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同一張 35mm 的底片放大兩張照片。一張為 5X7 吋,一張為 16X20 吋。此時兩張照片上的景深應該________,為什麼?空格部分是 1.相同 2.不相同我選1.相同 .結果是錯的 我記得......他的題目是"從同一張 35mm 的底片放大兩張照片" ,同一張表示在拍攝時己經決定景深的成像了.後續的方大只是照的底片成像原原本本展現出來 ,怎麼還能改變景深呢真是我學了快20年的攝影有誤嗎.......題目網頁 : 選擇題第二題http://www.fotosoft.com.tw/book/library-2-102.htm
小弟來猜猜看:(觀念出自 Erwin Putt 的一篇文章)應該是 16x20 的景深較淺。原因是出在模糊圓 .......我們之所以會認定對到焦,是因為物件的光線從個別不同的光跡穿過鏡頭透鏡聚集到感光元件。當聚集的範圍小到人眼可辨視的某個區間時,會將其認定為一個點,也就是對到焦處或是景深範圍之內。但實際上並非一個真正的點。一但被放大時,聚集的區域同時放大。當大過人眼可辨識,就便成失焦了。所以,景深會變淺。--------------------------------------------------------------------------------------------所以說,景深與光圈、距離、鏡頭的聚焦能力及放相的大小有相關。由於最適合觀賞相片的距離約為距離 4x6 相片 30 公分所看到的範圍,如觀看 16x24 時適當的距離約 120 公分。(除非檢視畫值,一般人不會距離 30 公分欣賞 16x24 的相片)當在此適當距離時,“所看到"的景深,又和 4x6 差不多了。
Fox_huang wrote:我記得......他的題目是"從同一張 35mm 的底片放大兩張照片" ,同一張表示在拍攝時己經決定景深的成像了.後續的方大只是照的底片成像原原本本展現出來 ,怎麼還能改變景深呢 ...(恕刪) 好簡單同一張底片放出來的照片越大就越糊啊!
他的題目是同一張135mm的底片...是同一張拿去做不同倍率放大假設今天外拍一個咩 ,拿 85mm f1.2 開最大f1.2來拍 ,讓背景完全模糊(淺景深)然後沖完底片 ,拿到放大機......難道放小倍率景深又會變深....不知道我有沒有會錯題目意思
關鍵在於『模糊圈』,先搞懂這個名詞就懂了這個題目的答案。ps.模糊圈這個名詞,我記得在洗淨光老師的01文章有出現過,有興趣的人可以找找。看的懂英文者,可以參考英文資料:http://en.wikipedia.org/wiki/Circle_of_confusion模糊圈與景深(DOF,depth of field)是息息相關的。
Fox_huang wrote:他的題目是同一張13...(恕刪) 實際例子:拿剛洗回的正片直接觀賞時,覺得不錯。回到家用 lupe 看,才發現有些張沒對到焦。接著,用幻燈機打出,開始懊惱,有些的焦點偏移 ........
cedric8tpe wrote:實際例子:拿剛洗回的...(恕刪) 你這點我也常發生啦, 不過跟這個主題無關不過...你講到幻燈機,讓我想起來這個例子換成用幻燈機來說 ,同一張幻燈片放入幻燈機打在牆上.會因為放大偣數不同而有景深變化嗎..應該沒有吧....至少我幻燈機沒那麼神奇
好題目, 不過"景深"這個字眼通常都被濫用了所以會有誤解:用法1. 景深 = (可接受的)模糊圈 -- 也就是對"點"觀看為"點"的定義. 這裡的題目正是對此命題.用法2. 景深 = 焦外虛化的程度. 這嚴格來說是模糊圈長大的斜率, 不應該直接解讀為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