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非人之間. 沒有心機. 而令人嚮往
#1

**創作理念
1.
建築會紀錄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與思想
透過空間. 影響到後人. 而把文化傳承下來

人造的建築. 代表了人的想法.
代表人
樹則是自然界的代表.
砍樹很容易
種樹很難
所以. 在生活空間中存在的大樹. 就反映了在地人對環境的關懷.
亦是人對他人的關懷
人怎麼看待環境. 也就反映 - 人怎麼看待別人.
2.
只有人造物的環境. 只有人的意念.
只有人自己.
有我無他.

結果是污濁的空氣. 擁擠的空間. 急促的生活節奏.
你爭我奪. 令人窒息
緊張. 憤怒. 不滿. 痛苦. 憂鬱.
然後才發現自然有多重要.
人便開始留出一些空間. 種樹. 給自己喘息的空間
結果繞了一大圈才體會到
原來是老祖宗的智慧
3.
人與人之間. 礙於利益關係. 不容易真誠以對
人與非人之間. 沒有心機. 而令人嚮往
葉落. 花開. 在眼前
你不會懷疑它另有企圖
它的美 就是純粹的美. 純潔無瑕.

**緣起
[空間的和諧]這個想法. 是在拍這張的時候成型的
時間大概是08年的7月中

攝影. 對我而言. 是一個不斷向自我內心探索的過程.
不斷地問自己
"我喜歡拍的東西是什麼?"
"是什麼在感動我?"
"為什麼它會感動我?"
"為什麼我會覺得它感動我?"
"為什麼我會覺得這個東西是美的?(而不是其他A或B或C?)"
這個問題不斷的深入之後. 所思考的問題就變成了
"我是什麼?"
"我為什麼會這麼想?"
"我內心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
事後回想起來. [空間的和諧]這個念頭. 並不是偶然的發想. 而是必然的結果
內在的必然性. inner necessity
我一直認為. 這世界上是沒有巧合的. 一切都是必然的結果
看似巧合的事情
其實都是透過個人主觀意識所選擇的結果
如果不是自己內心嚮往那個畫面. 人就不會帶著相機. 不會在出大景的時候出去. 也不會跑到看的見大景的地方
看起來好像是路過隨手拍拍
其實仔細想想都不是偶然
我喜歡街上年輕女生與朋友間自然的笑容
我喜歡拍花草
我喜歡拍夕陽下城市的剪影
過去數年裡. 所有我喜歡拍攝的題材.
最終.
追本朔源.
都與[空間的和諧]這個概念產生了關聯.
原來那就是我心裡一直在追求. 一直嚮往的.

-
**附註
這次小型個展所有作品. 拍攝. 掃描. 處理. 輸出. 裱褙裝框.
都是我自己作的
場地在永安藝文館二樓閱覽室
展期1/3-1/30
木新路二段156-1號. 頂好市場樓上. 景文高中旁
交通資訊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來參觀

**注意週一和國定假日休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