都是小菜一碟

若只是為了那自己設想出來的“使用情境”而覺得:總有一天我會用到它!

那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若要提使用情境,MBA也很有得提呀

哪天我需要用兩台27"大螢幕加上高速外接陣列修圖時,一個Thunderbolt埠搞定

不用怕只能接一顆螢幕

不用怕USB3.0不夠快

通通交給Thunderbolt就好了

這麼方便這麼好用為什麼沒幾個人再提?

就是因為對大部份的人來說幾乎沒機會這樣用呀

綾小路 葉子 wrote:
Battery li...(恕刪)



只有一個圖表...沒測試詳細資料...

mobscape wrote:
續航力本來就是敗筆了...(恕刪)


背著1.35kg的鋁書出門實在是太重了...
sloanpeng wrote:





只有一個圖表...沒測試詳細資料......(恕刪)


你只問12小時的air是否真的測試出來沒!
這圖表是CNET測出來結果
含Pro 13的結果
還是你覺得不夠?你比較專業?
需要其他資料你自己來作?
不然你自己找,不需要當伸手牌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