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g740 wrote:請問各位網友 ,手機常看到的像素合併技術,是要做什麼用的,是要提高單像素進光量,還是會讓照片亮度變亮 ,抑或是減少雜訊呢? 都會進光量在取景的時候就提光了,不只拍的照片提高這技術主要還是要配合疊圖,提高照片亮度跟減少雜訊才會好用
Xiang740 wrote:是要提高單像素進光量,還是會讓照片亮度變亮 ,抑或是減少雜訊呢? 都不是,主要是噱頭與廣告效果。比如手機那麼小的感光元件,本來有八百萬像素就很吃力,原生畫質就很不好了,但為了[市場需求]———大家都在拚像素總量,所以就把CMOS更細分、作成三千二百萬像素,好藉此在像素總量勝過別人(反正很多顧客喜歡數字越大越好)。然後又再發明一個[像素合併]的"偉大技術",讓你聽起來感覺很厲害,其實就是又把三千兩百萬合併成八百萬像素讀取,猶如一塊豆腐切成四塊再合併成一塊,藉此又說自己的像素面積大,在進光量與躁點的表現"又勝過"別人。反正各家使出渾身解數就是要讓你相信:要比像素多的...我贏,要比亮度與躁點的...也是我贏,那就對了。生意人很會玩"分解組合"的技巧與話術,有商機嘛~很多人也覺得爽,無可厚非。**以上例來說,如單看"由3千2百萬像素合併成8百萬像素"這一點,在畫面亮度與躁點表現方面,是會佔些便宜的。因為這些物理性質與像素面積(受光面積)有關。**這種技術也要付出代價,就是複雜的布線與耗電、更易發熱。還好手機CMOS小好處理,如用在大面積的相機感光元件上,只怕熱躁點與耗電散熱的副作用就更不好處理了。
銀★Club wrote:鏡頭進入感光原件,進(恕刪) 這標題就是問這技術做什麼用的呀最終結果就是進光量大幅上昇imx586以上,光是取景就讓人驚豔了這技術,已被常規使用,很多預設就是多合一要用原本的畫素去拍照,還要特別用一個獨立出來的功能去拍很多旗艦機都是1200萬,其原生就是4800萬
我比較推6樓7樓的論述總面積一樣大,進光量都一樣把大象素縮小然後又運算合併起來進光量就算變多嗎我覺得變四象素是能得到更細點的顏色去分析整張圖再經過現在的運算技術去合成反推取得更真實或更脫離現實的照片的確就像是豆腐一說為了取悅愛高畫素的人們又不得已為了畫質再包裝合併運算也算是另類的發展出另一種模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