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出門時宜蘭下大雨,到台北時雨勢也不小,我穿著雨衣、雨鞋前往報到會場。拿到第一題題目時,打開背包準備拿相機時驚嚇到,背包裡都是水;原來水壺蓋子壞掉了,背包變成水包;幸運的是,我為了預防大雨把器材弄壞,事先有用塑膠袋分別包著相機、衣服、毛巾、鏡頭、電池,所以我只把水倒掉,就無損失的繼續比賽。
本次攝影馬拉松我準備了:
1.單肩側背包:方便隨時拿取或下大雨收納相機。
2.相機:Canon EOS M + 18-55 KIT 鏡。
3.電池:一顆原廠、一顆副廠。
4.SD卡:32GB *2 / 2GB*1;32G是拍照用,2GB是挑好照片,交付給比賽工作人員用。
5.充電座:怕電力不夠,吃飯時間空檔跟店家借插座趕緊充電一下。
6.鋼製水壺:350ml,水喝完了可以在7-11補熱水,或是警察局補冷水。
7.手機:可以收到官方發送的下一關卡題目,也可以查google Map,順便打卡讓家人知道我的平安。
8.筆電:老筆電一台,內建了SD讀卡機,先鎖在捷運置物櫃中,最後一關拍攝完畢後才拿出來挑選照片用。
9.交通:Canon會發送一卡通,我用一卡通搭捷運與租借Ubike當比賽中的移動工具。
10.雨具:達新牌連身式機車雨衣,與長筒農用雨鞋,來自宜蘭的我,都是這樣擋雨的。
比賽當天,跟著在地的攝影好友 Peter 一起參賽,他怕我在台北迷路,一路陪著我,真是超感激的。因為我的步調比較慢,也拖累了他的拍照步驟與心情,真是抱歉。下次去台北好好請你吃一頓。也感謝 Roger (沒抽中參賽資格),也是一大早就到報到會場給我們打氣,得獎這頓飯一定要給你請,才能有始有終。
比賽心得分享:
一定拍RAW+JPG。因為能放下一切、專心一整天拍照的機會不多,藉由主辦單位的題目,在行進/推進中,會發現與平時截然不同的視野,我都會藉此多多拍攝下來,也許哪天這些沒有投稿的照片,能在另一個機會有所展出、發揮。
第一題:自然視界
取景場地:內湖內溝溪生態步道。平時的我有在走林間步道,所以一拿到題目時 Peter馬上提議去內湖拍,這地點的題材確實對題目容易有所呼應。
拍攝技巧:每一單張的主題要明確,主題表現要儘量佔滿畫面,不必要的就不要拍進來。我花最多時間構圖的是拍一隻蝸牛,我光拍牠就拍了大約40~50張~~~

第二題:傳統與現代
取景場地:大同區迪化老街。其實我有點小迷路,但是老街裡新舊鋪陳的元素超多,迷路也是發現另一世界的好運氣。這題我想所有的比賽選手都發揮的相當好。
拍攝技巧就是:厚臉皮。我厚臉皮的開口跟店家借拍鐘、老武車(單車),老街裡新舊之間的元素太多,只要夠厚臉皮,應該會拍到手軟。我拍了超多組,最後選了四張交出去。

第三主題:我的希望
取景場地:寧夏夜市與台北市政府周邊。
拍攝技巧:等待,一張覺得OK的照片,有時需要點時間去等待,我等著垃圾車/海報文字與人物落在一個剛好的畫面。我等著小孩與媽媽上到台階拍出剪影。我等著義賣餅乾的小孩空閒下來,買幾包餅乾並且跟他合拍了幾張,離去時一直感謝他的付出與努力,餅乾粉好吃。

作品可以到Canon攝影馬拉松官網看看
12月23日是公布名次的大日子,現場陳列的大張作品,相信我,都是讓我點頭如搗蒜的極佳作品,尤其是輸出後放大看,更加震撼。
非常幸運的拿了個二獎回家,隔年也前往新加坡、日本參與CANON亞洲盃比賽。
我會在另一篇文章,分享給大家亞洲盃比賽的過程與心得。
但以上的獎品對我而言,都不如下面這張集結各攝影大師的簽名,這張是無價之寶壓~~~~太開心了!!!灑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