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Sony 的保固,唉......真倒楣的一天


fantasyxx wrote:

買VAIO還不是虛...(恕刪)


其實每個人選購產品的動機各有不同,務實也好,虛榮也罷,但這些動機的差異並不是導致消費糾紛的因素,所有的消費爭議都應該基於商品以及買賣雙方的行為,無論是虛榮的消費者或是務實的消費者,他們的權利與限制都是相同的,虛榮只是心理上對某種價值產生傾斜,但不是出於惡意,所以虛榮消費不會因此減少該有的保障,像是消費產生卡債,無法還債就是違約,人家追究的是你的違約行為,不是你的虛榮心,或者是有人為了做善事以致產生卡債,但是不還款同樣是違約行為,有慈悲心又怎樣,照樣要被追究。
glavinec.tw wrote:
其實每個人選購產品的...
無論是虛榮的消費者或是務實的消費者,他們的權利與限制都是相同的
(恕刪)


但是相比較起來,
雙A牌的比SONY的筆記型電腦的服務政策要好一點,

雖然VAIO的價格比雙A的要貴上一截,
但是所附帶的保固服務卻不比雙A的要好

簡單的說好了,
因為兩個品牌的保固服務政策不同,
所以VAIO的使用者所擁有的權利比A牌的還少


glavinec.tw wrote:
其實每個人選購產品的...(恕刪)


大大說的真好

可惜 無法給你加分
小弟是認為SONY的品質的確有比較好,但是當產品有點問題時,卻又比別人還會推託,不會認真的幫顧客解決問題,只會說"這是正常的現象",很想去請教總公司,何謂"正常",讓人感覺有點不負責任。

fantasyxx wrote:
因為兩個品牌的保固服務政策不同,
所以VAIO的使用者所擁有的權利比A牌的還少


沒錯,這就是消費者成交前應該去比較的條件,但是不能用來當做成交後翻臉的理由,成交行為代表一個買賣權利與義務的切割點,已經成交後,再拿別家的服務條件來要求這一家比照辦理,那這個行為就沒有正當性,因為成交代表買賣雙方對買賣條件的合意,要事後推翻當初的合意,這不屬於對消費者的保障範圍,變成就是要照條款或規範來處理。
yuwen1003 wrote:
話說前...(恕刪)

呵呵,樓主,大家都為在為你這件事爭辯,凹SONY免費換新的情況如何,該是回報的時候,造福一下01這邊的熱心網友。讓爾後遇到相同情況的01朋友有例子可循。
不要免費換新凹到了,就射後不理,把01朋友的熱心當作擦大便的衛生紙丟掉喔。
看來看去 就是台灣消費者自己稿不清楚自己的權利義務 店家也沒道德良知
話說網購也不是100%ok...很多都是收回去處理的...騙騙小孩子的...全新品 呵呵 那些退貨怎半 認賠嗎..
當作店家都做些賠錢生意...(以前公司也有幹過y購物..別傻啦 精算過鐵定不會賠錢才做..)

消費者沒拿發票 店家沒蓋章...有問題怪誰~

很多事情 不是在業界裡面你根本就不知道玩法...玩死人也不知道
(我能把東西包回去跟全新品一樣~當全新品賣..因為我是廠商阿~保固還不是我在做的..)
小P3720 wrote:
呵呵,樓主,大家都為...(恕刪)

+1,大家熱烈爭辯,大家都是o1會員,應該都一團合氣!!只是不同意見分享!!
版主最後結果怎樣.....分享給網友吧....
謝謝各位大大的關心,關於這次消費事件,目前我已經投訴至消基會及
消保官那尚待審理當中,如有最新狀況再跟各為先進報告。
其實溝通中間過程中,我還沒跟各位大大報告當初在取貨時
經銷商並未告知SONY有保固但書的部分,亮點也並未測試
給我們看,但在事後發生時當時,也明確告訴我們就算你查出亮點,
也無法換貨或退貨給你這是依原廠的規定。天阿!還真的有這種事喔
,也就是說經銷商發票雖有七天退貨期,但前面的加註句「依原廠相關規定,給予七天退貨.....」
,這種文字遊戲可怕的地方,沒想消費的權益就被這樣的規定所剝奪掉,氣不過廠商這麼
藐視消費者的心態,我當然會據理力爭。至於維修站不提也罷,這是我第一次碰過態度這麼硬的廠商。
我要提醒的是,將來不管判定如何,請各位大大千萬在購買SONY的產品前,請確實請廠商把保固條款拿出來給我們看,就算缺貨也不要先付訂金調貨,一旦拆貨發現有爭議性的瑕疵時,在要求換貨時你會後悔莫及,因為SONY的售後服務保固條款就是這麼硬,除非大家拒買SONY產品,廠商才會考慮改進的間。
WEN
我覺得客服也蠻瞎的...

之前就問過 VAIO 零件是沒有庫存的, 尤其像硬碟、螢幕、主機板等較重要或昂貴的大部分都沒有, 都報修後再向新加坡調料, 納期一般是 7~10 天, Apple 電腦也是這麼處理~

不過, 如果你假裝不知道, 追問到底要多久, 這個禮拜可以好嗎?
新于客服話術, 會跟你說, 如果不缺料的話, 納期一般是三~四天,
然後三~四天後你打去問, 他會跟你說, 因為全省調不到料, 納期可能要到某某時候...

真的很瞎耶....
明明台灣本來就沒料了...

除非他們完全沒有零件庫存管理, 甚至連新加坡庫房也不提供給他們查詢~
不然打一下電腦就知道台灣庫存料件有沒有了, 或到底新加坡原廠有沒有缺料, 根本就不需要向消費者這樣來話虎蘭~

這麼大的公司, 這樣搞, 真是太瞎了...........

-----

還是客服想表現出, 很努力調貨, 結果還是調不到的假象...

-----

結論就是, 消費者如果不內行, 不懂得如何對話, 永遠會被廠商耍的團團轉,
消費者真的能懂那麼多嗎? 相對來講消費者是弱勢~
--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