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發色一文
越來越疑惑了
我也是從底片時代全機械機身過來的
說真的放下相機很久
對數碼相機認知不多
從前相片色調影響最大的自然是底片
在數碼時代
有電腦後製
我就有點搞不清楚了
在今天數碼時代
一張相片的好壞
撇除技術問題
究竟是相機重要還是鏡頭重要
甚或只是後製功力重要?
看到很多人認為後製可彌補器材大部分的不足
我是後製的外行
但工作關係也知道電腦可修補很多照片瑕疵
但是否足以填補高階低階機身與鏡頭的差別?
只以本身立場想
沒多少人這麽傻
花大錢去買高貴的鏡頭機身
追求僅一丁點的差異吧
我不是高貴器材主義者
追求的只是夠用就好
也不會老拿100%裁切去看
對一般用家
我覺得是沒有意義的
我目前的的疑惑
數碼攝影
究竟什麽最重要?
時代是進步的
底片時代那一套
不能全部套用
寫這麽長
是真心請益
尋出數碼時代的方向
誠意請各位指教
我個人認為....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固然拿平價化的數位機身跟鏡頭拍完
只要有時間 只要有耐心 加上天生的美感天賦
可以靠後製慢慢調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但有些拍攝當時的瞬間 如果失誤了
是後製沒辦法救回來的啊~~ (例如追焦能力不足造成的畫面主體模糊)
為什麼高檔的機身或鏡頭要賣這麼貴?
它也許提供更快的快門讓 "有需要的人" 不用為漏失瞬間的畫面無法凝結而扼腕
它也許提供更高的 ISO 讓 "有需要的人" 不用為過低的環境光源徒呼負負
很高檔的機身 很優的鏡頭
說穿了就是讓 "有需要的人" 不用在拍攝的當下顧慮太多或被機台功能限制太多
或者也可以說 可以減少後製所需要的時間 儘管後製並不能 100% 還原拍攝當時所喪失的細節
回到現實面, "有需要" 跟有相對負擔的 "經濟能力" 並不能畫上等號
我輩中人大抵是在"預算"跟"慾望"之間取得一個自己能接受的平衡啊...
以上是個人淺見, 如有不喜, 請見諒!
Everything is nothing ............. without love.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