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我經常跟朋友說: "相機買二手的就好啦~" 確實如此, 只要細心檢查和耐心等待, 二手好機就是你的.
為什麼相機要買二手的? 最最最根本的是, 機身已經像電腦一樣是一種家電式的消耗品了. 一兩年前像個寶的機身, 很快就被後續機取代了. 反正二手或新機一樣能拍出好照片, 何不選二手機呢? 加上最近景氣差, 二手機替自己省錢, 也能幫取要出手的人, 何樂不為?
今天我就以我二年多前敗入的二手D70做說明好了. 可以說, 因為我很少拍照(一年也才拍一萬多張), 加上我也不是在極險惡的環境下拍照, 它今天的樣子和我兩年前拿到時是一模一樣的. (雖然我沒有要賣掉它的意思啦. )
1, 外觀良好:

外觀良好不是我們以貌取機, 而是代表前任機主有無好好保護它, 有無經常使用它. 一台處處刮傷K傷的相機, 可想見其潛在的問題可能比外觀漂亮的來得多. 而且外觀好者, 未來你要出手也不會損失太多.
2, 把手蒙皮:

把手蒙皮也是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雖然我口口聲聲說這台D70和二年前一模一樣, 但它的把手蒙皮卻真的比之前多了更多捉痕. 我後來敗的一台二手D200, 就乾淨溜溜, 幾乎沒有痕跡. 所以這個也是一個參考點.
3, 底座螺絲孔:

由於這個位置是相機上腳架時經常會碰觸的地方, 所以若前機主粗心的話, 這裡就會留下一大堆磨痕, 很難看.
4, 熱靴:

這個就比之前的重要了. 有些熱靴的接觸點變黃變質了, 不但難看, 還會影響相機和閃燈的資訊溝通, 所以越乾淨的接觸點越好.
5, 機背的LCD:

機背LCD雖然只是供拍完照後參考使用, 並不會影響拍攝, 但若前機主沒給它裝上防刮裝置, LCD刮得花里花啦的看了也不太舒服. 也有人會檢查LCD有無壞點, 做法和檢查螢幕的壞點一樣. 先拍一張全黑的照片 (鏡頭蓋不拿下來, 切換成手動對焦拍一張), 再用LCD檢視這張全黑照, 看看有無亮點出現. 如果有, 而我們放大照片左右移動時這亮點又不會跟著跑, 那就是LCD有壞點囉. 也可以拍一張全白的 (打開鏡頭蓋對著明亮處用M模式開最大光圈, 拍個三或四秒即可) 來檢查.
6, 快門數:

快門數有二重意義: 主人是不是經常使用它; 以及它的快門還可以耐多久.
一般而言快門數越少越好, 也可以賣得較貴. 除了是機主少用外, 還有一點是快門是壽命的. 一般相機可以承受十萬次快門 (官方說法). 當然有人三萬次快門就掛了, 也有人拍到十多萬次還頭好壯壯的. 要怎樣檢查快門數呢? 把筆電帶著, 安裝可以觀看快門數的軟體, 檢查相機時隨意拍一張, 然後用筆電來看圖, 像下面這張就是使用neoimaging來看圖的, 我們可以看到快次數有一萬七千多次了.
7, 感光元件壞點:
這個問題是所有問題中最嚴重的, 因為有壞點, 代表你拍出來的照片張張都會有一小"點"的缺陷. 雖然我們可以用軟體事後除掉它, 但能選到完好的感光元件, 我們為何不細挑呢?
同樣, 我們拍一張全黑的畫面, 但記得事前要將所有的機身除噪功能關掉, 免得相機把壞點的怪色擦掉而查不到. 拍全黑時可以曝光久一點, 比如三至四秒. 拍完後用電腦看圖, 將圖片放大至100%, 然後移動畫面一個區域一個區域檢查.如有發現在一片漆黑中有個粉紅色或藍色或白色的亮點, 代表那是個壞點. 越多壞點越是麻煩. 雖然說有時有二三個壞點也不礙事, 但心情就會受到一點影響囉.
8, 其他:
其他當然因為各種機種的功能不同, 我無法一一詳盡了. 比如自動對焦功能, 機頂顯示, 測光系統等等, 是否都正常? 內建閃光燈會不會正常運作? 很多, 大家可以針對不同機種先做一番研究.
一台相機功能複雜, 我這裡舉的僅此是個人有限 (才兩次) 敗二手機的經驗, 最重要還是在敗入前, 再上網查查其多的檢查項目, 以及該機種常有什麼問題, 這樣會比較安全喔~ 若這篇有什麼疏漏的也請大家多指正補充. 感謝~

也同步發布在我的新blog:
http://tw.myblog.yahoo.com/wee_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