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後不會再買任何SONY的產品,除非價格便宜到離譜 -_-
買來第一天,webcam有時會無法使用,SONY說是Vista的問題。
保固前一個月,鍵盤出問題,送修後報價約 7K...快跟eee pc一樣了。
保固過後一個月,DVD從OS消失,這台DVD處理過的片子不可能超過30片,看來單價非常高昂。
保固過半年後,有時會出現音效裝置未安裝,需重新開機。第一次使用Memory stick,插入後出現錯誤訊息,按下確認後出現相同的訊息,按兩百次還是一樣....總而言之,只因為我把同事的memory stick插入要讀資料,之後讀卡裝置(包含sd)通通失效,重新安裝也無效,必須解除安裝才不會亂跳錯誤訊息出來吵人。
其他小問題就不說了。
我知道SONY的品質世界一流,我是特例,少我一個人不買他們產品不影響銷售量的啦。
那麼其他品牌也一樣會有"自爆"時間,尤其是國產品牌時間更短喔!
我之前的公司有買進SONY的電腦顯示器CRT (日本製),同時間也買進一些其他國產品牌顯示器使用,
SONY顯示器使用10年功能很正常沒有故障,但是其他的國產品牌早就不知去向(因為已經汰換過好幾次了)
貴有貴的價值,因為品管做的好,用料也實在!!!算盤敲一敲,買SONY反而比國產品牌來得划算!!
目前家裡有一台SONY的29"CRT電視也是10年了,房間的古董電腦桌機VAIO-JX也已經7年了還沒有"自爆",捨不得丟掉繼續上網,T1古董數位相機(日本製)也已經5年,其實已經用膩了還在服役中(沒有換機的理由),PlayStation 2(日本製)已經8年了,SONY手機Z18(日本製)已經7年沒壞,只是擺著不用了,SONY電子狗AIBO-ERS220A(日本製)擺了8年...結局都是用膩了.

一、
個人以為產品是否耐用,很重要一部分在於成本分配,今天同樣價格的產品,市場定位不同,分配在耐用度的部分自然就不一樣。
舉例來說,Apple 產品在使用PowerPC 架構的時期,性能和x86 PC 相較,CPI 相當低。但硬體品質及耐用度為使用者稱道。改用Intel x86 架構後,硬體的CPI 高許多,部分使用者認為品質與耐用度下降了。
前面我也題過兩個反例,
一是可不可以在其他條件不變下,提高產品耐用度 ? 小弟以為Sony 應該有能力做到,但增加的成本反映在售價後,可能讓購買的人數少到不足以為廠商帶來獲利。
二是如果推出耐用但其他表現平平的商品,以Sony 品牌的定位-價格,能否吸引足夠的消費者購買 ? 產品能否替廠商賺錢 ?
要讓產品更耐用,就需要投入更多成本,不是售價提高,就是從其他部分扣除。關鍵在有多少錢放在產品耐用度上。
二、
關於ThinkPad 的機構設計,小弟以為每一代都有不小的變化、改良。例如T3x 的散熱能力,比不上今天的T6x =T400 .
如果有不必改進的「完美」設計,廠商何必辛苦維繫開發團隊,還在次世代機種開發投入重資 ?
對設計的堅持又是另外一件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