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清潔相機CCD/CMOS的血淚與心得!

Lost in Lens http://blog.yam.com/buena009 FB/ivan.liu.39
2009-03-09 10:01 發佈
這教學文章真是棒,看起來應該也算是很安全的作法了,感謝分享。
buena009 wrote:
使用單眼數位相機,總...(恕刪)


好文!
好圖!
很棒!
My blog : https://chujy.pixnet.net/blog
買酒精就可以了,不必買到日蝕,公賣局的95%就很好用了,一大罐才60出頭(沒記錯的話),挑剔一點的可以買實驗用的99%,揮發速度更快。
不爭氣的笑了四次,明知每到老闆的戲碼時都有梗,還是不小心噗噗了
感謝板主讓小弟曉以堂奧
花錢是種快感. 拍照是種快樂. 照片是種回憶. 按下快門,反光板的那種震動...是種享受吧(>'.')>
我也是用此方法啦~~~ 不過這個老板還真不錯,如果我一個月去一次清CCD,我怕遇到臉臭到不行的老板,所以很早就學會自清啦~~~

寫的很好,給你 推推~~
感謝分享,文末的"一點也看不到"真是幽默XD

我自己的450D也有入塵,約縮光圈F14就可看見嚕,

不過我也不敢DIY,也懶的送清...

當作沒看見吧XD
๑SPHINX๑ 男人不怕走進黑暗中,只怕心中沒陽光

其實測塵點應該可以考慮讓快門長一點
這樣才不會把一些可能被攝平面上小髒點以為是相機內的塵點

個人測塵點的方式是:

1.ISO開最低
2.A模式
3.光圈開個F11~16差不多(有時候光圈開太小 塵點會太小看不太出來XD)
4.開MF 不用對焦!
5.EV加個1 對著白色的牆壁隨意搖晃拍攝(但是拍攝範圍記得還是在白色牆面內)
快門在日光燈下應該會在數秒左右,不過沒關係之前記得有人測試是長曝越久好像塵點更明顯
個人猜測是塵點其實就是個陰影罷了,其他部分越亮與黑色部位的對比就越強XD

還有清塵點的部份,個人是使用Nikon的相機所以不確定Canon有無這樣的設計
就是在Sensor的邊緣基本上都有預留一點空間跟成像完全沒關係的留白部分(雖然那部分很黑)
還有在上下左右某一側其實有一個集塵用的凹縫(有點大,小弟清塵點的器具可以伸進去)
在清除塵點的時候可以考慮將塵點先朝著邊緣收集之後再往集塵的縫隙清"離開"感光元件上
最後再將縫隙中的塵點稍事清理即可(戳戳清清那個縫 清那個縫也不太需要另外換紙了)

而其實觀察塵點也可以在刷過之後透過手電筒進行檢視
其實塵點還滿明顯可以透過反光看到的唷! 也不太需要去記什麼右上左下的相對位置了
不過用來確定塵點的大概位置倒是很方便啦 再用手電筒搜尋鎖定清除即可^^

and 備註一個
小弟曾經遇過有朋友的300D塵點是掉在低通濾鏡的下面...
真的不知道是怎麼進去的... 就真的沒辦法...orz
My Flickr: www.flickr.com/photos/wross
幾點建議
1. DIY清潔棒(就是那個用信用卡裁切的塑膠片)的寬度,應該與CCD/CMOS高度(短邊)相同,這樣就不需要上下掃好幾次,掃好幾次會造成兩次相連接的地方出現痕跡或者遺留
2. 基本上我是不建議把清潔棒修成圓弧,因為我纏清潔紙的時候並不是折到底,而是留有一截紙頭,清的時候,清潔棒也不會接觸CCD/CMOS,而是只有折起來的紙頭接觸到CCD/CMOS,一方面避免塑膠片摩擦感測器,一方面可以加大清潔紙的接觸面積
3. 清理方式最好也不要一下由左到右一下又由右到左,道理同1,也不用擔心會把灰塵留在邊緣,因為這種方式清潔感測器,是靠清潔紙及清潔液將灰塵、髒污擦拭、黏起,況且感測器邊緣處就算有灰塵也不會感應到,因為一般來說只有中間是感應區,四周都是線路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謝謝分享
不過我還是等到老闆哪天露出不耐煩的臉後我再來DIY好了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