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相機拿到~就一直拍....
兩三個星期,不知不覺已經拍了快2000張...(目前18xx)
從我一個攝影朋友得知,他拿Fuji S3 pro,兩天就殺了3000張...(真猛)
這幾天一直在摸索這台Nikon D70s...
也一直很想把他發揮到極限
坦白說~
在使用過DSLR的觀景窗之後...就覺得一般DC的觀景窗還有LCD都不能比
為什麼呢~?
因為DC的觀景窗很小,也看不清楚
LCD會有延遲問題,也是因為LCD的關係,沒有光學上看得清楚仔細。
用DSLR真的會讓我一拍在拍...
快門一直按一直按...
也可以很迅速的從外面的按鈕,撥盤調整我想要的
不會像以前的DC,還要進入選單,一個一個選...
等到選好了後,景都跑掉了...
或許有人會講~用DC,不就用auto拍下去就好了嗎?
這種東西很難講...
有些景,用auto根本拍不出來。
加上相機本身有笨笨的智慧...拍出來當然不會好看到哪裡去。
有時候會用S模式拍(快門速度)
速度上的挑戰...有些東西,要在高速快門下才拍的出來(例如壯麗的瀑布)
下圖是一個範例,可以看到水瞬間凝結的樣子
也可以玩慢速快門(拍出細細柔柔的瀑布)
下圖是一個很棒的例子,看得出來水凝結的樣子不見了,成為細細柔柔的水
下面兩張也是很好的範例(Nikon CoolPix 5400)


還有在追焦的時候也很好用,在配上連拍,就能拍下你想追的東西。
我的技巧不是很好,有點失敗,還有待努力
再來談談ISO值吧!!
以前一開始拿相機時,都傻傻的開最高的ISO值(也就是所謂的感光度)
感光度越高時,相對的顆粒就越大。
在DC裡,就會產生許多雜訊。
尤其在現在科技進步,在小小的CCD or CMOS(感光元件)內,塞入越多的畫素,
產生的雜訊也越多...
這就是為什麼DSLR拍出來的比DC還要乾淨
甚至用ISO1600還堪用(媲美DC的ISO200)
另外DC還有一個缺點,就是使用久了,會產生熱,機身都會溫溫的
這會造成另一種熱的雜訊...
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DSLR的原因...
DSLR也是變態的省電...
因為使用暴力的鋰電池
像我最常用A模式拍照(光圈)
經常拍靜物,拍淺景深,或者要拍大景,風景之類的...
光圈到底是什麼?
光圈~就好比人的瞳孔,在黑暗中,放大瞳孔吸收更多的光源,看得更清楚
在強烈的陽光下,你的瞳孔就會縮的很小很小。
就這樣而已嗎?!
當然不只
光圈越大,拍出來的東西細節會很少
就好比拍個近物,如果你把光圈開到最大,就會造成淺景深的效果
何謂淺景深?!
簡單來說,就是拍攝出主體明顯背景模糊
下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望遠端最大f4.5
如果要讓主體以及周圍清楚點呢?
縮一些光圈,就會讓主體旁邊清楚點,細節都會出來
下面這圖就是很好的例子,望遠端,縮到f22(可以看得出來旁邊的吊飾清楚許多)
那如果要拍攝出主體明顯,背景也清楚呢?!
這時候光圈就很重要了....
光圈縮的越小,進入相機的資訊多,所拍出來的細節越多,背景也會因此變得很明顯清晰。
下圖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看到後面的水果清楚許多,這就是把光圈縮到最小所呈現的照片
但是,快門也必須要拿捏好,如果曝光時間不足,就會產生整張照片黑漆漆都看不清楚
因為光圈小,快門時間短,進入的資訊太少,就會變成一片黑。
那如果要明亮呢?!
就要加長曝光時間,讓相機吸取更多的光源。
光圈如此而已嗎?!
當然還有其他的玩法。
如何拍出"星芒"?!
是不是很羨慕很多人拍出來的路燈或者其他的光源產生星星的效果。
縮光圈就對了....
如果開大光圈,通常只是圓圓的一沱,拍不出星芒效果。
以下兩張是以前拿Nikon CoolPix 5400拍的
縮光圈產生的星芒(最小只能縮到f8)

下面這張是開最大光圈...燈全部都變成一沱一沱

最後就是所謂的全手動,M模式
要拍什麼,光圈快門自己選,白平衡,閃光,測光等等之類的
調好之後,就可以拍出我想拍的照片。
以下圖片經由牛肉朋友所拍,很好的範例
縮光圈,由於可以縮的比DC小,所以拍出來的星芒會更漂亮
在搭配慢快門,加長曝光時間,就可以拍出車流以及車燈所產生的線條
總而言之呢~
相機慢慢的去摸索,就會了解攝影的樂趣了。
用auto拍照,是永遠不會進步,永遠拍不出好照片的...
相機只是一種工具,重要的是你的技巧,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