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一直以來看了不少的照片,看了不少的攝影書,
發現有些照片真的就是像書上說得那樣構圖,但很普通;
有些照片只是隨拍而已,卻能拍出那一份美麗。
暫且不談FF的好;底片機的味道;鏡頭的解像度、發色。
一張好得照片,難到少了底片味道或是鏡頭的發色淡了些,就變成了張爛紙了嗎?我想不是吧~
所以我想知道,一張好的照片,究竟有那些構成的要素呢?
像是LOMO機,多了大家討厭的暗角、粗大的粒子,不用刻意的構圖,有些照片拍出來就真的會讓大家覺得很美,呈現出另一種感覺。
所以現在我覺得,也許好的照片就是好,不必要做過多的解讀,只要去感受就好了吧。
我也不太敢,從昨天就看完此篇,因為我很新手

我想老話應該就不用講了 > (自己喜歡的照片就是好照片)
我目前是無法掌握測光,晴天、陰天、雨天、夜間,ISO設多少、光圈、快門、都是靠相機判斷,和指示表...
但是我覺得一張"好照片"構成的因素太複雜,每個細項都可以延伸出很多討論,
所以我自己的標準就是慢慢進步,多拍多看多參考,覺得拍的高興無遺憾,滿意就尚可了,
相信除了部份硬體限制,還有技術、天氣、空氣、運氣、態度、心境... 等等好多因素都可能影響照片
實在太複雜,也是拍照的迷人之處,希望大家切磋切磋^^
PS.樓主我覺得您的照片很好啊,我看了就很喜歡
太好了,改在01教召30天......
小RayRay wrote:
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一直以來看了不少的照片,看了不少的攝影書,
發現有些照片真的就是像書上說得那樣構圖,但很普通;
有些照片只是隨拍而已,卻能拍出那一份美麗。
...(恕刪)
公認好的照片, 當然是有原因的, 要拍出來也要有好方法.
如果拍每張照片用幾種構圖法去套就能叫做好照片, 那根本就不需有攝影學校的存在,
也不需要有視覺心理學這種課了.
要想拍出好照片, 按部就班的話, 得要先學會"看的方法", 加上自己的角度觀點,
再加上所謂的構圖, 然後是基本的技術(光圈快門鏡頭焦段... etc),
才有較大機會形成所謂的 "好照片".

真的有心要學會看, 跟你分享我上課的參考資料: Semiotics for Beginners
隨拍也會有好作品的原因很簡單,
因為沒有多想, 有些照片它會很貼近你腦中的原意, 也就是被攝體給你的直接共鳴.
如果剛好構圖和基本條件也不差, 好照片就出現啦~~

可以參考我下面這張土耳其的隨手拍, 我自己很喜歡, 沒看觀景窗, 憑直覺按下, 只拍一張:

真的還有興趣, 就請你貼出兩三張照片來討論, 我們可以互相討論為什麼他們是好照片,
或為什麼不是.

若魚攝影工作室 - http://blog.xuite.net/quasi.fish/blog
有的人喜歡把圖修的很夢幻,有的喜歡終於原味
我本身不修圖,因為曾經為了想要討閃光的讚賞,不管是她的照片或是風景照都修的很漂亮
貼上網大家也讚譽有佳
但她就說了:「好假的顏色,我還是比較喜歡沒有修圖的樣子!!」因為她的臉有些不明顯的班,修掉後她反而覺得不像她自己了。所以就再也不修圖,返樸歸真,自然就是美
所以我自己覺得要拍出一張好照片
三大要件:1、構圖。2、多拍。3、運氣
拍個幾百張一定有幾張你會喜歡的。像有時候拍風景,如果沒有把握就用包圍暴光,然後每個角度或焦度都給他拍個幾張。至於運氣,像風景能不能出現大景就真的要靠運氣了,我為了拍星空跑了三次山上才拍到前前後後就過了半年。
又像下圖,我去拍舞台表演,拍了三百多張中,覺得喜歡的大概只有十幾張,但有這十幾張就很滿足了。
這是我蠻喜歡的一張

所以想拍出好照片,構圖、勤拍、好運氣。
而是內容
就像小孩的相片吧
每一張在父母心中都是最好的相片
情人的相片也總是美好的
但是這些相片在普羅大眾看來是好的嗎?不一定吧?
當然,我們可以說攝影不需要那麼大壓力
我絕對贊同,不過這並不影響我認為內容才是決定相片好與壞的關鍵
只是相片本身是少數人認為的好或是大多數人認為的好而已
大師的作品之所以感動人心
因為內容是大多數人有的共同經驗
所以一般人都可以藉由作品而感動
內容如果只建立在攝影者本身的經歷上
觀賞者沒有類似體驗,那麼怎麼能指望觀賞者會被感動呢?
此時對於觀賞者來講,這也就是一張普通的相片了
儘管曝光美,構圖佳
曝光,構圖只不過是一種表達的手法
如何恰當地將好的內容呈現出來
所以內容我認為才是好相片的關鍵,因此柯錫杰大師才有"心的視界"一書
為了培養對內容的素養,書中提到各方面知識的學習
各種藝術的涵養
像是繪圖 戲劇 歌曲 詩詞等等都需要涉獵
當然,這是只有志於大師之路的人所要努力的目標
普羅大眾其實只要認清自己想要的內容是什麼
拍下那些內容,就是好相片了
p.s. 我自己也在努力提昇自己的涵養中...

https://www.bagusintl.co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