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荒木經惟
譯者:彭盈真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09/2
知道荒木經惟也是最近的事。因為前陣子在台大專賣大陸書的若水堂買了一本《世界當代攝影家告白》,第一篇就是荒木經惟的訪談,當時只知道他專拍情色。

〔荒木經惟本人〕
荒木經惟的官方網站:
http://www.arakinobuyoshi.com/index.html
前幾天逛誠品初次看到這本書時,凌亂、夾雜著日文的書封,還真讓人誤以為是一本日文書呢!不過幸好我有瞄見右上角反白的四個大字「荒木經惟」。加上包裝有注明限制級,書腰還印了斗大的「超A級教科書」,立即又讓我聯想到他是一位情色攝影師。當時的想法是,《世界當代攝影家告白》中選的都是一流的西方攝影師,其中竟然還包含了這樣一位東方的情色攝影師。所以當下就決定想辦法弄一本來看看吧。
荒木經惟出生於1940年的東京,1963年毋業於千葉大學工學部攝影印刷工學科,1964年以拍攝一群孩童《阿幸》而獲頒第一屆太陽賞。而他在書中一直強調,他喜歡拍攝日本人的臉孔,確實,從他在電通工作開始,他主要的作品還是以人像為主。而他拍攝的許多人像,尤其是女性人像,都極為情色,也因此多次遭到逮捕,這是一位奇人啊!

〔《阿幸》攝影集封面〕
「色.戒」在日本演出後,王力宏和湯唯在日本版的Marie Claire中幾組親密照片即是荒木經惟的作品。

〔圖片轉引自「騰訊網」http://img1.qq.com/luxury/pics/9360/9360470.jpg〕
這本書拿到手後,原本以為會是很生硬的內容,沒想到,內容卻極為有趣,淺顯好讀,甚至極為幽默。可以這樣說,在他的幽默中,在他甚至看起來很輕浮的語調中,你還是能感受到他的真誠。
荒木經惟在這本書中講述了他成長的故事,也講述他成長過程中為何拍攝那些照片的機緣。像他談到自己如何學會構圖的,經驗卻是源自於父母親逝世時拍攝的體會。為了留下父親曾自豪的手臂紋身、去掉已滿臉病容的最後樣貌,荒木經惟只拍下父親遺體的手臂部份,裁掉頭部。而為了保留下母親莊嚴美麗的一面,荒木經惟則在母親大體旁走動,找到一個最好看的角度,然後拍攝。他的構圖即是把最美的最讓人懷念的一面把下來。
但即使在這麼悲痛的話題之後,他仍然不失幽默風趣的一面,他說:「換句話說,因為父母親的過世,我才得以成為一位攝影家的。所以呢,若是想要讓兒子變成攝影家的話,媽媽可要努力早點往生喔,哈哈哈哈哈。」(63)一個非常蕩然的男子,雖然他開了這樣的玩笑,我們依然不會相信他不深愛著他的父母親。
在後面荒木經惟也大量述說他太太陽子過世前的回憶,搭配每一張照片,看了讓人真的心酸,你會完全感受到他是多麼深愛著他的妻子。荒木經惟是個十分有趣的人,當他和陽子蜜月旅行時,他拍了一張陽子蜷縮在小船上睡覺的照片,她臉白卻頗蒼白,他是這樣解釋的:「雖說是蜜月旅行,鏡頭下的陽子卻是一張老去、蒼白的臉,其實這是因為做愛太頻繁、太累了啦。」(89)

〔陽子在船上睡著,轉引自http://fotopiggie.blogspot.com/2008/06/blog-post_2177.html〕
荒木經惟的攝影歷程是和人生經歷緊緊相扣的,「所謂的攝影,就是人生。」
其實看完這本書除了驚訝於他的幽默外,還更深一層引領我們來思索:這些照片從「美感」的角度來看,確實是不美的,再想想其他所謂大師的經典照片,確實也是「不美」的,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呢?攝影難道只是繪畫的分支嗎?或是說,攝影在二十世紀初就已經離開繪畫了,我們還只能用十九世紀的眼光來看攝影嗎?來要求攝影必須「美」嗎?甚至攝影必須「真」、「善」嗎?(這些議題我在之前的閱讀心得中也有回顧到)
同步發表於我的blog:
http://tw.myblog.yahoo.com/wee-photo/archiv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