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d wrote:
日系的品牌都這樣,最好物永遠先賣給自己人,日系手機不也是一樣,...(恕刪)
這...跟我從日本友人處聽來的不大一樣耶...
據他們的說法是...."新東西先在國內賣,等穩定了再賣到國外..."
想想也是,萬一出包,在國內總比在國外容易處理吧?
至於日系手機?嗯...很多日本國內能用的功能,到了海外卻變成"廢柴",
那...沒有系統商奧援的手機,應該連他們自己都不看好海外市場吧?
也因為使用習慣跟支援服務的不同,相對也造成國際前幾大廠在日本也討不了好.
這些年下來,Sony已經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也許該說它算是Wintel陣營中的Apple,
價格高?無所謂...
硬體規格不高?沒關係...
外觀難維護?更沒關係~~只要亮麗夠炫就行了,反正會end user會好好保護它.
它的目標市場本來就是不考慮這些的族群,所以市佔率也不必高,只要維持高毛利就可以了.
而在現今公板盛行的年代,對Sony來說更是個大利多,
它只要專心做ID設計,其它用公板來改或交給ODM/OEM就行了,
反正公板出來,大概就已經完成了七成,接下來看的就是Layout功力,
如何拼出一部機器,把它塞進想要的大小外觀中就行.
再加上,個人在台灣見到Sony的用家,多數都是很愛護機器的,
連順手把電腦放進包包都要弄成很繁複,先來個防震包,再小心放入背包,
so?見到不少有點年紀的Sony筆電也都還是光鮮亮麗的.
(我是不行也沒空啦...都是往包包一丟,拉鍊一拉就走人...)
所以個人該算是看清了真相,因為我是屬於真正在"用"筆電的人,
不想花太多心思去維護外觀,所以就在幾年前就戒掉了日式筆電.
而在眾家日本筆電廠商中,
其實Toshiba的筆電功力及經驗應該是最佳,但當年從No.1跌下來後,就再也難恢復了...
而Fujitsu則是由Mini Computer系統轉過來,也有足夠技術去做,像當年想做硬碟?一下就搶到前幾名.
(個人認為它該有跟ibm一拼的實力,也有很類似的經驗,但....)
唯獨Sony,或許該說它是唯一從"家電業"邁入"電腦業",
只有它開始在冰冷的電腦中加入了令人側目的"家電外型與內在"~~
回到最初,Vaio之所以價格下不來?那主因是在"買Vaio的人",
如前所述,基本上,它的目標族群就不考慮啥有的沒的問題,再加上小心翼翼的使用,
想當然爾,面對要賣出自己的"寶貝"給他人時,價格也就硬了,
而偏偏新機時又沒太多人買,想買二手的?也就那幾部可以挑.
這,也是另一個可以讓二手價格維持的原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