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空、相同意志

 
MY;INSTAGRAM ; FLICKR ;BLOG
 

世上永遠不會有兩張一樣的照片,即使是相同的角度,相同的背景亦同,攝影是需要時間來參與的複雜媒體,在按下快門的那刻,留下的永恆其實不是畫面,而是攝影者的起心動念,在歲月巨輪的轉動下,畫面的力量會慢慢的展現出來,但隨著時光的消散,許多事物終究會消失殆盡,最後會像沒有存在過、像風吹過草原一樣,什麼也不會留下,就如同台灣的特有文化「眷村」…


攝於2011年8月(左營崇實新村)FUJICA ST701




攝於2014年5月(左營崇實新村)PANASONIC LUMIX GM1

 
MY;INSTAGRAM ; FLICKR ;BLOG
 
2017-11-22 20:29 發佈
一九八一 wrote:
攝於2011年8月...(恕刪)

也許這些事件.

都是開發短見.

為有利的商機.

難免拆除古蹟.

老何2738 wrote:
也許這些事件.都是...(恕刪)

是不是古蹟,這很難認定
但是母校前的這個眷村
有我滿滿求學時的回憶

一九八一 wrote:
攝於2011年8月...(恕刪)

再仔細看一次.真是巧.

樓主前後所拍攝的相機.

正好我都曾經用過拍過.

以上.

老何2738 wrote:
也許這些事件.都是...(恕刪)

文化價值認定!不是看熱鬧的人在說的
樓主的用心,令人感激
問題不在於是不是古蹟
問題在於我們的教育,對於美學、文化、傳統、環境工程,從來就完全不當一回事。

底下這個場景,是我內心感到震撼的畫面之一。
在義大利,古蹟是完全溶入生活的,並能教化下一代培養出不同種的能力。

MiPiace wrote:
樓主的用心,令人感...(恕刪)

老舊社區.可以活化再利用.

增加觀光的價值.更有商機.

以上參考
老何2738 wrote:


老舊社區.可以活...(恕刪)

表面看,是如此。
但觀光價值那能單獨存在。
你太天真了。
沒文化、歷史底蘊的綜合連結,近場幫襯,那來價值產生。
台灣太多所謂老舊社區活化,就是像你說的那表面的理解,就幹了,都難逃失敗命運。


一如我們喊得震天價響的產業升級,成功的原因何在?成功者幾兮?又為何失敗?




不同相機,不同角度拍的.

只是想表達同樣的景,不同時空,氣候條件所呈現的差異.

環境改變的速度,比我們想像的還快.



2003大叔 wrote:
不同相機,不同角度...(恕刪)

很多因為時空的轉換.

一些建築產生不同的命運.
*******************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