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1.你認為何謂影像的美學?2.你覺得有哪些有趣的作者.藝術家是有美學的影子或元素的部分?3.你覺得關於美學有哪些有趣的資訊?以下亂找的資訊交流美學的資訊【民視台灣學堂】哲學談,淺淺地: 什麼是美學? 2017.8.11—沈清楷、葉浩、吳豐維 \ 來賓:楊植勝 https://youtu.be/wk22PnxHUgI 【民視台灣學堂】哲學談,淺淺地: 美與藝術 2017.8.18—沈清楷、葉浩、吳豐維 \ 來賓:楊植勝 https://youtu.be/sXBdmWTt0jA 到當代有看道美學的影子Feist- Inside and Out https://youtu.be/NmG0sPyZJBg Leica "100" via La Vida Leica (lavidaleica.com) https://youtu.be/DMkQQSt6d8s En Dansant Sur la Terrasse https://youtu.be/vJWnqNFZ5Z4 Bridal Eternal Promise https://youtu.be/QcUgSKIar_Q Grimes - Vanessa (Official Video) https://youtu.be/2-aWEYezEMk Chet Faker - Gold (Official Music Video) https://youtu.be/hi4pzKvuEQM 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 2 innocence https://youtu.be/c6fg4GVqpAk i just wanted to destroy something beautiful... https://youtu.be/HSFWeiNeJPc Jamie xx - Gosh https://youtu.be/hTGJfRPLe08 Pina - trailer italiano https://youtu.be/HWBYup8K5kg Keaton Henson - You https://youtu.be/f2fCcggNkTs Keaton Henson - To Your Health (Channel 4 version) https://youtu.be/gxDvUsZsWDo Feist - My Moon My Man https://youtu.be/ltYq-jalYm0 The Fall Trailer https://youtu.be/IwsYyRc9j4g
審美觀[二].相機使用久了.難免會有一些傷痕.有時一不小心.還會碰傷.摔傷.相機因此凹陷.變形.甚至破損.以前的機械相機.金屬打造.受傷也無舍大礙.雖然心痛不已.還是能夠修理一下.繼續使用.我曾經收入一台M42接環的PRAKTICA MTL3機身.閃光燈插座前面的五菱鏡部位.因撞傷裂開一條縫.因為相機的功能還算正常.可以拍照.拿回來之後.我用底片盒撕下一塊蓋上.然後再以黑色膠帶貼好.如此一來.克難包紮好.變成壹台完好的相機了.相機好不好看.並不重要.可以拍出好照片.才重要.2011/5/18[舊文整理].
藍曬圖運用在影像創作.2011年台電贈送客戶的月曆.七月份的照片是[藍曬圖的驚艷].這張照片的背景是一張大圖.是以藍曬圖作為裝飾.前景是參觀的人群.因為這張晚間拍攝的作品.刻意呈現主題藍曬圖的地景藝術.剪影式的人群.有畫龍點睛之妙.光與影的配合.產生迷人的景象.因為很久沒有見過[藍曬圖]的工程圖片.如今看到這張攝影作品.讓我觀賞久久.繼而想起以前台北市信義路3段[大安高工]校外一帶.曾有許多的曬圖影印店家.如今大多已消失不見了.這種建築工程所用的藍曬圖.如今運用於景觀裝飾.帶來一種全新及特殊的藝術呈現.也吸引民眾的觀賞.2011/7/20[舊文整理].
老何2738 wrote:殘破也是一種美學喔.有人說過.這是一種反美學.以上參考....(恕刪) 殘破也是一種美學喔?可能這對你而言是反美學,但探討反美學這件事議題很龐大,應該要在嚴謹的提出資料.文線等...來討論這樣比較有趣,太過簡化很難探討深入的議題 你有空你可以看一下 中譯:反美學:後現代論集 The Anti-aesthetic: Essays on Postmodern Culture
winwmv wrote:美學? 也許可以先從不美的角度來談會比較簡單點.....(恕刪) 個人認為有些議題無法簡化或簡單的探討原因如下(但我們彼此之間可以交流有趣的意見和想法這樣的討論才會有趣) 迎向懷疑.啟蒙與反叛的年代」是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策畫的線上書展活動,在讀冊網頁上已經是全文版型 2017 。 http://www.taaze.tw/static_act/201709/philosophy/index.htm 以林靜君 南港高中 思辯之必要 2017 ,詰問之必要高中生讀哲學卻有必要。與哲學原典搏鬥,到了高三,我們終於開始閱讀哲學原典。 長久以來,台灣的教育現場有一種東西很好用,但殺傷力也很大,那就是教科書。各出版社根據教育部的課綱編寫教科書,輔以教師手冊、習作以及各式測驗卷。在進度與成績的雙重壓力下,現成的系列配套確實是老師可靠又方便的教學資源。然而,其殺傷力在於,學生可能會誤以為教科書上經過編纂的內容就是全部的知識,也可能會把教科書的編排方式當作知識的學習步驟。畢竟,那就是他們要衝刺的考試範圍啊。但事實是,嚴格來說,教科書就是一種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