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然共存共榮的生活環境,日本人稱作「里山」


3:2的相片是用Nikon D80+18-135Kit 拍的,4:3的相片是用Canon 80is DC拍的,遊記性質,拍的雖然不是很好,但卻忍不住想和人分享這個美麗寧靜的小鎮~琵琶湖畔的新旭町針江地區。

遊程其他文章及紅葉的照片我會發表陸續在我的部落格,我只選台灣人比較少去的這個點在此發表,其他點因為我攝影技術不佳就不在此佔版面了。
http://www.wretch.cc/blog/Kyoku



2008/11/13深秋時分,今天在滋賀的天氣是陰天,但我的心情就像昇上雲端之上的飛機鳥瞰大地時一般的晴朗,昨天晚上來到新旭町,原本還在計劃著要租腳踏車展開手足無措的探索之旅,沒想到民宿的歐巴將和公民館的職員聽到我們為了探訪里山記錄片而來,很熱心的推薦並幫我們聯絡了導覽人員,導覽的費用是1000円時間約1小時左右,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得到最充實的內容,而且還有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三五郎的船場,NHK當時拍攝時從這裡的高處往下拍,因為我的日語並不是很好因此不是很聽的懂,但我猜想是利用雲梯之類的高架設備去拍的,這裡的一位陶藝家很熱心的拿出里山的攝影集一邊用力(因為要想辦法用粗淺的日語說到我們聽得懂)的解說著。




高齡89歲的三五郎先生因為腳痛,已經沒辦法下水去補魚了,因此船上也積了一層的落葉,真令人擔心,還好當地人說三五郎的身子還是很硬朗。



三五郎先生會將多出來的魚放在這個盒子裡與當地的鷹及蒼鷺(あおさぎ)一起共享魚獲。



整理魚獲的籃子裡也積了不少的落葉了。



三五郎先生會將魚簍放置在這些蘆葦底下,讓魚自已游進去,主要捕獲的有鯉魚和鯽魚,三五郎先生會將鯽魚用鹽和米飯醃漬六個月做成壽司。





接下來歐巴將說要帶我們去找三五郎,真的讓我們喜出望外,之前看過不少日本人去針江,也有不少參加里山的體驗營的,並不是都能見到三五郎先生。帶著緊張的心情到了三五郎先生家門口,歐巴將大聲喊著「三五郎さん」,是的,當地人並不是叫他「田中さん」而是直接叫「三五郎さん」,讓人聽了覺得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歐巴將熱心的跟三五郎生說明我們來自台灣。



或許是我們太緊張了,杵著拐杖走出來的三五郎先生讓我們感受到一股壓倒的氣勢,但過不久就被三五郎先生親切的笑容消除了緊張感。

這是三五郎先生家裡百年歷史的かばた,能親眼見到真的是太令人感動了,不過並沒有看到蝦虎魚,可能還要再冷一點蝦虎魚才會游進來避寒吧!



夏天時三五郎先生會把蔬果放在かばた裡面冰涼。



與三五郎先生的合照,我的表情有點僵硬,不過實在太高興了。



三五郎先生家後門出去的景像,這條小渠會連到三五郎家裡的かばた。



三五郎鄰居的菜園,日本很多的柿子樹,到處都可以看到柿子樹和吊在窗下的串柿。



かばた與外面渠道連通的地方,可以看到鯉魚進進出出的游著,這些鯉魚扮演著清潔河川的重要角色。




小渠道外面其實還有欄杆圍著,因此鯉魚並不會游到外面去,但蝦虎魚卻能穿過欄杆游進來避開嚴寒的冬天。





渠道會一直連通到外面較大的水道。



三五郎先生家後面應該是醃漬的醬菜吧!



那條小渠道會連通到這條水道,這條水道還會再連到更大的水道,最終會連通到琵琶湖裡。這條水道上有很多的かばた可以觀賞。



水道裡也有不少的鯉魚,鯉魚已經是當地人密不可分的生活中伙伴了。



かばた有分為像三五郎先生家中的「內かばた」和可讓好幾戶人家共用,設在屋外的「外かばた」,這兩個都是外かばた。





其中這個外かばた裡面的鯉魚都很大隻,是相當於人類80歲的高齡的鯉魚,可惜我不能放東西比較,看照片看不太出來實際大小。



這個かばた的泉水是天然湧出,水可清爽可以直接拿來喝,可多外地人會來裝回去喝。



導覽的歐巴將有發一人一個竹筒給我們,這個竹筒現在就派上用場了,可以裝水來喝。



這種天然湧出的かばた當地有好幾個,當然,每個都可以自由的飲用的。



這條更大的水道就是著名的梅花藻生長的水道,不過其實梅花藻也生長在當地其他很多小水道裡,但這裡長了很多,當地人每年八月就要大家一起聯合下去清裡水道,以保持水道的清潔和暢通。



因為時節不對,所以梅花藻都謝了,梅花藻稱作「ばいかも」。



不過仍有少許的ばいかも開著最後的小白花,我把他想成是為了迎接從異國而來的我們所盡的地主之宜。





除了盛名的ばいかも外,旁邊的不知名小花其實也很美的。



當地一個很大的湧泉「龜池」,歐巴將說以前這裡有烏龜,但現在已經沒有了。



雖然現在沒有烏龜,不過水仍然豐沛的湧出。



旁邊小水道裡可以看到記錄片另一位主角蝦虎魚的身影,因為拍得不甚清楚,所以我用紅線圈起來。水道裡還有許多的小水螺,是螢火蟲幼蟲的食物。




吃著飯粒的魚,不太清楚是什麼魚,我猜想是鯉魚的幼魚。



最後要離開前往京都前我用水壺裝了滿滿一壺的湧泉帶走,據說拿來泡茶或咖啡會很好喝,雖然旅程沒有機會泡咖啡,但這壺水為我後面旅程解了不少的飢渴。
2008-11-23 11:47 發佈
真是令人嚮往的生活環境
+5分給您鼓勵鼓勵
好文一篇
わが修練の成果を見せてやろう… いくぞッ!! 神鳴明王剣ッ!!
這樣養魚才是我的理想呀
想不到在日本仍有這樣的社區
讚!
好棒

我看過這部紀錄片
很羨慕樓主實際看到場景

這輩子在台灣大概看不到這樣的情境了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202/
這部紀錄片在NHK有看過
之前公視也有播好幾次
不錯看
映像詩-里山「命めぐる水辺」
真的很漂亮,是我嚮往的"故鄉",可惜在台灣的話,那些鯉魚都會被吃光光吧?
想跟日本一樣擁有與自然共存共榮的生活環境....
到世界末日之前都看不到吧?
首先感謝各位大大的加分


沒有錯,小弟就是看了NHK的記錄片「里山」後就很想去當地進行探訪,有幸在今年終於可以成行,
相信有不少人曾在公共電視或是NHK或其他的管道看過此記錄片,因為這部記錄片得過很多獎,所以
很多地方都有播放過,而觀賞的人大多都會被記錄片裡人與自然共同分享的環境所震懾,其實小弟在
安排這個行程之前搜集了很多的資料,也對里山記錄片裡所述的琵琶湖週邊的一些生活有不少的認識
,在「里山II」裡面所介紹的新旭町針江地區,其實當地人也是經過很大的努力才能達到這樣的環境
的。


在關西的公式網站有介紹到針江地區的河井(かばた)文化。

針江地區的河井文化

裡面有提到:
在80年代,受泡沫經濟的影響,亂開發利用土地的現象也波及到過這裏。混凝土的灰塵等污染了水質,導致河裏的魚接連死去。這時,每家每戶父母教育孩子,婆婆告訴媳婦,大家齊心愛護水源。土地開發一結束,清澄的水又開始流淌在針江。
(若看日文的關西window網頁有更多的琵琶湖介紹,看懂日文的朋友不妨直接看日文版的網站)


這些事情並沒有出現在記錄片裡,一個好的環境若沒有用心的去照護去維護,破壞只會在一瞬間。聽
說在公共電視播送時後面有一些學者的講評,不過我沒看過,不知講評的重點為何,但我想大部份的
人只要看過記錄片自然而然會產生共鳴並響往這樣的生活,然後就會去思考要如何做才能創造出這樣
的環境,能夠引發觀眾的思考這就是此記錄片能引起如此大的回響最厲害的地方了,而且當搜集了資
訊之後就能體會到,其實我們也都「有機會」創造出更好的生活環境的,因為,他們也不是什麼事都
沒做就有好的環境,也是靠著努力才達到的。
mkkii wrote:
3:2的相片是用Ni...(恕刪)


日本很多地方還是這樣在河裡養鯉魚的窩,
例如合掌村白川鄉也是這樣的!! ^^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