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來簡單認是何為畫素
像素,又稱畫素,為圖像顯示的基本單位,譯自英文「pixel」,pix是picture的常用簡寫,加上element,就得到pixel,表示「圖像元素」之意,有時亦被稱為pel(picture element)。每個這樣的訊息元素不是一個點或者一個方塊,而是一個抽象的採樣。仔細處理的話,一幅圖像中的像素可以在任何尺度上看起來都不像分離的點或者方塊;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它們採用點或者方塊顯示。每個像素可有各自的顏色值,可採三原色顯示,因而又分成紅、綠、藍三種子像素,或者青、品紅、黃和黑(印表機中常見)。單位面積內的像素越多代表解析度越高,所顯示的圖像就會越清晰。
舉例來說EX.在100*100的圖片裡塞了1萬畫素的"點",如果同一張圖片用更高的畫素來表現的話
理論上成像會比低畫素來的更清晰,舉一個大家比較常見的例子,當我們買了新螢幕回來安裝時
假設舊的螢幕為15"解析度我們設定為1024*768,而新買回來的螢幕如果為19"時解析度不變,接上19"螢幕時依然設定為1024*768,這時我們會發現成像會變得相當模糊,(這也牽扯到螢幕的點距,但是因為我們是討論畫素,所以也就不討論螢幕的相關問題)桌面的解析度一樣,但是螢幕由15"放大到19"時我們就可以相當清楚的看見畫面顆粒變大且模糊不清,甚至會有鋸齒狀,一旦調高為1280*1024時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看見每個細節
,這就是因為78萬的發色點與131萬個發色點所帶來的差異。也可以用放大來表示
前面提到"理論值"是因為還有一些條件造成成像清晰度的衰減問題!
較為常見的莫過於"補插"技術!這類技術通常運用在WEBCAM或是DCV上較為常見,硬體補插就是說~
利用電腦運算推測每一個畫素(點)旁邊的顏色資訊進而增加照片的解析度
實體500萬~硬體補點成1000萬~其實就是把每一個點旁邊再多點一次
但是這一切都是由電腦運算的,所以實際出來的"成品"可能沒有想像中的好,實際畫素為感光元件實際可
以捕獲的光子區域大小,所以基本上我們不會去用所謂"硬體補插"的畫素~通成會用硬補插的相機~都是屬
於低品質的相機~爲了提升買氣所產生出來的噱頭~所以~如果想擁有1000萬畫素的相機~就買實体1000萬
免得到時後出來的品質比800萬還差~那時候再嘔都來不及
再來就是"鏡頭",這部品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鏡頭通常由一塊或者多塊光學玻璃組成的透鏡組,基本單元為凹透
鏡、凸透鏡,或其組合。現代照相機鏡頭還有採用非球面鏡,非球面鏡又有光學玻璃磨製非球面鏡和塑料壓制非球
面鏡之分。在成像質量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其製造成本,使用壽命有較大的區別。玻璃有所謂的透光度也稱為潔淨
度,因透鏡優劣對捕獲光子的過程造成偏光或雜訊,這也成為影響成像品質的重要關鍵
以上是以輸出成像為論點,當由顯示器顯示出來的成像則須將納入更多"條件"
這些等到有人有疑問...或是下次有想到要寫文章在來做討論吧...
第一次PO文~~在這邊下台一鞠躬....
如有錯誤請不吝指教~~感謝收看~~~

標題中提及廢物是討論一詞,可以說是極端的批評,但那只是標題,旨在希望大家能夠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