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感光元件有"相互則不軌"嗎?

在一些前輩與書籍中得知底片有相互則不軌特性

請問一下數位感光元件(CCD,CMOS)有這個特性嗎?

謝謝~


PS:相互則不軌簡單說就是如曝光超過100 sec , 曝光時間要x2
2008-10-04 18:4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數位感光元件
一般以相同的底片,在相同條件下拍攝經測光後,
當光圈開大一級時,快門也要調快一級;
若光圈縮小一級時,快門則要調慢一級。
此種光圈與快門之間雖然產生了變化,
但是其曝光值 ( EV ) 並沒有改變的現象,
就是所謂的" 相反法則 " ( Reciprocity law ) 。


現在的底片在快門設定在1秒~~1/4000秒之間曝光,都能獲得正確的顏色。
但是快門速度低於1秒或高於1/4000秒時,將會產生不正常的色偏現象。
而拍攝針孔照片時,曝光時間絕大多數都是超過1秒的!
這種會讓正確的顏色產生不正常色偏的現象,
稱為" 相反則不軌 " ( Reciprocity law failure )
又稱為" 倒易效應 失效"或稱為" 倒易率失效 " 。

另外補充一點
數位相機上似乎不存在"相反則不軌"的問題
那是因為CCD 的設計跟銀鹽粒子的化學反應完全不同!

==================================
以上在某無名找到的, 希望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http://www.wretch.cc/blog/pipemore7/3166301
i style,my style。
簡單的reciprocity law failure直譯意思就很好懂了: 相互性原則失效.

http://en.wikipedia.org/wiki/Latent_image#Reciprocity_Law_Failure

什麼和什麼相互? 光圈和快門的相互性.
在極快速的強光下, 和極弱的微光下, 無法像一般曝光(有人說是1s~1/1000s)一樣,
可以用不同的光圈和快門組合來達到一定的入光量.

我拍夕陽落日的情況, 確實會有些影響, 比如地物往往要多曝個0.7至1EV才會準確. 可能是個人喜歡明亮一點的地景吧.
當時這個名是指銀鹽在極短促的強光下或極弱的光線下, 無法有效轉換成成像的元素. 在電子感光元件上應該沒差囉~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相反則不軌,或稱倒易效應有個前提,就是

傳統感光材的"感光材料特性曲線"

至於數位CCD等,根本不是"曲線"而是"直線"

也就沒有這種問題
謝謝!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