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見以下表格,這是我用online DoF calculator整理出來的DoF表格,橫軸為對焦距離(CCD to subject),縱軸是光圈值,表格上半部是手上105mm的數值,我是印出來放在相機包中內參考用,下半部是60mm鏡頭在相同條件下的DoF數值,因為手上沒這顆鏡頭,所以只整理了一小半部做比較用

由此表可以的看得出來,在相同機身條件下:
1. 同樣的鏡頭下,景深與被攝物距離成正比,與光圈值成反比
2. 同樣的被攝距離下,鏡頭焦距與景深成反比
3. 距離對景深的貢獻度大於光圈,且實際拍照時較容易掌握
所以看起來為了更長的景深,是不是就買顆60mm f2.8 macro就解決了?不過後來想想,實際使用上來又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今天若反過來把拍攝距離固定下來,105mm拍出來的目標物因焦段關係比60mm來的大(指目標於觀景窗及相片中看到的比例),所以事實上拿105mm可以拉的遠一點去拍,得到較大的景深(在這是指拉遠個10-20cm的距離,不是指退幾步的那種),這樣裁圖下來的品質也都還很棒。所以這樣看起來添購一支60mm f2.8 macro的必要性似乎又不是那麼的高了? 雖然說直接去買一隻回來用用看就知道,不過要是發現買來後跟想像中的結果不一樣都啟不是浪費了,況且也想了解一下理論,請以把問題丟上來請大家幫我看看我這樣的想法是不是有欠思考的地方?
另外要是再買一套 Olympus four-third系統的機身加鏡頭,也有些疑惑的地方
1. Olympus 的這兩隻微距鏡50 f2 macro 1:2, 35 f3.5 1:1,又牽扯到放大倍率不一樣,似乎更難去評估,若考慮一機一鏡,哪一隻會比較適當一點,或是因焦段過短都不洽當(配合文末最下方我拍攝的主題),那O家還有哪隻原廠的微距鏡可以選擇呢?
2. 上述兩隻鏡頭配上E-3 的話,與Nikon D300 + 105mm VR比起來,對焦速度有明顯差異嗎?
3. E-3 對焦模組與D300相比差異除了對焦點密度外,精準度那個比較好?
很不好意思丟了兩個種類一堆問題出來,從DC轉至DSLR至今九個月,仍是在不斷學習的階段,問題中有什麼觀念不正確的地方也請大家給予指正,以下貼幾張過年期間拍的照片,個人除了旅遊性質的家庭照、風景照外,最喜歡拍的就是一些"正在飛行"的小昆蟲,至今成功的除了蜜蜂以外還有果蠅、長嘴蛾、蜻蜓、金龜子、蝴蝶,但除了蜜蜂外,其他的題材不但難度高而且也不容易遇到,所以照片不多,這次問了這個問題事實上也是想增加成功率的原因
這張原圖無裁切,機身銳化+6,對比 +1,RAW轉JPEG

這張經過裁切,其他設定同上張

這張蜜蜂拍累了休息一下拍拍旁邊的波斯菊,天空有用Capture NX把藍色加飽和後轉JPEG,其餘參數保持機身上的數值

這張原圖無裁切,蜜蜂正離地起飛,因為靠蜜蜂非常近幾乎是最近對焦距離,所以景深很淺,景深若能再大一點就好一些(至少前腳能清楚)

這張原圖無裁切,機身銳化+2,RAW轉JPEG,梅花要是銳化過度個人感覺花瓣會不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