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權益是消費者自己要爭取來的. 不是公司的良心. 或是公司要不要在某個地方賣東西. 因為服務的提升必然是成本的增加, 必然是利潤的減少. 如果沒有人去要求他們正視及改善某個問題. 誰會自己和利潤過不去??? 在商言商嘛. 標準是隨地方在更改的. 從來就不是全球一致.
如果是客服出了問題. 就算是傳到國外, 外國的消費者根本不會放在心上的. 因為他們當地的客服很好呀. 因為先進國家爭是取消費者權益那麼多年才有他們今天的保障. 如果台灣人自己不爭取, 沒有人會因為同情台灣去給這些公司什麼壓力的. 因為人人都事不關己嘛. 好比當年有毒狗食事件. 明明事情早就發生在泰國了. 在台灣有狗狗出事前, 台灣有人關心嗎?
好比博士倫的有問題隱型眼鏡保養液. 新加坡及香港早在二月份就都強制下架. 有洋人關心嗎? 結果這款藥水根本是"配方"有問題. 在美國及歐洲通通出問題. 人家現在宣布全球停售. 請問在美國消費者在這之前有沒有關心過香港及新加坡的消費者出了什麼問題? 沒有嘛. 台灣呢? 代理公司一句: "這產品台灣沒有進口" 就帶過去, 台灣消費者有為美國及香港等地的消費者作什麼事情嗎? 也沒有嘛. 因為事不關己.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台灣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客服待遇, 能指望外國的消費者幫台灣人去對這些公司作什麼事情嗎? 根本不可能. 那要是不能指望. 就算傳到國外去了. 別人知道了又怎麼樣? 也不過被人笑: 台灣的消費者真可憐, 客服品質爛還不會為自己爭取權益. 再想一想這些客服及代理公司也大多是台灣人在營經. 那麼人家只會覺得台灣人真是不重視客服. 要知道, 不好的客服是台灣索尼的問題. 外國消費者又能拿台灣索尼如何? 難不成你希望日本的消費者去對日本SONY說: 對不起, 我知道你們在日本的服務很好, 但是因為你們在台灣的客服不佳, 我拒買你的商品嗎???
所以, 台灣消費者要自己幫自己. 不是量大量小的問題. 而是整體消費者保護標準的問題. 若是單一消費者人人都只喜歡自顧自己門前雪. 每次有什麼公司的東西出了問題都當是該廠家消費者自己的問題. 不能從一個整體的消費者權益來看待這種事情. 那麼當然廠商不會重視消費者保護. 會欺負弱勢的消費者. 要建立一個全面性的消費保障環境, 只有靠自己. 建立一種公定的客服標準, 不論是哪一個牌子, 只要你要做生意, 你都要符合這個基礎的標準. 當標準建立起來了, 才能保護到所有的人.
說那麼多. 其實也知道是沒有用的. 大部份的人似乎根本不會關心這個. 最多就是說: 那下次你不要買他們家的東西..... 然後就是苦主自己認了. 就是大眾的冷漠, 就是消費者保護意識的見樹不見林. 所以這些不重視服務品質的公司才不會去結束台灣市場: 消費者保護意識那麼低. 成本降低我東西一樣賣, 多賣多賺呀.
Cognitio, Sapientia, Hvmanit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