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了解攝影

“For children are innocent and love justice, while most of us are wicked and naturally prefer mercy.”― G.K. Chesterton(1874-1936)。孩子們天真無罪,因此熱愛公理,而我們大多數是邪惡的,自然喜愛寬容-卻斯特頓(1874-1936)。
了解攝影
?
了解攝影
Original Video of Nick Young Meme。
 
了解攝影
 
如何了解攝影這件事以下你的看法是甚麼呢?(關於了解攝影術/影像的起源到當代脈絡/觀念/現代文化/美學解析?)
 
William Powell,1819-1909,Frith: A Private View at the Royal Academy,1881。1881年的學院展私人參觀日。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Frith_A_Private_View.jpg
了解攝影
 
jean-antoine,(gersaint畫商),lenseigne de Gersaint,1721,(oil on canvas),163X308cm,schloss charlottenburgberlin。
 
了解攝影
  
Foreword/序言。
 
 
 過去的傳統理論.定義等....無法滿足當代創作.社會科學.藝術.教育等..的多樣性的問題。會啟發會問這問題的來源是這本書Suspensions of Perception/ Jonathan Crary/1999 年/簡譯是知覺的懸置 注意力、景觀與現代文化。還有在台灣奮鬥熱愛影像/攝影的研究員/藝術家/不同的老師等。以及走向學術.創作.研究.申論的人是一條不歸路。
 
以及
 
要寫本好書.好文章.好作品等...可能要像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的三種境界。
 
 
 了解攝影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莊國榮 行政法 2版,2014)
 
https://lawworld-free.com/%E6%9C%80%E6%96%B0%E8%B3%87%E8%A8%8A/
 
了解攝影

 
請教3個主要問題。
 
1.
不再國內/外的體制學院中如何在體制外的方式更了解/學習到攝影術/影像的起源到當代脈絡/觀念/現代文化/美學解析?(這問題有點龐大,沒有一定的答案就互相學習/交流給意見都好)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2.
攝影這個媒材太不可思議,它很雜包含與繪畫的互文性/觀看方式/建築/時間/空間/觀念/曖昧/紀錄/真實/抽象/哲學/連續性影像/動態影像/科學/醫學/解剖/藝術等,脫離不了攝影為仲介的相關脈絡/起源會推薦哪些/學術/學者/網頁/方法/課程/書籍/關鍵字/軟化文獻等或其他推薦相關專書?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3.
在台灣有類似Jonathan Crary的學者很熱情的去解析/軟化/研究/蒐集相關的視覺經驗/感知/景觀/現代文化/藝術/美學這方面的人嗎?(盡量是淺顯易懂/有關鍵字對比等)Jonathan Crary是很有熱情的學者,他選Kaiserpanorama(德文)/譯魔術幻鏡的觀看者,當書面介紹感知很有道理。你是怎麼學習攝影的呢?平常你關注有趣的網站.作者.資料.資源是?
 
Suspensions of Perception/ Jonathan Crary/1999/PDF檔。
 
https://monoskop.org/File:Crary_Jonathan_Suspensions_of_Perception_Attention_Spectacle_and_Modern_Culture.pdf
 
了解攝影
 
知覺的懸置:注意力、景觀與現代文化,語言:簡體中文,頁數:500,出版社:江蘇美術出版社,作者:(美)喬納森·克拉里,2017。
 
了解攝影
 
Two views of the original Kaiserpanorama,Berlin, 1880s。
 
了解攝影
 
buck morss 1991/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p82/viewers at a panorama from s buck morss 1991 the dialectics of seeing walter benjamin and the arcades project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p82
 
Kaiserpanorama(德文)/譯魔術幻鏡的觀看者。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aiserpanorama
 
了解攝影
 
The Kaiserpanorama, 1880 。
 
了解攝影
 
(Figure 1: Plan and cross section of the Kaiserpanorama, from Fuhrmann’s 1890 application for a British patent of the kaiserpanorama.(1))
 
了解攝影
 
----------------
 
contents/目錄。
 
很想更了解攝影以下是個人的體會/觀察/整理的。或你有其他對於攝影有趣想法或其他你喜好的攝影師.筆記等你不介意分享的話。
 
1.以美學/哲學/觀念/解析的方式去了解攝影。
2.以社會的物化方式觀看靜態/動態雕塑了解攝影。
3.以科學/工具的方式了解攝影。
4.以報導/紀錄的方式了解攝影。
5.以實驗/錄像/裝置的方式了解攝影。
6.以商業的方式了解攝影。
7.以劇情片的方式了解攝影。
8.以幻象/錯視的方式了解攝影。
9.以影像機器.機器影像的方式了解攝影。
10.以純藝術的方式了解攝影。
11.以動畫.漫畫.繪畫.音樂的方式了解攝影。
 
------------------
  
進入有限找到的資料和觀察到的細節部分。以下是以觀念化為主,通俗性.當代性.實驗性.哲學性等..方式為輔。以清淨不同面向的方式去了解攝影不同的擴張.可能.例子.媒介等..。
 
虛擬推論(pseudo-deduction),意謂大前提錯了,之後的推論,自然一錯再錯。就像紐扣扣錯了,剩下的全錯了。國民黨員毛澤東,頁17,2014。
 
 
全世界受苦的人,時間的本質是不可逆的。
 
 學習者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他說文本不僅曾這樣形容藝術品的特性:「一個多度空間,由各種非原創性的文字交織、撞擊、融合」。文本是從無術文化中心帶來的引言編織物(tissue)又說「文本是各種同時期與非同時期的引文、文化語言、典故、迴響的交織,是如同立體音響(stereophony)的組成」。
 
參見
 
(<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146頁)。
了解攝影
 
劉紀蕙《文學與藝術八論──互文.對位.文化詮釋》,台北:三民書局,1994 年,頁 2-3。
了解攝影
 
1.
 
以美學/哲學/觀念/解析的方式去了解攝影。
  
 
 
Oath of the Horatii,Artist Jacques-Louis David,178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ath_of_the_Horatii
 
哲學的化身Jacques-Louis David藝術中的身體表現(西洋藝術史叢刊1,身體變化:西方藝術中身體的概念和意象,主編:曾曬淑,出版社:南天書局有限公司,出版年月:2004 年 5 月,p69.70)
 
David在1780年代早期的繪畫呈現一個身體符號和意義的新系統,挑戰了她所師承且當時風行的古典畫洛可可美學,著名的Oath of the Horatii即為顛峰之作。他對於雕塑的研究.啟蒙時代科學和醫學文獻中的身體觀.diderot(狄德羅)的姿勢理論,皆影響他發展一個強而有力的人體形式美學,而在這個新美學中身體的所有元素皆散發著意義。(d.johnson corporality and communication:the gestural revolution of diderotdavid,and the oath of the horatii,in the art bulletin 71,march 1989,pp.92-98 )
 
他在1780年代的繪畫裡,富於表情的身體不僅傳遞故事,亦溝通覆雜的意念網絡。當時的藝評家經常提及他畫作中的多重意義,其中令人困惑的道德曖昧性,促使觀者考量作品內容的多層意義。(s.germer/h.kohle,from the theatrical to the aesthetic hero:on the privitization of the idea of virtue in david,s brutus and sa-bines,in:art history 9.2,1986.168-184.)
 
 
 了解攝影
 
西洋哲學史上的二大系統。
一.
(英语:materialism)中譯為物質論.唯物論...所以唯物論注重並由此出發,即:物質(matter,matteria).存在(being,sein).自然(nature,netur).事實(thing,ding).實在(reality,realitat).......
二.
(英语:idealism)中譯為唯心論.觀念論...所以唯物論注重並由此出發,即:觀念(idea,idee).意識(consciousness,bewusstsion).精神(spirit,gist).思維(thinking,denken).假象(apparance,schein).......
 
參考文獻
 
西洋哲學序說/史明著/2003。
日:リガクコウゲ / 中譯理学鉤玄/1886, 明治19年/中江兆民。
 
Jan Verwoert(德國哲學家)。
 
harm van den dorpel(荷蘭藝術家,2018)
 
 
以藝術之名:從現代到當代,探索台灣視覺藝術 作者: 公共電視台/編著;徐蘊康/撰稿 新功能介紹 出版社:博雅書屋,2009。
 
奔赴烏托邦?(第八章-以藝術之名-從現代到當代探索台灣視覺藝術)
 
這必須談到某種像科學家所稱混沌理論的人類版,那就是我們要問的不是這些複雜.重疊.不規則的型體如何構成一個簡單穩定(甚至大規模)的系統,而要這個動態的過程是什麼?-阿帕杜來(arjun-appadurai)<廣義的現代性>。
 
了解攝影
 
「迎向懷疑.啟蒙與反叛的年代」是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策畫的線上書展活動,在讀冊網頁上已經是全文版型 2017 。
 
http://www.taaze.tw/static_act/201709/philosophy/index.htm
 
以林靜君 南港高中 思辯之必要 2017 ,詰問之必要高中生讀哲學卻有必要。與哲學原典搏鬥,到了高三,我們終於開始閱讀哲學原典。
 
長久以來,台灣的教育現場有一種東西很好用,但殺傷力也很大,那就是教科書。各出版社根據教育部的課綱編寫教科書,輔以教師手冊、習作以及各式測驗卷。在進度與成績的雙重壓力下,現成的系列配套確實是老師可靠又方便的教學資源。然而,其殺傷力在於,學生可能會誤以為教科書上經過編纂的內容就是全部的知識,也可能會把教科書的編排方式當作知識的學習步驟。畢竟,那就是他們要衝刺的考試範圍啊。但事實是,嚴格來說,教科書就是一種懶人包。
 
了解攝影
 
藝術終結:論丹托的藝術哲學 作者: 梁光耀 出版社:五南 2013。
 
對丹托(Arthur C. Danto 1924-2013)藝術史解釋的批評,,藝術不會終結 。
 
馬戈里斯(Jjoseph margolis)認為對藝術史的敘述可以有終結,但藝術史卻沒有終結可言。他說:我們的反駁是....真正的藝術史不是一種敘述,它是一個開放的過程,我們可以將任何一種敘述加諸其身。致命的錯誤.........就是丹托混淆了歷史的兩個意思:一個是社會真正.有意象的生命............另一個是用來準確地再現它的敘述性故事。前者沒有指定的目的,後者是用故事去捕捉前者,它具有指定的目的。joseph margolis,"the endless future of art",the end beyond:essays after danto,P.21 。
 
我的論點是藝術並沒有終結,因為歷史沒有終結、藝術史沒有終結、哲學史沒有終結、人類歷史沒有終結。,Ibid p.22。
 
當你講一個故事的時候,你可以隨意選擇它的結局.....文本有結局,但歷史卻沒有。所以,我們怎樣看藝術史的繼續和終結就決定於我們的目的。david carrier,the aesthete in the city : th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american abstract painting in the 1980s (university park,pa. ;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4 ).p.33。
 
我們所看到的是藝術是越來越依賴理論才能成為藝術,因此尋求理解藝術的理論不是外在於藝術的事物:要理解藝術,理論就得理解其自身。不過,最近的作品顯示了另一種特性,那就是藝術接近於靈,而其理論確接近於無限,因此一切實際最終只是理論,藝術最終在自身純粹思考的光芒中蒸發掉,留下來的,彷彿只是做為它自身理論意識對象的東西........藝術家為哲學鋪了路,任務最終必然轉交到哲學家之手的時刻已經來臨。danto,the philosophical disenfranchisement of art,p.111。
 
藝術評論家格林柏格(clement greenberg)的形式主義美學可說是其中的表表者。可是,這樣往往會導致作品的文字解釋比它的視覺造型更重要。試想,本來我們欣賞一件原本屬於視覺的作品,但反而要閱讀一些艱深的美學理論才能明白(當然,從單托的角度看,視覺性跟美一樣,隨著藝術的發展以變得不再重要)。例如格林柏格(clement greenberg)為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畫辯護,稱其價值就在於『似乎如牆紙般重覆,但實際上卻並不重覆,它是在重覆中及退重覆,在平衡中拋開平衡』。趙毅衡著,<格林柏格之死-論先峰主意的危機>,1994年8月,頁86。
 
了解攝影
 
後現代主義的鐮刀:晚期社會主義的藝術文化 Postmodernism and the Postsocialist Condition-politicized art under late socialism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2010.p58。
 
 成群激情的知識份子,「認真看待社會主義」,並準備為每一件事冒險,以摧毀妥協的系統,並以超越資本主義烏托邦的「第三路線」與「實際存在」的「社會主意」來取代它。他們初心的相信,並堅持他們並非為恢復西方資本主義而工作;西方資本主義一切只是空虛的幻覺.....一旦他們的工作結束,他們使被「歷史的洪流淹沒」。p58 。後現代主義的鐮刀:晚期社會主義的藝術文化 Postmodernism and the Postsocialist Condition-politicized art under late socialism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2010。註.紀傑克(Slavoj Žižek)他們不知其所為《For They Know Not What They Do》1991。
 
了解攝影
 
條約這東西就像女孩和玫瑰,有其時效性。夏爾·安德烈·約瑟夫·馬里·戴高樂(法語: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
 
像狐狸一樣,歐洲懂得得很多。托尼·羅伯特·朱特(Tony Robert Judt,又譯為東尼·賈德,1948年1月2日-2010年8月6日)。
 
美是絕對理念的感性顯現 黑格爾 Hegel。
 
真正的藝術家透過揭露神秘的真相來幫助世界。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n),1967,p225,書名 藝術炒作,HYPE!Kunst und Geld,作者 琵珞絮卡.朵西,Piroschika Doss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羅智成 2018 。
 
真理也需要制衡—對「無限上綱」的警惕,羅智成。
 
https://es-la.facebook.com/LOCHIHCHENG1955/posts/1279852815405914
 
artis alie that tells thetrurh.藝術是揭示真理的謊言。畢卡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
 
別期待他人替你發聲,改變命運操之在你。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
 
攝影是將被拍攝的東西據為己有,它意味著將一個人置入與世界的某種關係,這種關係令人覺得像是獲得一種知識-因此也像握有某種力量。蘇珊‧宋坦 susan sontag(1933-2004)。
 
「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引用村上春樹出席耶路撒冷文學獎頒獎典禮時一席話。
 
沒有觀察,就不存在真實。約翰.格里冰 john gribbin。john gribbin in search of schrodingers cat:quantum physics and reality 倫敦 1984,p03。
 
在凌亂之中找簡潔。雜亂之中找到和諧。困境裡藏著機會。 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苦澀的事實勝過甜蜜的謊言 MIB 3 2016。
 
社會學帶給我們最重要的東西並不是一套特殊的事實或理論,而是一種威力無窮的方式,讓我們能夠觀察世界、思考世界、思考我們和世界的關係。社會學為我們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也給了我們一面鏡子,反映出在與世界的關係中,我們是誰。這本小書就是關於認識這扇窗和這面鏡子,以及如何學著使用他們,使我們看得更清楚。亞倫.強森.Allan G. Johnson。見樹又見林,出版社 群學 ,出版日期:2001。
 
生命這麼簡單:我們活在一個全然透明的世界裡,神性時時閃爍其中。 托馬斯·默頓 Thomas merton。
 
美國觀念藝術家Sol LeWitt談觀念藝術/2016/09/1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壹讀。
 
https://read01.com/g3nLaP.html#.WaBXLz4jGUk
 
攝影即是真實。電影每秒24次的真實。尚盧·高達 Jean-Luc Godard。
 
Art is much less important than life,but what a poor life without it。 藝術遠不比生活重要,但是沒有藝術的生活多麼乏味呀!美國畫家 Robert Motherwell(羅伯特‧馬哲威爾)1915-1991。
 
「如果一個人每一天在同一個時刻,都能做同樣一件事,就像儀式一樣,不變地、有系統地去做,世界就會改變。」 ─《犧牲》(The Sacrifice),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TKG+ Projects | 兩樹一山 ─ 石晉華個展 Shi Jin-Hua Solo Exhibition2017。
 
了解攝影
 
 
馬克思曾說:「技術本質即是人的本質。」技術(technology)與自由的概念同樣都包含著思想與行動的善惡兩面,所以技術、人和社會在取得發展同時,也形成與自身矛盾的對立面,這就是現代性。
 
觀看的之道 Ways of Seeing/BBC紀錄片/1972/約翰·伯格 John Peter Berger 1926年11月5日-2017年1月2日。
 
了解攝影
 
 
原文 Ways of Seeing (Penguin Modern Classics) 2008 by John Berger。
 
了解攝影
 
中譯本 觀看的方式 2010 麥田出版。
 
了解攝影
 
Boris Groys Art Power MIT Press 2008。中譯本 藝術力 出版社:藝術家 2015 p84。
 
在我們的生命政治時代中,上述情況正在轉變,因為生命政治的主要關注焦點在生命週期(lifespan)本身。生命政治經常與基因遺傳學中意圖改良個別生命體的科學性和技術性策略混為一談。這些策略本身仍屬於設計的範疇──儘管其設計的標的物是生命體。生命政治科技的真正成就在於形塑生命週期本身,亦即將生命形塑為發生於某段特定時間的純粹活動。從生命的孕育、透過調節工作時間與休閒時間分配的終生醫療保健,直到在醫療保健制度監督下的死亡,或甚至因醫療行為造成的死亡,現代人的一生不斷被形塑並以人為方式改善。傅科(Michel Foucault)、阿岡本(Giorgio Agamben)、內格里(Antonio Negri)及哈德特(Michael Hardt)均曾根據這些原則撰寫有關生命政治的著作,將生命政治描繪成政治意志與科技力量共同形塑事物的真實場域,而這種場域正體現於現代世界當中。也就是說,若生命不再理解為自然事件、命運,或命運女神的意志,而是人為塑造的時間,那麼生命將自然而然地政治化,因為關於形塑生命週期的技術決策與藝術決策同時亦為政治決策。在這些生命政治的新條件、亦即人造生命週期的條件下創造出的藝術,不得不將這種人為性作為其外顯的題材。然而,時至今日,時間、存續,以及生命均無法直接呈現,只能記錄。因此,現代生命政治的主要媒介即為官僚的、科技的文獻,其中含括規畫、法令、事實調查報告、調查統計,以及企畫方案。當藝術欲將自身指涉為生命時,亦使用相同的文獻媒介,這並非巧合。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Gilles Deleuze(1925-1995)。
 
德勒茲-影評少講內容多談哲學。
 
『創作得有一個必須性,否則等於什麼都沒有。』- 德勒茲 “Il faut qu'il y ait une nécessité, sinon il n'y a rien du tout.” - Gilles Deleuze。
 
 
傅柯(Michel Foucault)曾多次寫過德勒茲,30年前他寫出底下的名言:「或許,未來將是德勒茲的世紀」。
 
「大腦即螢幕」 (Le cerveau, c'est l'ecran)─吉勒.德勒茲(Gilles Deleuze)。
 
Rhizome 塊莖。
 
http://english.fju.edu.tw/lctd/List/ConceptIntro.asp?C_ID=229
了解攝影
 
Gilles Deleuze on Cinema: What is the Creative Act 1987 (English Subs)
德勒茲 感官感覺的邏輯,2009,桂冠,陳蕉。
了解攝影
 
德勒茲 感官感覺的邏輯 一,2015,蘇閔微。
alison gopnik what do babies think? 2011 ted。 
 
「寶寶和幼兒就像人種的研究發展部門」,心理學家艾莉森(Alison Gopnik)如是說。她的研究探索在寶寶玩耍時,他們熟練複雜的情報收集和判斷。 
 
https://www.ted.com/talks/alison_gopnik_what_do_babies_think?language=zh-tw 
The Philosophical Baby,Alison Gopnik,Picador (2010)。
了解攝影

 
 
影像的物質性(materiality),和以物件作為攝影主題,是不太一樣的議題。關於影像的物質性的各種面向的討論,可參考elizabeth edwards和janice hart合編的photographs objects histories:on the materiality of images(new york:routledge.2004)。
了解攝影
 
紀傑克(Slavoj Žižek)說:「從政治的文化化到文化的政治化」(from culturalisation of politics to politicisation of culture ),來標誌他對多元文化的批評及後續。「政治的文化化」是指多元文化主義呈現為軟弱無力的袪政治化姿態,「文化的政治化」則是提出他自己的激進政治存有學主張。其中的「政治」是指掘發出被文化給遮掩或迴避掉的「敵對」(antagonism)面向(社會中沒有專屬位置的一群人),而「存有學」則是指他的普遍主義方法學。
 
http://jsy66621.pixnet.net/blog/post/442366103-%E7%B4%80%E5%82%91%E5%85%8B%E6%89%B9%E8%A9%95%E5%A4%9A%E5%85%83%E6%96%87%E5%8C%96%E4%B8%BB%E7%BE%A9%EF%BC%9A%E6%94%BF%E6%B2%BB%E7%9A%84%E6%96%87%E5%8C%96%E5%8C%96
 
2015.05.04中天青年論壇完整版【姚仁喜-我們集體的夢】。
 
1.24.47,姚仁喜:路康(Louis I. Kahn)從廢墟中可以看到建築的意圖。
 
 
joseph beuys(1921-1986)
 
是戰後德國很重要的前衛藝術家,他在生前一向都是西方大眾媒體的鋒頭人物。亦是貧窮藝術(arte povera)及反形式(anti-form)藝術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帽子是其個人形象的標誌,油脂及毛氈則是其作品中最具顛覆性的媒材。他來自下萊茵低地區的小城kleve之中產階級家庭,二次大戰期間服役於空軍,1944年於黑海krim半島的墜機事件,為其生命史寫下傳奇性的一頁,並成為日後藝術創作的主要泉源。
 
beuys曾積極參與fluxus及happening藝術團體的行動藝術;因多次發動反教育體制的抗爭活動,而被dusseldorf藝術學院解聘;為爭取直接民主,曾代表綠黨參選議員。直至八0年代初,beuys於多屆文件大展及威尼斯雙年展中,展出重要的藝術作品。1936年元月,適值裝置作品[玉宮]展出期間,病逝於duseeldorf。
 
beuys的藝術理論是其總體藝術之基石。他萃取「人智學」(anthroposophie)的精意,發展出自成體系的「塑造理論」與「擴展的的藝術觀」;「藝術即生活」的觀點;強調思考的自由及創作的自主之重要性;主張在廣義的藝術視野下,推動「社會的塑造工作」,實踐以藝術改造人類社會的理想。
 
「思考=塑造」
 
思考為自主的內在力量,可激發豐沛的創造力。它那去菁存精及歸納累積的運作方式,由如雕塑作品之製作;它的醞釀過成雖是隱性的,故謂「思考=塑造」。此乃萃取rudolf steiner(18611925)人智學(anthroposophie)的精意後,所發展出之獨特理論,意識貫穿本著作之主要脈絡。
 
beuys的藝術理論是其藝術作品之總綱,它結合其個人化之神話與圖像,形成縝密的自我體系,故若非由beuys的理論著手,殊難了解其作品之真諦。例如:「塑造的理論」關乎beuys作品媒材的屬性與裝置作品組成物相關位置之確立「擴展的藝術觀」將藝術的範疇擴大至所有與人的生活相關的事物,並以塑造「社會的雕塑」為終極目的;而「思考=塑造」則未達此目的之途徑。
 
beuys的藝術理論提供人類社會一個藝術化的新思維;「人人皆為藝術家」.「藝術即生活」.「藝術=資產」.「資產=創造力」等這些宣告,打破藝術的學院疆界,意打破資產及金錢的觀念,使之不再成為少數人的專利,以實踐藝術民主化之理想。「油脂」「毛氈」與廢棄物等貧窮.有機的素材是顛覆傳統昂貴的媒材,實踐藝術平民化之利器。
 
擴展的藝術觀,是我最成功的作品 Joseph Beuys(1921-1986)。beuy,in:van der grinten/mennekes:menschendild-christusbild,1984,s.116。
 
「擴展的藝術觀」是Beuys對藝術最重要的貢獻,亦是他自己最為滿意的「不能見藝術作品」。它是Beuys企圖打破現代藝術侷限於精萃藝術且與社會整體脫節的現象所提倡的新觀念,亦是Beuys極力推薦的,治療社會冰冷孤立的病症的一方良藥。在「人人皆為藝術家」的大前提下,社會的每一份子經自行抉擇及思考的過程,得以發揮其創造性的本質,不僅自由地塑造個人之世界,更本著共同塑造的原則,發揮互助合作之精神,共同塑造合乎生態學的「社會雕塑」。譯者 曾曬淑,《Joseph Beuys 的藝術理論與人智學》,台北:南天出版,1999 年,p178 。
 
Beuys 2017。
 
了解攝影
 
Barbara Kruger: In conversation with Iwona Blazwick, from Modern Art Oxford。
了解攝影
 
 
物性的誘惑/弗雷德的現代主義立場及其對極簡藝術的批判/2014/10/21/藝術國際/壹讀。
 
https://read01.com/z00A5L.html#.WaB_fD4jGUk
 
Anne Imhof: Faust / German Pavilion, Venice Art Biennale 2017/EX LAB劉怡君研究員譯。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展和國家館依然主要集中在綠城花園(Giardini)和軍械庫(Arsenale)展區,此外還有數十個平行展在威尼斯城中不同地點同期推出。Susanne Pfeffer策劃、藝術家(Anne Imhof)所代表的德國館摘獲本屆金獅獎最佳國家館獎項,「藝術萬歲」主題展中Franz Erhard Walther獲「金獅獎最佳藝術家」獎項,現居開羅的英國藝術家Hassan Khan獲「銀獅獎最具潛力藝術新人獎」(Silver Lion for a Promising Young Artist),藝術家 Cinthia Marcelle 所代表的巴西館獲「特別提名獎」。評委會同時將「特殊提名獎」分予兩位藝術家,分別是美國藝術家Charles Atlas和來自Kosovo的Petrit Halilaj 館長蘇珊娜·普費弗(Susanne Pfeffer)表示,選擇伊姆霍夫是因為她用強硬的現實主義直面政治、社會、經濟、藥物和科技等領域正在發生的巨大變革。「伊姆霍夫用身體的語言呈現了這些劇變,並向人們展示我們的軀體也是權力結構、資本主義和生命政治(bio-politics)的一部分。」
了解攝影
 
Daibosatsu toge: Dainibu (Swords in the Moonlight Part 2). 1958. Directed by Tomu Uchida。(大菩薩嶺)
 
https://www.moma.org/calendar/events/2416
了解攝影
 
巴士上的少女像,唱著阿里郎:首爾的「慰安婦記憶公車」/2017/08/14/轉角國際。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2641656 
了解攝影
Gotye - 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 (feat. Kimbra) - official video。
 了解攝影
Buenos Aires, Asunción, Santiago de Chile y Montevideo se unen para poner #FinAlMaltrato infantil.(what is the music? please!有誰知道這音樂來源是?)
Pina - trailer italiano(what is the music? please!有誰知道這音樂來源是?)
 
了解攝影 
En Dansant Sur la Terrasse(what is the music? please!有誰知道這音樂來源是?)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 Trailer(what is the music? please!有誰知道這音樂來源是?)
了解攝影
Arcade Fire - Reflektor,2013。
了解攝影_
 Gwen Stefani - What You Waiting For?

Chet Faker - Gold (Official Music Video)2014。
關穎 秒秒都美麗 MV,2013。

30CM-30CM (YZ DISS),2011。
 
Wang Rong Rollin - Chick Chick (王蓉 - 小雞小雞) MV 2014。
狄鶯/阿嫂/2015。
要聽神明的話(破禁版噴血預告片)。
了解攝影
타짜-고광렬 vs 아귀。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The Chemical Brothers - Wide Open ft. Beck。
Agent Provocateur -- Always Remember Your Agent Provocateurs -- Part 1 ,2013。

Paz De La Huerta deals With The Paparazzi -- in Agent Provocateur!2013。
辛普森家庭 血汗工廠。
MACKLEMORE & RYAN LEWIS - THRIFT SHOP FEAT. WANZ (OFFICIAL VIDEO)2012。
Lady Gaga - Beautiful, Dirty, Rich,2009。
連勝j文競選廣告,2014。
Stuck In the Sound - Let's Go [Official Video],2012。
Disturbed - Another Way To Die [Official Music Video],2010。
 
 
不確定這名稱請求建議這2種哪一個較為恰當?
 
1.
 
Escrava brasileira serve de "cavalinho" para criança branca. Esta fotografia, datada do final do século XIX, tem uma carga simbólica imensa e pode ser relacionada com inúmeros eventos violentos ocorridos no Brasil durante os séculos posteriores。
2.
MUJERES ESCLAVAS/Jaqueline Vassallo。
 
攝影師:Jorge Henrique Papf (Berlim, 1863 - Petrópolis, 1920) 。
 
https://pt.wikipedia.org/wiki/Jorge_Henrique_Papf
 
背景:保姆(非洲黑奴)和孩子一起遊玩的肖像。年代:1899年攝於巴西彼得羅波利斯,現收藏於里約熱內盧。
 
資料來源
 
Amas na fotografia brasileira da segunda metade do século XIX
 
http://www.studium.iar.unicamp.br/africanidades/koutsoukos/4.html
 
附註問題來源,感謝mobile01的Xirui會員提供參考資料。請教這張不明照片的來源是?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5&t=5308279&p=1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北美館的展覽:社交場 2017-08-0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2&v=IlzIjHsY33M
 
https://www.tfam.museum/MultiMedia/Media.aspx?MT=13&Id=353&ddlLang=zh-tw#top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3.
 
以科學/工具的方式了解攝影。
 
 
Figure 1. Artist unknown. Leg amputation, mid-18th century. An amputation performed in the operating room of old St. Thomas' Hospital, 1775-1776. Operations were undertaken without anesthesia or antiseptic procedures. (Reproduced by kind permission of the President and Council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http://anesthesiology.pubs.asahq.org/article.aspx?articleid=1946800
 
 
了解攝影
 
有哪些20世紀的藝術沒有受到現代科學的影響? 詹姆斯. 艾金斯 james elkins。james elkins art history and images that are not art,art bulletin,77(1995年12月),第556頁。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Drawing in Nicolas-Henri Jacob (French, 1782–1871) nicolas henri jacob-marc jean bourgery-traite complet de l'anatomie de lbomme (人體解剖大全) by Marc-Jean Bourgery,1839。
 
了解攝影
 
Eye-watering: Picture from an 1846 textbook shows eye surgery to correct 'strabismus', a misalignment of the eyes known as a squint. In the 19th century surgical techniques were refined, illustrated in colour, and disseminated on the printed page for the first time。
 
https://imgur.com/gallery/I35WJ
 
https://www.pinterest.com/pin/407435097519664171/
 
了解攝影
 
海馬迴(英語:Hippocampus)。
 
了解攝影
 
笛卡爾.René Descartes,折射光學.la dioptrique,1637。
 
了解攝影
 
Optical transparency. Eighteenth-century diagrams of light rays and
human eye。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醫學脫離不了X光而X光很快成為醫學界珍貴的新工具。1895年X光1895年11月8日德國科學家/威廉·倫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1845-1923/發明了X光。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克里安相機(Kirlian Photography)/克里安照相術「氣體釋放顯像技術」(Gas Discharge Visualization,簡稱GDV)又稱電子攝影術。
http://inneractive.com/energy/products/kirlian-photography/?gclid=CjwKEAjw8vnMBRDg2ff6wpS66RQSJAApvwYSvx6PYmyI9USs6uVDISmJFR9IP8n3XFM1m1Hu0DHxmhoCK7Tw_wcB
 
了解攝影
 
俄科學家拍攝到人體能量場與靈魂/鄭孝祺。
http://www.epochtimes.com/b5/14/9/7/n4242571.htm
 
了解攝影
 
Marey, Etienne-Jules (1830 - 1904)。
https://theredlist.com/wiki-2-16-601-798-view-pioneers-profile-marey-etienne-jules.html
了解攝影
MAREY : MOTION CAPTU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kP9YJGfow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4.
 
以報導/紀錄的方式了解攝影。
 
黨國體制,人格完人。
 
施並錫畫作〈串綁的冤魂〉油畫194x130cm2007。
了解攝影
 
林麗雲、蘇淑芬、陳瑞樺,2012,《尋畫:現實主義畫家吳耀忠》,台北:遠景。
 
吳耀中一生忠於寫實主義,幾乎沒有寫過現實中不可能的場景。《山路》畫幅雖小,但發揮出來的氛圍卻是巨大的 ─ 個人與整個時代拼了命,註定失敗,但又無限光榮;不單是吳耀忠個人的寫照,亦是那一代同路人最忠實的寫照。藝術家自畫象、現代主義文藝中的自殺均為需要另闢篇幅的課題。後者暫時可參Jaroslav Průšsek, ‘Subjectivism and Individualism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Leo Ou-fan Lee ed., The lyrical and the epic : studie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Bloomington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c1980, pp. 1-28.。
 
http://www.meworks.net/meworksv2a/meworks/page1.aspx?no=267729
 
https://samadhiinarts.wordpress.com/2012/05/02/leftist_realism/
 
了解攝影
 
王式廓《血衣》油画稿 1973年 100 x 184 cm。
http://www.sohu.com/a/116480533_460364
 
了解攝影
 
《血衣》定稿草圖,畫布·木炭 192x345cm 1959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https://www.xuehua.us/2018/06/14/%E7%B4%A0%E6%8F%8F%E5%B7%A8%E5%8C%A0%E7%8E%8B%E5%BC%8F%E5%BB%93%E3%80%8A%E8%A1%80%E8%A1%A3%E3%80%8B%E8%83%8C%E5%90%8E%E7%9A%84%E6%95%85%E4%BA%8B%EF%BC%8C%E7%94%A8%E7%B4%A0%E6%8F%8F%E8%AF%A0%E9%87%8A/zh-tw/
 
了解攝影
 
每當看到移工們殘破的身軀與絕望的眼神,我總想擁抱他們,逝去他們的恐懼。這些事使我憤怒,卻也支撐我繼續對抗這個壓迫體系。irene fernandez,艾琳.費南德斯,1946-2014。
 
戰爭的本質。戰爭為屈服敵人,實現自己的意志,而所用的暴力行為。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1781年7月1日-1831年11月16日)戰爭論。
 
制度是人權的保障,也是人權的侵害。人權讀本: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篇,2015,群學出版。
 
體制內的長征── 台大社會系小畢典何明修演講全文 2013。
 
德國六○年代學生運動領袖Rudi Dutschke曾說,要改變世界就是要「透過體制內的長征」(long march through the institutions)。街頭上的「長征」是華麗炫目的,會創造出英雄,吸引別人的目光與掌聲;但是體制內的「長征」卻是尋常無奇的,在很多時候,是在滿足了我們物質需求、人倫義理、親密關係之後,才能推動這個社會前進一小步。這是一條比較困難,但也比較踏實的道路,要結合職業與志業,在參與世界的過程中,同時也帶來世界的改變。
 
無論你們未來的工作崗位會是在那,如果你們能夠對於弱勢者的苦難與沈默, 多一點耐心與同情;對於強勢者的權勢與光彩,多一點戒心與保留,這樣的一小步就啟動 了「改變世界」的契機。你們接下來將會發現,許多的社會不公與不義,並不是因為惡人 太過於邪惡,而是好人太過於軟弱,正是因為他們默不吭聲、漠不關心、得過且過,才導 致那麼多的社會災難……。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9979
 
謊言世界:我的真相,作者:陳欽生,出版社:台灣游藝,2017。
 
了解攝影
 
見證的危機—文學.歷史與心理分析。作者 費修珊.Shoshana Felman。勞德瑞.dori laub。1997。譯者劉裘蒂,麥田。
 
見證的全貌?導言沒有一具屍體的現代啟示錄-一段與真理磨擦的歷史。劉裘蒂。
 
了解攝影
 
testimony crises of witnessing in literature psychoanalysis and history by Shoshana Felman.dori laub.1991。
 
了解攝影
 
憲兵為司法警察應違憲/2016/作者:許育典(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特聘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http://m.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310/812290/
 
了解攝影
 
 
 
 
20170820【鋼鐵最前線完整版】極度艱苦下壯大 揭開憲特人間凶器的神秘面紗|王偊菁主持|三立新聞台。

夜與霧Night and Fog,導演: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1955,法國,32min,彩色16mm。
 
劇情簡介
本片可說是戰後十年控訴納歲以及戰爭暴力最有力量的影片,在極為詩意、內化的基調中,娓娓道出納粹迫害猶太人的慘痛過往。黑白的歷史影像,與色彩卻殘敗得怵目驚心的現代場景交叉剪接,亞倫.雷奈沒有使用任何情緒性的字眼,一段段如詩的口白與影像,卻使這段歷史歷歷在目。影片在冷靜的念白與近乎冷漠的影像中結束了,戰爭也是嗎?
 
雷奈早期短片集-夜與霧 │ 高雄市電影館【記憶的迷宮一經典.雷奈 回顧展】。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雷奈,夜與霧。
 
http://www.tidf.org.tw/zh-hant/films/41246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看不見的世界,用心去改變 Magic High 盲人魔術 Performing magic for the blinds 2011。
 
 
 非洲魔術醫生 Eason 黃大胖紀錄片完整版 - 在45度C天空下變魔術 2012。

        中途島計劃(Midway), Chris Jordan。
http://taeanimal.org.tw/2013art/160-midway-albatross-plan.html

           王志傑 Shakehand around the world,2016。
「用影像填滿整張世界地圖」
我願用我的雙手,與世界握手,分享我眼前的世界及美好的事物。我願用我的影像,填滿整張世界地圖。我願窮極一生奉獻給攝影,因為這是散播愛最直覺的方式。朋友們,我們來握手吧!
https://zh-tw.facebook.com/skmculture/photos/%E7%94%A8%E5%BD%B1%E5%83%8F%E5%A1%AB%E6%BB%BF%E6%95%B4%E5%BC%B5%E4%B8%96%E7%95%8C%E5%9C%B0%E5%9C%96%E6%88%91%E9%A1%98%E7%94%A8%E6%88%91%E7%9A%84%E9%9B%99%E6%89%8B%E8%88%87%E4%B8%96%E7%95%8C%E6%8F%A1%E6%89%8B%E5%88%86%E4%BA%AB%E6%88%91%E7%9C%BC%E5%89%8D%E7%9A%84%E4%B8%96%E7%95%8C%E5%8F%8A%E7%BE%8E%E5%A5%BD%E7%9A%84%E4%BA%8B%E7%89%A9%E6%88%91%E9%A1%98%E7%94%A8%E6%88%91%E7%9A%84%E5%BD%B1%E5%83%8F%E5%A1%AB%E6%BB%BF%E6%95%B4%E5%BC%B5%E4%B8%96%E7%95%8C%E5%9C%B0%E5%9C%96%E6%88%91%E9%A1%98%E7%AA%AE%E6%A5%B5%E4%B8%80%E7%94%9F%E5%A5%89%E7%8D%BB%E7%B5%A6%E6%94%9D%E5%BD%B1%E5%9B%A0%E7%82%BA%E9%80%99%E6%98%AF%E6%95%A3%E6%92%AD%E6%84%9B%E6%9C%80%E7%9B%B4%E8%A6%BA%E7%9A%84%E6%96%B9%E5%BC%8F%E6%9C%8B%E5%8F%8B%E5%80%91%E6%88%91/1168669879832069/
了解攝影
老人與白色陋屋/The Old Man and his White Crude House。
https://www.flickr.com/photos/125869893@N08/sets/72157668707500923
「台東市有一棟很奇特的房子,每年我都會去看看,但建造者是誰始終是個謎。2016年二月,我正在拍照,屋主老人正好出現,出人意外地,他應允了我的要求,帶我進屋內參觀、講述他的故事。原來他是個老兵,花了60年,用收集來的材料,獨力建起這棟房子......」
攝影:阮偉明|2016新光三越攝影大賽得獎作品。
了解攝影

傻瓜龐克解密.Daft Punk Unchained。
http://www.cnex.com.tw/intro.php?v_seq=5755

 超越恐惧(高智晟的故事),2014。
 
鏡影音 鏡相人間》肉身菩薩 香港妖妓琦琦的故事,2016。

高三 (紀錄片),周浩 / 中國/2006 / 95min /普通話對白,中英文字幕,七十八個福建武平第一高中的學生,視通過高考為他們進入大學的唯一途徑。在極有限的個人空間和自由中,學生仍努力嘗試活出他們的青春夢。本片描繪出一幅嚴酷的拼圖,讓我們看到在敎育制度新指標下,孕育出大批視成績大過天的青少年。

鏡週刊 ,獨居老人失樂園 三重29街 城市中你不知道的角落,2017。
20170523 三重29街改造完成 盼商家進駐重燃商機。

獨居老人失樂園:三重二九街的故事,鏡相人間.2017。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512pol001/
 
 
了解攝影
2017世界公視大展精選【真理的叛逃】。
 
https://www.facebook.com/bestinput/photos/a.166705610026216.43193.164796160217161/1873488706014556/?type=3&theater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z2U0ULXt_tdxebDDuL2RAptvQXyut7q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20180513《頂真人物》完整版 EP2 | 攝影家潘小俠「看」歷史。

見證228,2015,潘小俠。
https://www.govbooks.com.tw/books/103277
了解攝影
查某人ê二二八─劉振祥攝影展(2018/06/23─07/21)。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90206067707440/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民主的光與影】臺韓前進民主之路人權影像展,from darknessinto democracy a pictorial overview of human rights,2015。p08,蔡文祥。
 
一張照片的價值不能僅用美學的觀點去衡量,還必須從對人類和社會的角度思考與視覺上表現強度去判斷。相機除了影響我們觀察的方法,也創造出一個新視覺,這個新視覺味我們提供一個道德是非判斷的標準.人權的維護.種族的生存.生命的維繫等相關議題改善的線索。這也讓攝影成為具社會性的一種傳媒工具,它關注著社會.關注著人生,並形成輿論,干預社會。因此攝影本身已不是一種紀錄工具,也背負著一些不同的責任,每個畫面的捕捉都呈現出一種立場.一種角度.一種文化與政治型態。
 
https://www.facebook.com/National.228.Museum/posts/%E3%80%8C%E6%B0%91%E4%B8%BB%E7%9A%84%E5%85%89%E8%88%87%E5%BD%B1-%E8%87%BA%E9%9F%93%E5%89%8D%E9%80%B2%E6%B0%91%E4%B8%BB%E4%B9%8B%E8%B7%AF%E4%BA%BA%EF%BF%BD/1017092971676299/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20140816 公視 [老師,您哪位?] S1-2 李惠仁的公民課

 
眉角雜誌:讓想像力奪權,2015
眉角是一本關注「當代議題」的雜誌;這意味著,我們想與現在台灣主流「新聞」有所區隔。如今的即時新聞產製速度越來越快,訊息越來越破碎,海量的新聞除了令人產生焦慮、恐慌之外,並無協助讀者瞭解事件全貌的功能。以前陣子延燒的食安議題為例,多數人除了恐慌、憤怒與焦慮,恐怕已不想去管什麼能吃而什麼不行,事情最初又是如何演變發展至今的。正因如此,我們每次將只會處理一個議題,讓讀者可以一次花時間將議題的所有脈絡全盤掌握。我們相信,這在今日的傳播界來說,是相當難能可貴的事。
《眉角》創刊號:佔領。
http://decodemega.blogspot.com/2015/06/blog-post.html
了解攝影
20140402《藝想世界》創刊20年 《破報》正式停刊。
 
這張照片是1967年由街拍記實攝影家Rocco Morabito所拍攝電力輸送修護員Randall G. Champion 因碰觸高壓電線忽然休克,一起工作的同仁J.D Thompson 緊急以口對口救助,後來得以用CPR救回一條命,這名為「生命之吻」(The kiss of life)的照片在1968年獲得普立茲獎(Pulitzer Award)。Catherine Yen譯,2017。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4900134063575&set=a.10152871298218575.1073741901.580713574&type=3&theater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街頭圖書館 2011。讀者文摘 (2009年11月號)。
 
 互文性(英文:intertextuality)是指文本的意義由其他的文本所構成。
 
街頭圖書館互文性親吻窮人:若瑟神父與第四世界運動/2013出版/心靈工坊。原文The Poor are the Church:A Conversation with Fr. Joseph Wresinski, Founder of the Fourth World Movement/ 2002出版。
 
親吻窮人簡介。
 
http://www.psygarden.com.tw/book.php?func=visit&bookid=MjAxMzExMjAxODE3NDk=&deepread=1
 
在親吻窮人看到的重點是
1.
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前提下,赤貧者對他們來說是個負擔,不但拖累行動,也會弄皺漂亮的分析。P12頁。
2.
赤貧者有著非常複雜且難以掌握的家族歷史,沒有人有耐心和時間為他們停留。P12頁。
3.
我的薪水太低,我失業了,這都是資本主義和老闆唯利是圖的結果。但是極端貧窮的這一邊,你看到的是全然的壓迫,是被合法化且完全沒辦法反抗的壓迫,你很清楚,這些人變不了,做甚麼都沒有用!赤貧,並不是因為被剝奪了權利而低人一等而是它損毀了你身為人的品質。P12頁。
4.
1992/10/17為世界拒絕赤貧日。P10頁。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鄒志揚醫師
 
2017/07/01 香港主權移交二十週年、灣仔市民生活、第五任行政長官就職典禮、手持五星紅旗的支持者、和持續要求落實一國兩制的七一遊行。 20 Years since Hong Kong Handover to China. Dolce vita as usual in a sunny Sunday morning, a highest ever secured inauguration ceremony, supporters carrying 5-starred red flags, and the annual July 1st demonstration, demanding honoring "One country, two system", still fighting since 2003. 
 
https://www.instagram.com/p/BWLBnxxhruJ/
 
 
 了解攝影
 
Martin Parr 
 
 
Martin Parr - The Last Resort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Chien-Chi Chang,張乾琦
 
Bongo Fever,Médecins du Monde,2012.03.14。

Chinatown (New York and Fuzhou, 1992-2011)。

 
Chai Jing's review: Under the Dome – Investigating China’s Smog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full translation)2015。

一個人的收藏,2017。

2015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 │ 時尚代價 The True Cost。
 
 
 
 
 
5.
 
以實驗/錄像/裝置的方式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高重黎在〈實驗——我的電影史〉一文中論及:…我曾在過去的文字論述中,將整個西方電影史歸結為一個只是向攝影機(放送端)傾斜的歷史,但是沒有放映機如何看到機器影像呢?你們會問,沒有攝影機,何來給放映機播放的機器影像呢?…難道一定這樣才能得到機器影像?就不能在繞過攝影機的關係中得出機器影像嗎?動畫即是一例。(高重黎,2012:62)。
 
EX!T2011 第二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 重複與暫停:穿透實驗電影的光
高重黎實驗電影專輯:電影他者的電影。
 
https://zh-tw.facebook.com/exit.tw/ 
了解攝影
The Kuleshov Experiment (ORIGINAL)。
 
jan svankmajer food 1992。
 
入圍第33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待以名之的事物》The Unnamed預告。
第35屆金穗獎入圍實驗片《宣(言)癖》Disease of Manifestation 預告 /2013。
【實驗什麽】 世新首屆校内實驗片影展 Experimental Film Exhibition / SHU (2017年6月18日)。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21814027942375/
了解攝影
世新實驗什麼影展 Experimental Film Exhibition SHU 2018。
https://www.facebook.com/%E4%B8%96%E6%96%B0%E5%AF%A6%E9%A9%97%E4%BB%80%E9%BA%BC%E5%BD%B1%E5%B1%95-Experimental-Film-Exhibition-SHU-384754568674945/
了解攝影 
啟視錄:臺灣錄像藝術創世紀 預告片/2015。
 
葉廷皓-Education Is No Waiting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 (2009)。
 
2015威尼斯雙年展《Wu Tien-chang: Never Say Goodbye 吳天章:別說再見》。
 
葉廷皓-手藝孱弱 Craftweak(2009)。
 
北美館│尋梅啟事:1976-2014回顧 WANTED DEAN-E MEI: A Retrospective。
 
Marcel Duchamp 1887-1968。
 
杜象這位深深影響1960年代以後藝壇的創作者,當藝術家們仍埋首於「藝術製作」之時,他已發出對藝術價值質疑的聲音;認為藝術是人類的發明,非根源於生物學上的需要,它依附於「品味」。如果說畢卡索是現代藝術英雄的化身,那麼杜象就形同一位站在歷史前沿,不斷反思的創作者,以平凡的題材呈現不平凡的美學沉思,將「現成物」導入創作,引至現代藝術的翻雲覆雨,更越過現代主義的藩籬,從「反藝術」步向「無藝術」的情境。超現實主義領導人布賀東稱他是二十世紀最具識見,最令人不安的創作者,能在系統陳述規則之中製造樂趣介入作品,不知不覺地將幽默引進創作;如同他對語言的叛逆,也是朝著「再造」而非「改造」的方向─一種「隨機」的語言創作方式。
 
Marcel Duchamp - Anemic Cinema。
Man Ray: Object to Be Destroyed 1923。 
 
Man Ray - Indestructible Object 1922-1933。
 
 buckets & balls 2005, koki tanaka。
originally made in 2006 by Koki Tanaka for the installation version. And this is single screen version edited in 2007。
"Ismaïl Bahri - Instruments" au Jeu de Paume - Concorde du 13 juin au 24 septembre 2017。
《家族盒子:陳順築》PORTRAIT OF FAMILY: CHEN SHUN-CHU 2014。
了解攝影
2018 第40屆金穗獎影展|布魯克林長假 Long Vacation In BK 2017。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Long Vacation In BK by Space Meow Doll,2018。
 
https://spacemeowdoll.bandcamp.com/album/long-vacation-in-bk
了解攝影
"Sid and Geri" 9m88 - 九頭身日奈NINE HEAD HINANO 2017。
 
Free Radicals: A History of Experimental Film 2011。
了解攝影
 
北美館│舞弄珍藏:召喚/重想/再述的實驗室 Dance with the Museum Collection – Retrieved, Reimagined, Restated,2016。
https://www.tfam.museum/Exhibition/Exhibition_page.aspx?id=588&ddlLang=zh-tw
 
了解攝影
 
Cemetery of Splendour - Official Trailer,2015。 
 
了解攝影
 
2018 NTT-TIFA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放映劇場《熱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Fever Room。
 
大家看電影時都會失去一部分的自我意識。我們都曾有臣服於自己鍾愛電影的感受。我想要在《熱室》中強調這項特質:電影具有一種使觀者沉浸其中的迷幻性。在影像的魅力下,觀眾變成了一道被光線投射的表面。——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阿比查邦的劇場夢——《熱室》感官繁複的奇特體驗,2018。
 
http://www.biosmonthly.com/event_topic/9442
 
了解攝影
 
阿比查邦的幻夢叢林(一):記憶幽微的影像探索,2015。
 
當人類還生活在洞穴時,我們使用火把來照見牆上的壁畫;而現在人類居住於「現代洞穴」中,那便是電影/電影院這類空間,我們使用電力帶來的光線,光線讓事物變得可見。
 
《Primitive》是關於一個時間凝滯的地方,所有的人事物都陷在其中無法往前;人們在六〇至八〇年代所遭遇的殘酷作為,是那樣的「原始」,即便站在今天的泰國往回望,其實我們並沒有進步太多,那些傷痛依然存在。
──阿比查邦.魏拉希沙可(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http://www.biosmonthly.com/weekly_news_topic/6211
 
銜尾蛇-林子桓個展,2017。
 
https://www.tfam.museum/Exhibition/Exhibition_page.aspx?ddlLang=&id=610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斯坦·布拉哈格則,Stan Brakhage(1933年1月 14日 - 2003年3月9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AF%E5%9D%A6%C2%B7%E5%B8%83%E6%8B%89%E5%93%88%E6%A0%BC
 
在著作《電影束手無策:八位前衛電影製作人,窮途末路的電影:八位先鋒電影人,2015》。
 
了解攝影
 
(Film at Wit's End: Eight Avant-Garde Filmmakers,1989)。
 
了解攝影
 
瑪雅·黛倫(英語:Maya Deren,1917年4月29日-1961年10月13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9B%E9%9B%85%C2%B7%E9%BB%9B%E4%BC%A6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Anais Nin’s Artistic Associations: Maya Deren。
 
http://anaisninblog.skybluepress.com/tag/maya-deren/
 
Meshes Of The Afternoon--Maya Deren by ALStanford。
 
https://www.deviantart.com/alstanford/art/Meshes-Of-The-Afternoon-Maya-Deren-587618133
 
了解攝影
 
鬼怪屋(ハウス、鬼屋、Hausu)(1977 WTF/Horror Japanese)導演:大林宣彥,攝影:阪本善尚製片商:東寶。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堤,法語:La Jetée(1962)制片商:Argos Films,導演:Chris Marker.中譯:克里斯.馬克,片長: 28分鐘。
 維基百科,介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0%A4_(1962%E5%B9%B4%E9%9B%BB%E5%BD%B1)
 
永恆的時空旅人──悼克里斯.馬克,文 / 楊皓鈞,2013。
 
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181
 
2012《焦點影人:克里斯馬克 Chris Marker》專題導讀。
 
http://ghpress.pixnet.net/blog/post/69722080-2012%E3%80%8A%E7%84%A6%E9%BB%9E%E5%BD%B1%E4%BA%BA%EF%BC%9A%E5%85%8B%E9%87%8C%E6%96%AF%E9%A6%AC%E5%85%8B-chris-marker%E3%80%8B%E5%B0%88%E9%A1%8C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6.
 
以商業的方式了解攝影。
 
時尚/fashion。
商業攝影/commercial photography。
 
Rembrandt van Rijn: Der Sündenfall (1638); Radierung
(für die Großansicht einfach anklicken)。
 
了解攝影
 
 
資本主義的商品崇拜與物化現象。
 
了解攝影
 
商品結構的本質一向被人們所指出。其基礎是指人們的關係取得了事物的屬性,亦即獲得一項{魔幻式的客體化}(phantom objectivity),獲得了獨力自主的特性。這麼一來商品結構像是嚴格的理性與無所不包。從而掩蓋了人際的關係。(Lukács,1971:83)。
 
廣告是一種媒介,它促使各人與這個社會建立起箱連的脈絡關係,廣告所行銷的商品反而其次。(berger1972,p.132)。
 
我們不可能活在沒有影像的世界,這已經變成一種老生常談了,我們被廣告攝影包圍著。(tagg1993.p.34)。
 
廣告本身有個特質,這個特質是它會不斷的更新,然而它進行的時態卻從未是現在式,它要不以過去式出現,要不以未來式出現,而以未來式出現的比例又是最高的。(berger 1972,p.130)。
 
資本主義社會需要一個以圖像為基礎的文化,因為圖像豐富了娛樂,圖像刺激消費,圖像也撫平階級.種族與性別之間的傷痛。(sontag 1979a,p.178)。
 
Ylvis - The Fox (What Does The Fox Say?)2013。
momondo – The DNA Journey,2016。

 
UNDRESS ME,2015。

Break Free - Ruby Rose,2014。


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 - World's Toughest Job | with subtitles (附字幕)

The Power of Words,2010。

NIKKOR 80th Anniversary Special Movie

資生堂書体「美と、あそびま書。資生堂.2014。

你有多久沒聽你的孩子說話?柯文哲,2014。
 
SOPHIE&SAM女鞋2015春夏新品上市 15SS CAMPAIGN。
2017 Cheers 氣泡水【百搭新食尚】。
Leica "100" via La Vida Leica (lavidaleica.com)。
Azzedine Alaïa - AW'15 Special Film。
Erwischt: Meine Eltern #ziek。
 
CIGARETTES AFTER SEX。
 
http://www.cigarettesaftersex.com/
 
了解攝影
 
2015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 │ 時尚代價 The True Cost。
 
 
Percy Lau。
https://percylau.cn/

 Genesis - Percy Lau Special Film,2015。
Together | LeBron James,2014,Nike Basketball。 
 
推薦+介紹/最愛的時尚攝影師們!Part.1(外國人篇),2017,薇拉。
 
http://verawei888.pixnet.net/blog/post/401345330-%E6%8E%A8%E8%96%A6%EF%BC%8B%E4%BB%8B%E7%B4%B9%EF%BC%8F%E6%9C%80%E6%84%9B%E7%9A%84%E6%99%82%E5%B0%9A%E6%94%9D%E5%BD%B1%E5%B8%AB%E5%80%91%EF%BC%81part.1%EF%BC%88%E5%A4%96
 
推薦+介紹/最愛的時尚攝影師們!Part.2(華人篇),2018,薇拉。
 
http://verawei888.pixnet.net/blog/post/403034909-%E6%8E%A8%E8%96%A6%EF%BC%8B%E4%BB%8B%E7%B4%B9%EF%BC%8F%E6%9C%80%E6%84%9B%E7%9A%84%E6%99%82%E5%B0%9A%E6%94%9D%E5%BD%B1%E5%B8%AB%E5%80%91%EF%BC%81part.2%EF%BC%88%E5%8F%B0
 
IMAGE。
 
https://www.image.ie/?ref=logo
 
THE BEST ADS OF SPRING 2014。
 
https://www.harpersbazaar.com/fashion/designers/g3166/best-ads-spring-2014/
 
7.
 
以劇情片的方式了解攝影。
 
The Art Of Dramatic Writing: Its Basis in the Creative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Motives,1946。
 
了解攝影
 
編劇的藝術,原文作者: Lajos Egri 譯者: 黃政淵, 石武耕.出版社:馬可孛羅,2018。
 
了解攝影
  
Corre Lola, corre,1998 。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三色》(英語:Three Colours,法語:Trois Couleurs),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的「藍白紅三部曲」,影迷暱稱為「三色」,為《藍色情挑》、《白色情迷》、《紅色情深》。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8%89%B2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4823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藍色情挑(Blue),1993。

白色情迷(White),1994。

紅色情深(Red),1994。

Blow-Up/1966/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2007。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春光乍洩》(Blow-Up),2013。
 
http://iamhoracechan.blogspot.com/2013/12/blow-up.html
 
了解攝影
 一千次晚安,2014。

驚爆焦點,2015。
大佛 The Great Buddha,2015。

 
號角響起(英語:Forever Friends),又稱《龍平特遣隊》(英語:Longpin Special Troop),是一部1996年上映的臺灣電影,朱延平導演,吳念真編劇,蘇有朋、吳奇隆、金城武、林志穎、張立威主演的喜劇軍教片,也是臺灣首部黑色幽默的喜劇軍教片,正確地顯示出中華民國陸軍部隊現況。
 
劇情
1995年,由於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推動民主化運動,並預定在次年舉行總統直選,引發中國共產黨反彈,認為是臺灣獨立的前兆,引爆了臺灣海峽飛彈危機,中華民國國軍只好組織了大規模演習回應中國人民解放軍。
 
中華民國陸軍為了演習,成立了一個任務編組的特遣隊,取名「龍平特遣隊」,以一名不得層峰青睞的青年軍官蕭鼎中為隊長,並向各部隊徵調人手。理論上,應該是由各單位派出精英人馬加入特遣隊,但各單位卻乘機淘汰各種問題人物,於是「小羅」羅志堅與「大尾」李大維、「師公師」曾志祥、「胖師公」魏耀南等四人在特遣隊聚首,並成為好友,四人在蕭隊長的魔鬼訓練下,軍旅生活苦不堪言,而且蕭隊長治軍極嚴、體能極佳,操課時身先士卒,眾人敢怒不敢言,只有私下問候隊長的母親,「師公師」甚至以民間法術詛咒隊長。想不到竟然奏效,蕭隊長竟然在指導「小羅」爬竿時,被墜落的「小羅」壓傷而骨折,還被螞蟻咬傷下體。
 
「龍平特遣隊」由於表現極差,時常被師長點名批判,所以被同營區的各個部隊瞧不起,「大尾」有一次因為被「士官隊」隊員嘲笑,與跆拳道三段的士官隊員扭打,被禁閉處分,隊長表面痛罵,卻暗中買了一大袋的零食、泡麵與飲料去探望「大尾」,所以「大尾」、「小羅」、「師公師」、「胖師公」等都深受感動。但由於特遣隊的績效太差,師長決定解散特遣隊,把隊長調職。解散前夕,軍長卻來視察,「小羅」向軍長發表了一番真誠的告白,敘述了「龍平特遣隊」隊員與隊長的辛酸,眾人都為之動容,軍長也深受感動,決定由「龍平特遣隊」隊員選擇自己的去向,可以立刻回原部隊或留在特遣隊,如果大多數士兵離開,特遣隊就必須解散,蕭隊長就要調職。隊員們感受到隊長的苦心,投票日當天,幾乎全數自願留在特遣隊中,直到「師對抗」演習結束。
 
演習中,「大尾」、「小羅」、「師公師」、「胖師公」等四人成為「茶水小組」,開著「茶水車」,在各個「戰鬥區」送飲用水,也乘機四處蹓躂,師公師回到家鄉的廟裏,揚言要開壇作法,祈求「師對抗」獲勝,其實卻是要去與自己的兩個嬌妻約會,大享齊人之福。而「小羅」與「胖師公」則苦勸數年未歸的「大尾」回家,與母親團聚,母子相擁而泣,也讓「大尾」化解了與母親長久的心結。他們兩次遇到敵對部隊,在平交道遇到敵軍主力,卻因為頑強抵抗而說服裁判官得以脫身;去早餐店買燒餅油條,卻無意間俘虜了敵軍的高階長官,立下大功,也保住了「龍平特遣隊」的編制與隊長的尊嚴。
 
演習結束之後,「龍平特遣隊」解散,隊員們也在離情依依之中,唱著軍歌《老兵》:「飄揚的旗幟,嘹亮的號角,戰鬥的行列是他快樂的家~」,各自走向新的單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9%9F%E8%A7%92%E9%9F%BF%E8%B5%B7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海馬洗頭,導演陳玉勳,2011。
美麗.誘惑 young and beautiful/2013。 
二十四隻眼睛(二十四の瞳) 木下惠介 昭和三年(1928年)。 
明仁街正義殺人事件 2012世新廣電畢展-18 導演:張桓瑋 。
 
了解攝影
九降風 2008 導演:林書宇 。
了解攝影
《海巡尖兵》(英文:The Pain of Others),2005 導演:林書宇 。中華民國憲法第20 條(兵役義務)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義務。 
《海巡尖兵》| THE PAIN OF OTHERS。
 
http://www.odfilms.com/portfolio/the-pain-of-others/#tab-id-4
 
劇情解析,他是你學弟?我是你學長!╱【海巡尖兵】,2008。
 
http://gotoplaza.pixnet.net/blog/post/23852063-%E4%BB%96%E6%98%AF%E4%BD%A0%E5%AD%B8%E5%BC%9F%EF%BC%9F%E6%88%91%E6%98%AF%E4%BD%A0%E5%AD%B8%E9%95%B7%EF%BC%81%E2%95%B1%E3%80%90%E6%B5%B7%E5%B7%A1%E5%B0%96%E5%85%B5%E3%80%91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失智老人基金會公益廣告】 你是小傑? 我是誰?/循利寧贊助的公益廣告/2013。
 
《忠犬追殺令》White God- 電影開場片段/2014。
 
《因為愛你》Carol ╳《相見恨晚》Brief Encounter/2016。
《東所》預告片2/2015。
一一/2000/楊德昌(a one and a two)。
 
《一一》:你看不到我拍給你看(評論)裡面的文章有談到John Berger在《觀看的方式》寫過的:「我們只看見自己凝視的東西。『凝視』(gaze)是一種選擇的行為,我們關注的從來不只是事物本身,我們凝視的永遠是事物和我們之間的關係。」很值得啟發和參考。
http://jazzstanley.blogspot.tw/2017/07/blog-post.html

了解攝影
攝影機男孩 The Boy with a Camera for a Face 2013。
 
https://vimeo.com/151493973
 
講評
了解攝影
超級大國民 SUPER CITIZEN KO 1994 導演萬仁。
 
了解攝影
 
《無間道》(英語:Infernal Affairs)是一部於2002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劉偉強和麥兆輝執導,劉德華、梁朝偉、黃秋生和曾志偉主演。此電影為《無間道系列》中的第一部,其後還有續集《無間道II》和《無間道III:終極無間》。
 
第一集片頭提到
《涅槃經》第十九卷:「八大地獄之最,稱為無間地獄,為無間斷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
第一集片尾提到
佛曰:「受身無間者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
 
第二集片頭提到
「阿者言無,鼻者名間。為無時間,為無空間,為無量受業報之界。」第二集片尾提到
「無間有三,時無間,空無間,受業無間。犯忤逆罪者永墮此界,盡受終極之無間。」
 
第三集片尾提到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以此連綿,求出無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4%A1%E9%96%93%E9%81%93
 
解析,电影最TOP 87: 港片巅峰!《无间道》三部曲全解读,2017。
「無間道」!此無間非彼無間,2011。
http://little-chih.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24.html 
了解攝影 
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1994。
劇情解析,【爆神片】智商75为什么比智商175更容易成功《阿甘正传》2018。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三個傻瓜(英語:3 Idiots),2009,印度.寶萊塢,2 小時 51 分鐘,導演.拉庫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82%BB%E5%A4%A7%E9%97%B9%E5%AE%9D%E8%8E%B1%E5%9D%9E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印度,2016,導演:Nitesh Tiwari。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8%91%E5%92%8C%E6%88%91%E7%9A%84%E5%86%A0%E8%BB%8D%E5%A5%B3%E5%85%92
了解攝影
迴光奏鳴曲,2014,台灣,導演:錢翔。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山河故人,2015,中國,導演:賈樟柯。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1%B1%E6%B2%B3%E6%95%85%E4%BA%BA

了解攝影
《天注定》(英語:A Touch Of Sin),2013,導演:賈樟柯。

【2013.11.20】"天注定"導演 真實描述大陸現況 -udn tv。

Jia Zhangke 贾樟柯: master class (in Mandarin Chinese 中文)2014。
 
Room ,不存在的房間,2015。


 
 
 
 
8.
 
以幻象/錯視的方式了解攝影。
 
鴨兔錯覺/joseph jastrow/約瑟夫·賈斯特羅(英語:rabbit–duck illusion)是一個可以看成是鴨或是兔的曖昧圖形,這張圖因為路德維希·維根斯坦用在其著作《哲學研究》而有名,維根斯坦用這張圖說明二種不同看的方式。
 
彩色兔子的圖片來源Ex LAB,耿上玲研究員,2017。
 
了解攝影 
Duck or Rabbit Illusion - Psychologists believe what you see says a lot about you。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福田繁雄/ふくだ しげお/Shigeo Fukuda/1932年2月4日-2009年1月11日/圖地反轉。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莫里茲·柯尼利斯·艾雪(或譯為埃舍爾、艾薛爾)(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年6月17日-1972年3月27日),為知名荷蘭版畫藝術家。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E%AB%E9%87%8C%E8%8C%B2%C2%B7%E6%9F%AF%E5%B0%BC%E5%88%A9%E6%96%AF%C2%B7%E8%89%BE%E9%9B%AA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André Kertész/安德烈·柯特茲/1894 /7 / 2 -1985 / 9 / 28 。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Double Portrait with Hat, c. 1936-37。
 
了解攝影
 
JIMBO THE JAM - Joan Cornellà 2016。
 
了解攝影
 
Fiat 500X car launch feat. Dynamo & #ThePowerOfX in London。
 
了解攝影
 
9.
 
以影像機器.機器影像的方式了解攝影。
 
Eye / Machine II, 2002. 15 min. (Ojo / Máquina II)
http://www.proa.org/esp/exhibition-harun-farocki-obras-1.php
了解攝影

 
影像機器.機器影像,marcel mauss,馬瑟·牟斯,1872-1950。比台灣電影更陌生:台灣實驗電影研究 吳俊輝 2014 p76-77。
 
   機器影像:是物電影作品是物,文本是物。
                                    影像機器:是分解時間.空間.動作的攝影機事務:還原時間.空間.動作的放映機是物。
 
了解攝影
 
Mediengeschichte des Films: Die Mobilisierung des Sehens: Bd 1 Broschiert – 1. Januar 1996。
了解攝影
Mediengeschichte des Films: Die Perfektionierung des Scheins. Das Kino der Weimarer Republik im Kontext der Künste: Bd 3 Broschiert – 1. Dezember 2001。
了解攝影
Robert's phantasmagoria at the Cour des Capucines in 1797。
了解攝影

record of the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record group 241;national archives/1880。公平競爭場域的結果:愛迪生1880年的燈泡專利。
https://www.wired.com/2012/09/can-new-fees-fix-the-patent-system/
了解攝影
Camera obscuras. Mid-eighteenth century。 
了解攝影
Camera obscura. 1646。
了解攝影
Comparison of eye and camera obscura. Early eighteenth century。
 
 
了解攝影
  
高重黎,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2018年第22期。
 
http://www.vopmagazine.com/tag/%E9%AB%98%E9%87%8D%E9%BB%8E/
 
「攝影是時間的機器/攝影是存在的機器/攝影是遺忘的機器/攝影是鬥爭的機器/攝影是詩的機器/攝影是秩序的機器/攝影是快感的機器/攝影是機器的機器」__高重黎
 
一個幽靈——影像機器的幽靈——在島上遊蕩。
 
從實驗電影、攝影、動畫、雕塑、影像裝置、視覺玩具發明乃至影像論述書寫,高重黎源源不絕、型態多樣而難以被歸類定位的創作展演,正體現了觀看、影像與歷史的複雜纏繞,以及對於影像不曾止歇、永無終點的提問與思考,是台灣影像藝術創作圖景中極具實驗性與顛覆性的刺點。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第五十一屆威尼斯雙年展:藝術經驗 行道無涯 台灣館《自由的幻象》(The Spectre of Freedom)策展人王嘉驥策畫,2005,超書寫 高重黎,P39。
 
http://www.taiwanarttogo.com/index.php?f=4&t=2&c=12&id=1911
 
倖存的小男孩.黑猩猩.非洲叢林.探險-猜一部動畫。沒錯就是1999的<泰山>(TARZAN)。片中的轉折點,發生在女主角向泰山展示許多光學器材,如天文鏡.幻燈畫片,還有稱為praxinoscope的活動影像裝置之後。泰山從短暫的驚喜,變得自漸形穢而恐慌。對照現今日全球化名義下,以全世界為範圍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影音科技)支配結構下的食物鏈而言,多數人們的處境並無不同於上述的泰山或黑猩猩。些微的差別只是如今的「泰山」.「黑猩猩」大都住在水泥叢林之中,目光就著各式各樣的顯像器。如此,刻意在數位影音科技鋪天蓋地的席捲之下,鋪陳「光化學機械式活動影像」及「手動式物理性活動影像」的意義何在?又試圖要論證什麼?此一情鏡似乎可以推演如下。
 
觀者在參與展覽現場時,也許會感受到前世今生般似曾相似的三維影像及其中強烈的物質性-亦即一個經由勞動主體的手,直接或間接透過工具製造出來的物件。由此,進而聯想,原來自己可以有偌多關於生活與存在方式的選項可能。相較之下,看似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時無窮的數位影音科技產品,則是透過商品消費的模式,在華麗的聲.光.畫.資訊之中,立即與人擁有現在.掌握未來的愉悅假象,並擁有數以億計的同好為伴。幸福的滿足感竟然可以在此瞬間,快速地被決定-難道只要對未來有信心?但這是誰的未來?誰做的決定?
 
其實,影音弱勢者,譬如「泰山」或「黑猩猩」之流,想要脫離影音權力的從屬關係,拒絕成為被規定.無面孔.無名字的壽統治階級,首先不能沉溺於那輩決定的「幸福」,或僅止於寄望同一階級的作者,偶而為之,而且是以同樣先進的形式(透過技術與市場操控)所完成的少數產品。對每個人來說,「手繪圖」幾乎是本能的,尤其是在電腦遊戲.電視遊樂器.卡通.漫畫等消費爆炸時代裡,被「養大」的「泰山」或「黑猩猩」們。若想解放自己那麼,「手繪活動圖像」-超書寫-將是值得一試的。「超書寫」是對世界的重新命名,文化生產資料因而得以對流,解放與鬥爭才能獲得能量及合理性。藉此書寫,我們亦應牢記,必要在產品之中,表達出自身何以如此的當下處境,以及未來何以致之的自我期許-終究,一個進步.清楚.完整的街及面貌,應是概括技術革新且有經濟產業意味的。
 
了解攝影
 
Dziga Vertov's 'The Man With the Movie Camera' Remains a Fascinating Documentary。
 
http://www.popmatters.com/review/195156-the-man-with-the-movie-camera/
 
Still from Vertov's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1929。
 
https://monoskop.org/Dziga_Vertov
 
了解攝影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https://alchetron.com/Man-with-a-Movie-Camera-22930-W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Mikhail Kaufma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khail_Kaufman
了解攝影
 
still from camera eye in Jean-Luc Godard, Far from Vietnam, 1967.。
 
http://www.e-flux.com/journal/34/68370/between-objective-engagement-and-engaged-cinema-jean-luc-godard-s-militant-filmmaking-1967-1974-part-i/
 
了解攝影
Jean-Luc Godard , Camera-Eye 1967 | with English subtitles。
了解攝影
 
Use of pbenakistiscope before a mirro/鏡前使用幻透鏡。
 
了解攝影
 
phenakististiscope/幻透鏡。
 
費納奇鏡 /Phenakistoscope/1832/Joseph Plateau/Simon von Stampfer。
 
Film Before Film - Phenakistoscope, Zootrope, Praxinoscope。
 
 
http://clickme.net/24027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Zootrope. Mid-1830 。
 
了解攝影
 
The London Diorama.1823。
 
了解攝影
Phenakistiscopes. 1830。
了解攝影
 
Emile Reynaud, Praxinoscope a` Projection, 1882。
了解攝影
David Brewster's lenticular stereoscope. 1849。
了解攝影
Phantasmagoria. Mid-nineteenth century。
了解攝影 
Manufacture of stereo graphs. Paris, late 1850s。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看時間看 Watch Time Watching 2010 高重黎 。
 
http://blog.xuite.net/chinyachun/blog/41034561-%E6%84%8F%E8%AD%98%E8%91%97%E5%BD%B1%E5%83%8F%E7%8F%BE%E5%AF%A6%E7%9A%84%EF%BC%88%E5%8F%8D%EF%BC%89%E7%BE%8E%E5%AD%B8%E5%AF%A6%E8%B8%90%E2%80%94%E8%AB%96%E9%AB%98%E9%87%8D%E9%BB%8E%E5%80%8B%E5%B1%95%E3%80%8C%E7%9C%8B%E6%99%82%E9%96%93%E7%9C%8B%E3%80%8D 
了解攝影
 
Harun Farocki. Eye : Machine II (Ojo : Máquina II), 2002. Video, color y b/n, versión de un solo canal, 15 min. © Harun Faroc。
 
http://artishockrevista.com/2013/02/15/harun-farocki-poder-las-imagenes 
了解攝影
 
10.
 
以純藝術的方式了解攝影。
 
https://www.facebook.com/catherine.yen.3/posts/10154045119773575
 
Juxtaposition and Synergy (並置與協同)/Catherine Yen/2016。舞者“Our Lily” 和海芋 “Arum Lily”,兩張照片形成一視覺的完美途徑,這影像出現在1937/38 的" Lilliput Pocket Omnibus"雜誌上,由Stefan Lorant製作。Stefan Lorant是紀實攝影師、作家、及電影製片。此雜誌以Lorant發表與政治、美學相關的並置影像而出名 。 左邊的照片是由布拉格的 Dr.Krohn 所拍的"舞者",右邊的"海芋"圖片則由Felix Man所拍攝。有趣的協同作用( synergy)在兩張 照片中展現出視覺極好的效果。另臉友馬康拍攝了一張"枯萎的花朵 " ,其視覺效果與美國舞者Loie Fuller美妙的舞姿一樣展現出並置的逸趣橫生。
 
1.Our Lily/Arum Lilly, shared from Pola Vlachou。
了解攝影
2. 馬康照片 2011。
了解攝影
3. Loie Fuller -web site
了解攝影
 
這幅名為「福音之子」的攝影作品,創作緣由是為了向早期來華的宣教士致敬/馮君藍牧師。
 
http://www.cdn.org.tw/News.aspx?key=2515
 
第15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和光同塵》馮君藍攝影個展/ 馮君藍 藝術家訪談。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Portrait of Trash 垃圾.寫真/孫蕙戀/2015。
http://www.onfotostudio.com/oldnews/portrait-of-trash
了解攝影
 
EIPA – 專訪藝術自拍攝影師韓筠青Anna Han 分享國外攝影求學路/2015。
https://solomo.xinmedia.com/photo/16560-master
了解攝影
 
須田一政、初の電子書籍となる本書「風姿花伝(完全版)」は1978年刊行の「風姿花伝」に載らなかった
38点の連載作品すべてを納めた完全版として2012年11月に刊行された写真集である。
 
http://www.d-plexus.com/fushikaden_jp
 
須田一政「風姿花伝(完全版)」電子書籍 予告編 。
了解攝影
 
HT.Chen 白日夢遊先生。
 
https://www.facebook.com/HT.Chenn/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ht-chen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koh sang woo。

 
 
11.
 
以動畫.漫畫.繪畫.音樂的方式了解攝影。
 
Art of Prehistoric Times: Rock Paintings from the Frobenius Collection
Martin-Gropius-Bau, Berlin, Germany BY TOM MELICK。
 
https://frieze.com/article/art-prehistoric-times-rock-paintings-frobenius-collection
 
Imagination is ancient Our imaginative life today has access to the pre-linguistic, ancestral mind: rich in imagery, emotions and associations。
 
https://aeon.co/essays/imagination-is-such-an-ancient-ability-it-might-precede-language
 
Procession, Zimbabwe, Chinamora, Massimbura 8,000-2,000 BCE. Watercolour by Elisabeth Mannsfeld, 1929, 65 x 202.5 cm © Frobenius-Institut Frankfurt am Main。
 
了解攝影
 
Eland antilopes, buffalos and humans,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Harrismith, Balmoral 8,000-2,000 BCE. Watercolour by Maria Weyersberg, 1929, 98 x 134 cm © Frobenius-Institut Frankfurt am Main。
 
了解攝影
 
Stag hunt, Spain, Valltorta, Cueva Mas d’en Josep, 8,000-3,000 BCE. Watercolour by Alf Bayrle, 1934, 50 x 38 cm © Frobenius-Institut Frankfurt am Main。
 
 
了解攝影
 
 
世界的起源蘇維(Joseph-Benoit Suvée),〈繪畫藝術的發明〉(The Invention of the Art of Drawing),1791。
 
世界的起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96%E7%95%8C%E7%9A%84%E8%B5%B7%E6%BA%90
 
不在(再):相片的記憶與遺忘/2015。
 
https://ichyoije.blogspot.tw/2015/02/nichtda.html
 
是愛情創造了藝術,還是藝術醞釀著愛情?2017/塗思美育。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398oaky.html
 
The Origin of Painting。
 
https://projectionsystems.wordpress.com/2009/09/06/the-origin-of-painting/
 
EX LAB 劉怡君研究員分享,2017。
 
以這篇論文為例,超越感知的盲點:數位藝術中的真實幻象/Seeing beyond Sight: The Illusory Reality in Digital Art/林伯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2009。
 
http://cid.ntua.edu.tw/files/%E8%B6%85%E8%B6%8A%E6%84%9F%E7%9F%A5%E7%9A%84%E7%9B%B2%E9%BB%9E.pdf
 
轉述其中第12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記載,西方第一位畫家是希臘的布塔狄思(Butades),12她與愛人分手前夕,將他的輪廓借燭光投影在牆壁上描繪下來。德希達(Derrida,1993)在其《盲人傳略》(Memoirs of the Blind)一書中曾分析法國畫家蘇維(Joseph-Benoit Suvee,1747-1807)所畫的《布塔狄思(繪畫的起源)》(Butades orThe Origin of Drawing,如圖 10),德希達指出,畫中布塔狄思與她的愛人兩人之間
的視線根本沒有相對,這彷彿在提醒大家,人們只有在不看的條件下才能描畫。由於在描繪圖形的當下,畫家無看見他的對象,必然有空隙或延誤產生,因此圖形的完成有賴於記憶。德希達藉此論證:平面藝術起源於被描繪對象的非現存或不可見狀態;從一開始,感知就屬於回憶。當然,我們不要把德希達所謂的記憶侷限在
描畫圖形時,從觀察實物到轉向專注於圖面,這兩個動作之間短暫的時間差距。從巨觀的角度看藝術創作,不也是藝術家們對生活記憶的再現嗎?朗格(Langer,1957)曾經用「幻影」(apparition)來形容舞蹈藝術所製造的變幻流動的視覺效果,而這種幻影般的藝術型態究竟想表達什麼,朗格的回答是:一種理念(an idea);一種
由情緒、感情,以及生活中過往的主觀經驗所形成的理念。
 
了解攝影
 
Bypassing the Camera: Body as Eyes, Fight with Cameraless Film,文——林欣怡,《藝術觀點ACT》66期,2016年4月出版。
 
http://act.tnnua.edu.tw/?p=3275
 
I. 繞過攝影機
 
高重黎在〈實驗——我的電影史〉一文中論及:
 
…我曾在過去的文字論述中,將整個西方電影史歸結為一個只是向攝影機(放送端)傾斜的歷史,但是沒有放映機如何看到機器影像呢?你們會問,沒有攝影機,何來給放映機播放的機器影像呢?…難道一定這樣才能得到機器影像?就不能在繞過攝影機的關係中得出機器影像嗎?動畫即是一例。(高重黎,2012:62)
 
高重黎透過動畫的「物性」如現成物、舊膠片與放映機等的裝配物,作為自身抵抗西方實驗電影的組件,「它們同時是機器影像也是影像機器,這才是我們要面對的影像現實。」(ibid, 63) 這裡指的影像現實,是透過積極的發展影像機器(接受端位置逆前)而非機器影像(西方視覺本體)的追索。高重黎的活動影像物性組件,或者說「動畫」,以舊式伴唱帶卡匣、錄音帶、八釐米膠片、幻燈機、小花盆、素描等構成,從藝術生產工具的物性與序列著手,作為自身反電影的方法論。這樣的方法論若執於二元對立的正反相逆去理解,將伴隨著諸多影像現實的錯認:與「西方視覺本體」的對峙,於是我們會進入影像機器「非西即我」的分類法去構成「我們的視覺感知神經論述」,甚或回到1896年因日人引進,出現在臺北淡水河岸建昌街、文武街與艋舺祖師廟前愛迪生式單人觀賞的西洋鏡(Kinetoscope)的視覺暫留,進行物件追索。關於此點,高重黎於文末給出了預測模擬回應,此方法論並非因西方影像機器的空缺所刻意生產的手造弱影像、低解析物件,而是我們對「影像機器」的辨識感知才是必須逆反的「意識形態」。根據高重黎,攝影機意識、影像生產序列、組配物件這些節點的逐一再返重譯才是我們影像現實必須重新改造的起點,亦即,影像的精神生產條件。於是,對影像機器影像的翻拍、看讀、變焦、格速、循環等技術操作;與機器影像的生產、改裝、再製等的實驗,兩者相疊,贖回了高重黎所欲的電影敘事。
 
「繞過攝影機」,我們越過的不僅是影像機器的放送端,從影像機器的分子回到機器影像的物性;也繞過了盧米埃兄弟的《工廠大門》(Workers Leaving the Factory,1895),從膠卷底片的影像機器移至繪畫與時間速度的肉眼視覺暫留,它更出示了一種身體面對影像機器的浮動性格,即便此身體性格最終似乎仍逃不過德勒茲所言「思想即影像,大腦即螢幕」的大框架,卻仍舊提供了我們一種追索活動影像與鏡外蒙太奇的路徑。本文將以高重黎的身體越繞與影像精神生產意志作為定錨,局部檢論此類影像的組構條件。事實上,身體的越繞使得我們進入可驅動所有影像組成物質的施動狀態,任意進行感知、加速重組分鏡模式,亦即,身體蒙太奇。而這,當然是維托夫(Dziga Vertov)式的機器影像機器。
 
II. 身體剪接器——維托夫參數
 
這是兩個相鄰的空間,一間為明室,一間為暗室。明室牆面投映著泰國鄉間叢林的影像,空間裡佈滿垂吊的開關器,觀者可自行選擇開關器切換畫面。暗室牆面投映著2004年10月25日當日泰國南部馬來族穆斯林分離份子武裝動亂暴動「塔拜(Tak Bai)事件」的秘密檔案影像檔案。根據影片,六名穆斯林因軍警衝突死亡,數百名當地居民集體逮捕,由軍車遣送,七十八名穆斯林在押運途中悶死於軍車內。暗室的紀錄影像亦佈滿垂吊的開關器,待觀者決定出示的畫面。作為檔案影像,泰國藝術家傑括瓦.尼坦隆(Jakrawal Nilthamrong)作品《黑色空氣》提示了我們對「影像機器」的辨識感知,這一批來源不明、不能公開提供者的衝突影像無疑透過「身份沈默」進行政治話語的高分貝揭露,並從檔案來源的政治性移至影像自身的政治性。作為「機器影像」,《黑色空氣》提供我們兩種意向:一為象徵「泰國日常」的現實風景,一為瓦解此日常現實感的「泰國」,而觀者建構這兩種影像共感知的意向,取決於藝術家佈置給觀者的影像開關器,進一步向「無意向性」剪接的感知傾斜,而這,便是影像自身的政治性所在:一個揭露、意識政治事件的影像現身,同時亦是要求觀者決定觀看不觀看、隱藏不隱藏的感知衝突,將身體的主動性與影像的被動性連結起來。此種「無意向性」剪接方式,在藝術家倪祥作品《暗巷》與《官方曖昧》那裏,成為一種拒絕機器影像剪接的身體風景。
 
數張拍攝對象同質的四乘六吋照片集,亂序但同徑地黏貼於牆面,因為照片的尺寸與黏貼位置,觀者必須移動、改變身體位置與動作,進而構成「閱、讀」影像、接續回到影像現實的感知序列。一方面,倪祥作品對準的是影像與時間速度的視覺暫留,身體運動的個人差異,無論是加速、前進、倒退、減格、跳接等運動,都讓影像在身體運動中往返於「形成動畫」與「閱讀影格」兩種感知中。另一方面,此種影像物質上的序列性指向了「鏡內蒙太奇」,一種藝術家主觀意識上的影像序列;亦指向了「鏡外蒙太奇」,觀影者身體的場景與鏡頭意志,再一次將身體的主動性與影像的被動性連結,這如同在景象創製的場景中調度維托夫的影像參數。維托夫在〈電影眼:一場革命〉(Kinoks: A Revolution, 1923)文中宣告:「我從人類動能中解放,我在恆動中…我,一具攝影機,拋擲此身,於混亂的運動中遣調,記錄運動…從每秒16-17個影格速率的規則中解放。」(Vertov, 1923:17)。若我們將此陳述中的攝影機身體類比為從影像機器的影格速回到機器影像的身體物質,那麼倪祥影像組件中的攝影機意識、影像生產序列、組配物質可說是倒行逆施般的身體動畫生產器,企圖恢復機器影像觀影過程中時常荒廢的身體感,同時向觀者發出回望活動影像起點的要求,以身體暫留纏繞視覺暫留,於機器影像的影格速率中解放。
 
III. 手投影膠片——偏執式取鏡
 
「啪!」投影機開啟,藝術家理查.理路爾(Richard Lewer)站在投影機前,將一張單色手繪透明片放置光面上,「是的,我的朋友都叫我伯尼。」影片出現藝術家口白,以第一人稱。接著疊上一張、再一張。這些透明片上手繪著2012年11月發生於西澳大利亞佛羅意特海灘的一個自殺案件。「我的伴侶朱莉亞,我們在一起二十年了。」一部老車被發現於海灘邊,伯尼(Herbert Bernard Erickson)自殺前的衣服整齊的疊在沙灘上,一起自溺自殺案件。81歲的伯尼自殺前一個月曾認罪並被判刑,因謀殺其73歲的伴侶朱莉亞(Julie Betty Kuhn),伯尼因不忍看到他的伴侶持續忍受病情惡化,用枕頭悶死她,接著殺了他的兩隻狗。在伯尼自溺前,曾試圖用觸電自殺未果,這讓他嚴重灼傷,失去兩隻手指。案件判決前伯尼做了告白陳述:「我不想做牢,我想跟朱莉亞同歸,但不幸地,我還在這。」如同應時性、時事性的「活報劇」(living newspaper),以新聞時事作為主要題材,《不幸地,我還在這》作品的敘事內容來自於一則殺人事件,由藝術家獨白,同時手動操作以黑白素色繪畫為主的投影片,進行故事演示。這件不以影格速度作為「動畫」手段的「動畫」,將動畫的「仿生性」置後,或者說,手繪投影膠片意味著攝影機的越繞,此動作同時越繞過電影膠片的影格速率視像。每一幀投影膠片的影像,來自於藝術家閱讀新聞事件後腦內影像構成的「仿生再現」,此再現不僅是新聞事件的個人素描,亦是「事件本身不可再現」的素描,透過藝術家個人面對事件的「偏執式取鏡」,去對應新聞事件報導的「冷鏡頭」。
 
活報劇主要源自1917年大革命後的俄國,當時的新政府透過這種「活的報紙」、以社會事件作為起點、結合身體動作表演的戲劇形式進行民眾教育,具強烈的政治宣傳功能。活報劇的身體介入,如同意向性明確的事件蒙太奇。如今機器影像中的「新聞」傳輸,表達著幾種影像的現實:事件現場、言說現場、身體現場、事件擴延現場,或者說,是一個機器影像構造的影像現實與意識形態。如果說機器影像所生產的新聞,是一種隱藏著政治意識的冷影像(取消影像自身),那麼活報劇中「新聞素材剪接」所生產的「新聞」,則是一種影像的政治(還原影像的政治性),其目的並非將新聞事件還原出來,而是透過「劇場性」的條件,與民眾建立強連結,取消了機器影像的政治再現,向世界索引,朝參與性身體傾斜。檢視《不幸地,我還在這》作品中的劇場條件,除了藝術家的事件手繪素描,手感剪接,另一則為帶有強烈口音的敘事旁白。若我們將藝術家濃濁的地方口音獨白類比為劇場方法中的「丑客」,提供觀者主觀(角色扮演與提問)與客觀(事件描述)的文本敘事,那麼手繪膠片的操作則給出了藝術家第一人稱式的再現與注視。這裡我們可以觀察到一種非機器影像的動畫樣式,當新聞事件生產傳輸的起點與條件,轉譯為藝術主體意志化的圖像放映,其所形成的視線並非景框鏡頭式地觀看,而是藝術主體身體介入式的虛實投映,映入我們視網膜的不僅是新聞事件,更多的是劇場蒙太奇的敞性主體,讓一幀幀的畫面回到觀者的敘事感知中衝突,而非進入事件本身的律法是非中進行判決。
 
IV. 無景觀全景——腦內新寫實
 
Travelogue (2010) from Jani Ruscica on Vimeo.
黑白色調,空無一人的場景,一個室內空間。我們聽見影像傳來步行聲、關門聲、室外街道上的車聲。影像出現字幕,引述了當代與歷史文本中的旅遊文字,交錯敘事,無人聲旁白。接著室外光影投映於白色布幕上,透過影像聲音判斷,布幕由滾動式捲軸組成,佔滿白色布幕滾動的全畫面長達約三十秒,捲軸機械出現於畫面中,無人操作,鏡頭持續運動。字幕進行著關於城市、景色、目光等的描述,鏡頭指向觀眾席,席上無人。鏡頭轉向布幕方向,一個無景觀的「移動全景圖像」(Moving Panorama),捲軸持續運動,攝影機持續運動,字幕持續運動。攝影機軌道、空間、空場、空景、雨聲、特寫。「對丹尼爾.迪福(Daniel Defoe,英國小說家,著有《魯賓遜漂流記》等)而言,城市是一具龐大的身體。」字幕寫道。
 
芬蘭藝術家亞尼.路西卡(Jani Ruscica)影像作品《遊記》(Travelogue)「中」的機器影像,為「移動全景圖像」,展示著空無;完成觀看此空無的影像機器,是「攝影機」。若整個西方電影史是一個向攝影機傾斜的歷史,《遊記》給出的視線,則是後照鏡式的觀看,觀看什麼?活動影像的基礎條件:聲音、影像、文本。在密閉的室內,「移動全景圖像」所試圖創造的,是趨近真實實境般的全景觀,透過單一方向線性移動的圖畫,觀者以視覺接收連續性的迴圈全景,仿若遊歷身體境外的世界。在此種圖像出現之前,我們透過文字書寫理解境外他方(文本),透過班雅明口中的「說故事者」,接收身體於現實空間中移動的經驗傳輸(聲音)。然《遊記》中的境外他方,主要來自於文本敘事,以及我們觀看此無景觀全景時的腦內想像。在此想像中,「真實不再是再現或再生產,而是「對準」;新寫實主義並非再現一個已然被解讀的真實,而是對準一個總是模糊、尚待解讀的真實…並因此創生出一種巴贊稱之為『事實—影像』的新影像。」(Deleuze, 1989:1)透過現世與歷史文本的字幕陳述,我們觀看著無景觀的影像界面,我們觀看的是腦內螢幕,我們成為影像機器自身,一具攝影機身體。德勒茲直言,「一切都可取代膠卷;因為其只發生於腦袋之中、眼皮之後」(Deleuze 1985, 280 ; 659)。於是《遊記》構成的影像現實為,思想影像與事實影像的交疊往返,藉由直視機器影像的寫實條件——移動空無全景、文本敘事——的純視效情境,凝聚鏡頭意識,對準影像真實。
 
V. 以身為目,操干戚以舞
 
繞過攝影機,高重黎藉由一個簡單的身體動作形象拋出重新檢視影像生產的可能。動畫作為這個可能(動搖改寫攝影機的位置、歷史)的操作,除了提示我們影像生產模式如何地決斷我們的感知,亦切入、生成了影像機器感知構造的另一節點,一種朝身體蒙太奇、非意向性剪接、手投影、腦內寫實的「身體動畫」叢集傾斜。這樣的叢集除了是高重黎方法論的延伸之外,本文對準的較非是連續動作影像與影格速度形成的視覺暫留,也不是動畫內容的仿生活現質性,而是從機器影像、影像機器的「物性」思考影像意識,最終回到以「身體」作為「機器影像機器」的混融載體。
 
事實上,這樣的論式,亦是對高重黎於〈實驗—我的電影史〉文末的所描述的未來影像現實的思考,高重黎直言,雲端經濟中的影像是一種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而構造的同質化的未來:「在雲端這個終極影像機器、機器影像中,沒有人也不存在身份。」(高重黎,2012:65)高重黎的傾向是,雲端技術混合了「全球化」的毒素,在那裡,影像機器影像掌握了藝術主體的感知模式,更重要的是,此感知模式永遠混同著「西方」的潛在作用。如果藝術主體的身體勞動不斷地朝向、浸入此同質模式生產影像,那麼其結果僅是「好萊塢的怪親戚」的機器影像。是以,透過影像放送端與收受端的逆位再造,透過影像生產工具的重組自省,方能創造新的語境。
 
這類繞過攝影機的「動畫」,趨近於某種「無攝影機影片」(cameraless film)或者「膠片繪製動畫」(Drawn-on-film animation),一種將現實、手感繪製調度入影像的影像生產。不同的是,當我們將影格速率、非意向剪接甚或「圖像顯影」進行身體化操作,便是進一步地將影像蒙太奇運作於非鏡頭單元、非線性剪接、非直接敘事、導演意志之外進行運動,往返挪移於圖像分子、物性影像之間,重要的不是「會動」,而是「如何動」。若我們將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en)所強調的動畫並非「會動的畫」(drawings-that-move)的藝術,而是「畫出來的運動」(movements-that-are-drawn),並以身體作為基礎坐標、同時納入「影格區間運動」等參數去理解,那麼活動影像便不再只是兩個連續影像間的距離設定(影格速率),而是連續影像與身體間如何建起聯繫,如何任意穿梭的集體活動配置。也更可以理解分子影像中「偶微偏」(cliname)所可能影響分鏡單元的震動。或許,在沒有人也不存在身份、混合了同質性毒素的雲端影像叢集中,繞過攝影機,以身為目,操干戚以舞的活動影像體組,能夠在腦內敞性螢幕中,運動出一具肉身光影。
 
【引用書目】
高重黎,〈實驗——我的電影史〉,《藝術觀點》第51期,2012。
Dziga Vertov, Kino-eye: The Writings of Dziga Vertov, Kevin O’Brien (TRN), 198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Gilles Deleuze, The Time-Image (Cinema), Tomlinson, Hugh (TRN), 1989,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林欣怡。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助理教授,《藝術觀點ACT》主編。
 
ACT 66. Animate!動畫本體的當代性,專題導論。
 
http://act.tnnua.edu.tw/?p=1456
 
了解攝影
 
到當代,傳統的定義與理論無法滿足當代創作的多樣性。
 
Gündüz Ağayev - Imagine - Təsəvvür et - Представь себе,2016。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Azerbaycanlı Ressam Gündüz Agayev'in Ülkeleri ve Adalet Anlayışlarını Konu Alan 10 İlginç Çizimi,2016。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Tehran Taboo,中譯德黑兰禁忌,2017,導演: Ali Soozandeh。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silar echoes nigel stanford,2014。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44wbAAm5TyMZiInLGbYUb
 
了解攝影
 
Nigel Stanford on Spotify。
 
https://nigelstanford.com/spotify.aspx
 
CYMATICS: Science Vs. Music - Nigel Stanford 2014。
 Daft Punk - Get Lucky (Full Video)2013。

 Corre Lola, corre,1998。

 Robert Miles - Children [Dream Version]

MOTHERBOAARD - ALL THE HOES

Juicy J - 30 Inches (Yung Gud Remix) ( unofficial music video )。

Corre Lola, correSlightly Left of Centre - Love The Way You Move (LTWYM)

About You [directed by VASH] 

【訪談】手塚治虫談實驗動畫。
 
AKIRA 1988 漫畫家大友克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A%E5%9F%BA%E6%8B%89_(%E7%94%B5%E5%BD%B1)
 
AWAKEN AKIRA 2018。
 
 
 
了解攝影
 
ショート・ピース (アクション・コミックス―大友克洋傑作集) 1986。
 
了解攝影
 
國立故宮博物院:【印象.左岸】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2017。
 
https://www.npm.gov.tw/Article.aspx?sNo=04009255
 
了解攝影
 
千年一問 2018 漫畫家鄭問 故宮大展。
 
https://www.chenuen2018.com
 
了解攝影
 
麻辣教師GTO 1998 漫畫家江川達。

了解攝影
 
攻殼機動隊1995 漫畫家士郎正宗 導演押井守。

了解攝影
 
Perfect Blue 藍色恐懼,導演 今敏(Satoshi Kon),1998,原作竹內義和。

了解攝影 
Satoshi Kon - Editing Space & Time。 
 
盜夢偵探(日語:パプリカ) 2006 導演: 今敏 ,改編原著: Paprika。 
了解攝影
《星際牛仔》(カウボーイビバップ,Cowboy Bebop,又譯《賞金獵人》)1998,導演 渡邊信一郎,原作:矢立肇。
了解攝影
 
許炯個展——我看見賈島了嗎?2017。
 
http://aura-art.com/artist/xujiong/
 
http://aura-art.com/edm/may1702/
了解攝影
山村浩二 Koji Yamamura。 
了解攝影
GHOSTEMANE - Mercury 2017。
 
Daft Punk Skrillex Remix - Conte 2013。
 
i just wanted to destroy something beautiful... 2017。
 
Kate Tempest - Europe Is Lost (Official Video)2017。 
 
怪醫黑傑克 OVA三碟版(全) DVD,2005,出崎統(導演)與杉野昭夫(作畫監督)。
了解攝影
獵人,HUNTER×HUNTER,1999,作者為冨樫義博。
https://zh.wikipedia.org/wiki/HUNTER%C3%97HUNTER
了解攝影
幽遊白書,1990,《幽遊白書》,作者為冨樫義博。(日語:幽☆遊☆白書),是日本漫畫家冨樫義博的作品,連載於《週刊少年Jump》1990年51號到1994年32號,單行本由集英社發售,全19冊。後來陸續發行電視動畫、電影、完全版漫畫、電子遊戲、文庫版等相關作品。中文版在臺灣是由東立出版社代理,香港則是由天下出版代理。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D%E9%81%8A%E7%99%BD%E6%9B%B8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魔法阿媽》Grandma and Her Ghosts。是由王小棣所執導/監製,漫畫家麥仁杰負責劇中造型設計與分鏡,史擷詠擔任配樂,文英替動畫人物配音的1998年所上映台灣動畫電影。作品預算高達4000萬,且仿效迪士尼製作方式以真人表演來進行配音後,再繪製動畫畫面。本片內容以祖孫互動與台灣民間信仰為主題,上映後在台灣社會取得迴響。
 
維基百科介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D%94%E6%B3%95%E9%98%BF%E5%AA%BD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L'illusionniste (2010)。
了解攝影
宋岳庭 Shawn M80 - Life's a Struggle (HD),2010。
了解攝影
   Paperman Trailer,2013。
 
參考文獻。
 
王國維 人間詞話 1910。
 
從相對論到上帝的粒子: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諾貝爾物理獎1901-2013。
 
nicolas henri jacob-marc jean bourgery-traite complet de l'anatomie de lbomme(人體解剖大全) by Marc-Jean Bourgery,1839。
 
觀察者的技術:論十九世紀的視覺與現代性/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 On Vision and Modernit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Jonathan Crary/1990。
 
Kritik der Urteilskraft/批判力批判/1790/康德。
 
Suspensions of Perception/ Jonathan Crary/1999/簡譯是知覺的懸置 注意力、景觀與現代文化。
 
比台灣電影更陌生:台灣實驗電影研究/吳俊輝/2014。
 
超視覺世界 Invisible Worlds/national geographic/2005/09/22/協和代理商。
 
人權不是舶來品:跨文化哲學的人權探究 陳瑤華 2015 五南。
 
影像的秘密 The Secret Lives of Images 作者 李煒 2016。
 
世上最差勁的佛教徒 Seeking Peace: Chronicles of the Worst Buddhist in the World 瑪莉.派佛 Mary Pipher 2010 心靈工彷。
 
藝術終結:論丹托的藝術哲學 作者: 梁光耀 出版社:五南 2013。
 
知覺的懸置:注意力、景觀與現代文化,語言:簡體中文,頁數:500,出版社:江蘇美術出版社,作者:(美)喬納森·克拉里,2017。
 
Art Theory for Beginners 2006。
 
西方馬克思的興衰,2010,出版社:揚智,作者:洪鎌德。
 
冷靜的暗房,出版社:書林出版有限公司,作者:李昱宏,2008。
 
西洋藝術史叢刊1身體變化:西方藝術中身體的概念和意象主編:曾曬淑出版社:南天書局有限公司出版年月:2004 年 5 月ISBN:957-638-627-6。
 
 
莊國榮(2014),行政法,增訂2版,元照出版。
 
《人權之路:臺灣民主人權回顧》2008新版,出版: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台灣)。
 
參考文章。
Joseph Beuys 與社會雕塑。
http://www.cnex.org.hk/download/Joseph%20Beuys%20&%20Social%20Sculpture.pdf
 
 
Before TV, Kids Would Flock to Midnight Ghost Shows。
https://paleofuture.gizmodo.com/the-rise-and-fall-of-the-midnight-ghost-shows-1453449359

Catherine Yen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4900134063575&set=a.10152871298218575.1073741901.580713574&type=3&theater

https://www.facebook.com/catherine.yen.3/posts/10154045119773575


 
 
國內外 資料.網站.作者(這裡提供一些和攝影.數位媒介.當代藝術等....相關的網站)。
 
 
Artishock:http://artishockrevista.com/
 
sutured:http://sutured-infection.tumblr.com/
 
cc:https://culturacolectiva.com/adulto/
 
ADAM:藝術.設計.建築與媒介資訊之門(the art,design,architecture&media information gateway)是由一群英國高等教育的專業圖書館員,選粹國際上可搜尋到的網路資源作成目錄,並將其分門別類與編目。
 
http://www.ukoln.ac.uk/services/elib/projects/adam/
 
screeningthepast:以視覺媒介與歷史為主題的國際電子期刊。內容含括了攝影.電影.電視.多媒體。
 
http://www.screeningthepast.com/
 
zonezero:中譯零地帶這個網站關切的是攝影以及其從類比到數位世界這段旅程的改變,內容旨在傳達一些攝影主題所引起的持續論辯,包括所有和真實的在現以及其他和從類比到數位影像製作等相關議題。目的在於讓人們能更理解在數位時代的脈絡下,傳統的靜態影像該何從。網站上還有一些線上的攝影展覽,特別愛好來自拉丁美洲的作品。
 
http://zonezero.com/en/
 
cafe society:咖啡社會是一個透過網路來開放宣傳.辯論.展覽攝影與墊子影像的論壇,並集結了從英國的赫爾(hull)到荷蘭的阿姆斯特(amsterdam)等城市的纇美術館。
 
https://fineartamerica.com/
 
ctheory:c理論是一個刊登和理論.科技.文化有關的國際期刊網站,每周一次,該網站會發行當代論述中箱觀的文章.評論.重要書評,內容中同時也包含了媒介地景中主要事件場景(event-scenes)的理論化。
 
http://ctheory.net/ctheory_wp/home/
 
magnumphotos: https://pro.magnumphotos.com/C.aspx?VP3=CMS3&VF=MAGO31_2_VForm
 
Aperture: http://aperture.org/magazine/
 
PDN: http://www.pdnonline.com/
 
Lenswork: http://www.lenswork.com/lwq.htm
 
The Art Journal: http://artjournal.collegeart.org/
 
Communication Arts: http://www.commarts.com/
 
CMYK: https://www.cmykmag.com/
 
Diffusion Magazine: http://www.diffusionmag.com/
 
Blind Spot: http://www.blindspot.com/
 
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 http://www.bjp-online.com/
 
Shots Magazine: http://www.shotsmag.com/menu.htm
 
View Camera: http://www.viewcamera.com/
 
Black and White Magazine: http://www.bandwmag.coms/
 
Color: http://www.colorsmagazine.com/
 
Afterimage: http://vsw.org/afterimage/
 
Photo-Eye: https://www.photoeye.coms/
 
Focus: http://www.focusartmag.coms/
 
F-Stop: http://www.fstopmagazine.coms/
 
Art in America: https://www.artinamericamagazine.com/
 
FILE Magazine: http://www.filemagazine.coms/
 
pik : http://www.pikmagazine.com/ (已停刊)
 
Deep Sleep: http://www.deepsleep.org.uk/
 
Ahorn Magazine: http://www.ahornmagazine.com/
 
wallpaper: https://www.wallpaper.com/
 
theagentlist: http://theagentlist.com/
 
vanityfair: https://www.vanityfair.com/
 
art+commerce: https://www.vanityfair.com/
 
moma: https://www.moma.org/tickets/select?gclid=Cj0KCQjwxdPNBRDmARIsAAw-TUlcZd-hI8U8vmF_wCtZfWi7m9-jVP7tKoR3itK5jwAxcKP71Sp5aDQaAvxJEALw_wcB&gclsrc=aw.ds
 
atgetphotography: https://www.atgetphotography.com/
 
George Eastman Museum: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j-A2VNbcBmso-vYKsKcyg
 
christies: https://www.christies.com/
 
蘇富比(Sotheby's),是一家拍賣行,以拍賣藝術品及文物而著稱。現在蘇富比每年的成交額大約為20億美元,辦事處設於英國倫敦龐德街及紐約曼哈頓約克大道。是佳士得拍賣行的重要競爭對手。
 
http://www.sothebys.com/en/auctions.html
 
泰特美術館(Tate) ,收藏英國與現代藝術,並不屬於英國政府組織機構,只是其主要的贊助來自於英國文化部門,在英格蘭有四個據點:泰特不列顛(1897年成立、2000年重新命名)、泰特利物浦美術館(1988年成立)、泰特聖艾富思美術館(1993年成立)以及泰特現代藝術館(2000年成立),另外還有一個互相搭配的網站:泰特線上(1998年成立)。
 
http://www.tate.org.uk/
 
日本/japan。
 
plexus:http://www.d-plexus.com/#14
2手舎nitesha:https://www.nitesha.com/
 
倫敦/London。
 
muteart:以倫敦為根據地,探討數位藝術與媒介批判的線上版期刊。
 
http://www.muteart.org/en/about-us/
 
London Independent Photography:倫敦讀利攝影的雜誌。線上版的內容展現了倫敦讀利攝影團體的風貌,旨在推廣讀利攝影.對攝影的批判論辯與組織展覽等....。
 
http://www.londonphotography.org.uk/
 
https://www.facebook.com/LondonIndependentPhotography/
 
台灣/tawaen。在台灣關於攝影.影像相關課程.讀書會.非營利組織等....。
 
林子桓。
http://tzuhuanlin.com/
 
章光和學校。
https://sites.google.com/site/khvschool/Home/me
 
游本寬當代攝影。
http://www.xn--mnqq13ajvc6zhhxciyp4wm.tw/
 
ex lab 主持人鍾易庭。
http://atexlab.blogspot.tw/
 
It’s very difficult to make good mistakes。Ex LAB以實驗室(Lablatory)為概念的教學計畫,將攝影思考的課程用影像實驗室方式進行。以創作主題為研究假設,使用攝影術為研究方法,企望透過不斷地討論、分析、重覆測試(Photographing as Experimenting)來建立個人觀點,探索光學性複製影像中可能的意義。 藉由攝影作為一種觀察策略(Observational Techniques)和表達媒介,照片作為觀察結果,如文件、檔案、記錄、證據,來理解我們的社會和文化,以及個人與其所處世界的關係。Ex LAB 的技術性討論,著重於在個人觀察上或計劃執行上的需要來思考、延伸。透過相機,Ex LAB的參與者為攝影師及藝術家的雙重身份,對她∕他∕它所見的景象或事件進行的一系列的視覺實驗。 每張照片等同於這個視覺實驗的紀錄、 表演、實踐,像科學家以瘋狂、過度想像的預先設定一個假設,然後透過一系列的實驗手段與實驗策略來對他的假設進行驗證,再不斷地調整變數來趨近真相。Ex LAB希望透過這樣影像實驗、練習,參與學員能在某種程度上,體驗沒有經驗過的事物,去思考新觀念,最後發展出個人特殊的影像敘事法。 Ex LAB 除了進行個人性的影像實驗,也會研究攝影本身(Photography or Drawing with Light),以及它的歷史(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了解攝影對我們作為人類來說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了解它在藝術上、文化上與社會上的功能與作用。關於攝影的本質與技術特性討論外,也會透過攝影與其他媒材之比較,如音樂、電影、設計、舞蹈、建築、空間、照明、劇場來觀察與思考其它的文化創作領域如何闡釋他們自身的特質與文化內涵,透過觀看與討論當代影像創作者,進一步去瞭解現今和過去的藝術家們,如何透過攝影等手法與策略來表現詮釋他們的主題。
 
【研究員學期結束的感想】
也許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都想輕易獲取知識,都想直接得到技能去運作。但是在技能後面的核心價值,是你的腦袋。
去學習如何思考問題,去分析或創造新的可能性:
如果有任何一門課程帶給我這樣的能力,我想它的影響會是最深遠,而價值也許不是立即可見,但是在很久以後我們回頭來看,你會看見。在ExLAB的學習,或許能夠帶來新的思維,培養自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from Fanyating
 
下面這段話是來自知名藝術家:Philip-Lorca diCorcia美國攝影師&任教於耶魯大學:
"我知道中國的藝術教育體系與美國的現存藝術教育體系非常不同。就算在美國境內也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藝術教育體系。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攝影師,如果你想知道所有你能學習到的東西——無論是數碼科技的或是技術層面的——所有你可能將要用到的器材,你能夠在某些學校裡學到這些事情。我從未也不會在這些課程中任職,儘管我不覺得這樣的課程有什麽不好。這不是我的方法,不是耶魯的方法。我知道的或接觸到的課程也不這樣做。他們很像是人文教育課程。這些課程不嘗試訓練你去做些什麽,而是嘗試訓練你的頭腦,以在日後完成什麽事情。這是一種常見的方法。如果你現在的普遍狀況一般,需要學習使用Photoshop或Final Cut Pro一類的工具,你能夠輕易地進行這種學習。"
 
http://www.artzip.org/interview-philip-lorca-dicorcia
 
【研究員學期結束的謝詞】from Jerry Cheng 鄭陸霖
 
今天最後一堂,我們聽了三首不同性質音樂,分享賞析了五組still life的創作,Eugène Atget 與 Walter Evans的作品解析,最後在討論Ronald Barthes的Death of the Author以及攝影零度寫作的可能中收尾。我自己的課程如果能夠有這樣多樣又結實的組合,我會proud of myself,而且不會吝於炫耀。
 
EX lab 名言
 
"Photography has no beginning or end; it is always in the middle, between things, interbeing, intermezzo." - YT 。
 
藝術力是混淆疆界的某種力量。 2017 Ex lab 鐘易庭主持人。
 
不願安息的招魂術。 2017 Ex lab 鐘易庭主持人。
 
雕塑是一種社會觀看方式 Ex lab研究員 陳彥智 2017。
 
藝術發生在作品對人產生積進的目的語價值之時,而攝影本身不屬於藝術的任何一種本質 Ex lab研究員 張靖驩 2017。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Dear,Hi,Hello,好久不見!李俐亞 個展/2017/以鍾易庭(EX LAB 影像實驗室主持人)談書寫和攝影的關連性-意義與時間的關係/P42-P43。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Ex Lab讀書會,每個禮拜一晚上7.30,不定時的主題/書/文本/展覽解析等。每一次入場費50圓。建議前來以臉書的eX LAB讀書會社團臉書的公告為主。若有空/興趣者在考慮,易庭說這是公開的。ExLAB讀書會(要進入讀書會要和范范班代說一聲)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58069157835928/
 
范范(Ex lab研究員學姊/班代/讀書會臉書管理員)
 
https://www.facebook.com/Miss.FanFun?fref=gs&hc_ref=ARSSzSoAob8dsx3npscLI7sK_5ZpAX3VVRhJNnuyTq_MskCH9y3ydWQqGIJpThiZG90&hc_location=group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Onfoto Studio /承德/天母。
http://www.onfotostudio.com/
 
GET 臺灣通識網 General Education Tw-開放式課程。
http://get.aca.ntu.edu.tw/getcdb/
 
視覺藝術前進世界(攝影行不行主辦方)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20041761506085/
 
[破攝影]2013.1.17 台灣攝影行不行?海外留學有多夯?(全/1-11)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vhDmcLlf2riPFTLkGfvK2p7VvR0iVz5R
 
台大開放課程。
http://ocw.aca.ntu.edu.tw/ntu-ocw/
 
政大開放課程。
http://moocs.nccu.edu.tw/?from=mobile
 
交大開放課程。
http://ocw.nctu.edu.tw/
 
清大開放課程。
http://ocw.nthu.edu.tw/ocw/
 
中央開放課程。
https://sites.google.com/site/ncuocw/
 
以近代視覺文化 Modern Visual Culture/劉瑞琪為例(全/1-16)。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fS0WrMWEu_7mN02kw5yms4oPJNB1P72d
 
GET 臺灣通識網 General Education Tw-開放式課程。
http://get.aca.ntu.edu.tw/getcdb/
 
西方美术史和摄影史-郑自明博士 2016。
https://youtu.be/WGDsDdWaLsc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TaipeiArts Doctoral Research Lab。
https://www.facebook.com/TADlabo/?hc_ref=ARQ3LCVcVWuT7LiI8qTGDSlCqD3tjGol__V6x4beoo7kpKqFEfXdFSv3AiLD6TjYbCI&fref=nf
 
https://www.tad-lab.net/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https://www.lightboxlib.org/
 
PHOTO TALKS。
https://www.facebook.com/2015PHOTOTALKS/?ref=py_c
 
攝影/藝術參考資源(持續更新)取捨間。https://implicationyi.wordpress.com/2016/06/08/reference/
 
大東藝術圖書館。
http://dadong.ksml.edu.tw/mp.asp?mp=10
 
EACH MODERN 亞紀畫廊。
https://eachmodern.com/
 
藝術觀點ACT。
http://act.tnnua.edu.tw/
 
影像筆記。
https://www.facebook.com/notebookonvisualimages
 
VOP攝影之聲。
https://www.facebook.com/vopmagazine/
 
美學策進會,Aesthetics Progressive Association (簡稱APA)。
http://www.esthetic.cstone.idv.tw/index.php
 
後石器時代 The Postoner Era。
http://cstone.idv.tw/
 
END/結尾。
 
低等協作的社會 第十二章。許許多多人以為自己是在思想,但他們只不過在調整他們的偏見。
威廉 詹姆斯(willam james) 地球腦的覺醒 2004。
 
了解攝影
了解攝影
 
會寫這麼多的主題一方面是給自己的筆記另一方面是給mobile01的一份禮物希望會員們能以有感覺的部分做延伸或深入化找出自己的影像語言以及我們需要不同的學習理解方式,像是佐藤學所說的我們需要學習的革命。這篇文章不是比較誰會多少東西或多少知識等.....而是如何互相學習或理解調整彼此之間對於影像的多元觀點。若以上有誤.不妥請求留言.私訊校正.建議等...
  
延伸之前疑問/交流。
 
關於暗房上實驗底片.相紙.影像的教室或書籍推薦?(或分享國內外)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5&t=4977975&p=1#62288751
 
詢問安瑟亞當斯論底片這本書。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5&t=4132878&p=1#52827323
 
修圖賜死 Death by photoshop。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5449482&p=1
 
he Five Obstructions/五道電影難題/2003/丹麥。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5278542&p=1#65950589
 
provoke 問題/交流/分享。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5269075&p=1#65837298
 
關於互文性圖像(intertextuality image)。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5&t=5305663
 
觀察者的技術:論十九世紀的視覺與現代性/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jonathan crary/1990。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5&t=5276035&p=1#65913397
 
知覺的懸置 注意力、景觀與現代文化/Suspensions of Perception/1999/jonathan crary。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5&t=5276186&p=1#65915309
 
Robert Frank(羅伯・法蘭克)。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5&t=5284595&p=1#66025886
 
關於決定性瞬間(法文-Images à la Sauvette,1952)或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5&t=5321309
 
關於互文性圖像(intertextuality image)。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5&t=5305663
 
構圖研究相關資料或知識等。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5&t=5297079
 
天文史攝影。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5&t=5282632&p=1#66223151
 
醫療與藝術。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5&t=5308316&p=1#66337440
 
照片的本質/The Nature of Photographs/Shore Stephen/(美)史蒂芬·肖爾。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5&t=5277998&p=1#66007952
 
布魯斯·戴維森/bruce davidson。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5&t=5283233&p=1#66008135
 
 
推薦有趣的攝影.視覺相關的書單.紀錄片等...
 
Photography:A Critical Introduction,Liz Well,2004。
 
了解攝影
 
攝影學批判導讀(Photography:A Critical Introduction),作者: Liz Wells,譯者: 鄭玉菁,出版社:韋伯,2005。
 
了解攝影
 
 
視覺藝術的意義(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Panofsky著,Penguin出版 1955。
 
了解攝影
 
BBC The Genius of Photography 2007 (bbc有這一系列的紀錄片可以看 共六集)。
 
https://topdocumentaryfilms.com/the-genius-of-photography/
 
The Genius of Photography Gerry Badger 2007。
 
了解攝影
 
 
中文版,攝影的精神:攝影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 2011。
 
了解攝影
 
 
杜象詩意的延異──西方現代藝術的斷裂與轉化 作者: 謝碧娥 出版社:秀威資訊 2008。
 
了解攝影 
譯者 曾曬淑,《Joseph Beuys 的藝術理論與人智學》,台北:南天出版,1999 年。
 
了解攝影
 
攝影不是藝術 章光和 2005 出版社:田園城市。
 
了解攝影
 
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原文名稱:Visuality and Identity: Sinophone Articulations across the Pacific 2013。
 
了解攝影
 
藝術。可見/不可見:視障美術創作與展演教學實踐,作者:趙欣怡,出版社: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2018。
 
了解攝影
 
Art Beyond Sight: A Resource Guide to Art,Creativity, and Visual Impairment,2002。
 
了解攝影
 
博物館與文化 第 12 期 頁 181~198(2016 年 12 月)Journal of Museum & Culture 12 : 181~198 (December, 2016)書評 Book Review看不見的美學力量:評《藝術超越視覺:藝術、創意與視覺障礙之資源指南》
 
http://www.cam.org.tw/activity/jmc/download/%E7%AC%AC%E5%8D%81%E4%BA%8C%E6%9C%9F%E5%85%A8%E6%96%87/12_7.pdf
 
 
推薦電影相關資料。
 
國家電影中心(國家電影資料館),台灣。
 
https://www.tfi.org.tw/
 
 
文選電影檔案館 anthology film archives 。 NY10003,紐約 第二大道32-34。
 
http://anthologyfilmarchives.org/
 
 
霍爾達.戈特利布檔案研究中心 howard gotlieb archival research center。
 
http://archives.bu.edu/error/page-not-found
 
馬薩諸塞,波士頓,波士頓大學謬葛爾圖書館 mughar library 。
 
http://www.bu.edu/library/mugar-memorial/
 
 
其他資源。
 
亞太/文化研究室(Asia-Pacific Cultural Studies,以下簡稱APCS)
 
http://www.meworks.net/meworksv2a/meworks/page1.aspx?no=179332
 
英文文學與文化教學資料庫 - 輔仁大學英文系。
 
http://english.fju.edu.tw/lctd/index.asp
 
推薦的譯者。
 
蔣興儀的學術散文(分析Slavoj Zizek(紀傑克、齊澤克)對Jacques Lacan(拉岡、拉康)的聯想)。
 
http://www.pixnet.net/pcard/jsy66621/profile/blog
 
Catherine Yen。
 
https://www.facebook.com/catherine.yen.3
 
哭爸資本主義。
 
https://www.facebook.com/khaupecapitalism/?ref=py_c
 
Žižek Society 齊澤克學會。
 
https://zh-tw.facebook.com/ZizekSociety/
 
Vera Naomi。
 
http://verawei888.pixnet.net/blog
 
Super Y超級歪。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
 
 
關於教育的新體制新面向。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2011,王政忠。
 
「1乘以1還是1,1萬次還是1,但只要多了0.01,1.01x1.01乘以70次,它就會大於2。如果政府或國家付我們老師薪水,對學生做該做的事是1。那我每天對學生做該做的事,領該領的薪水,一輩子到退休,我們都問心無愧。可是那個1,終究還只是1。如果我們願意在教學上多那麼0.01的改變,然後我們堅持。有一天,我們就會發現這樣的改變會成就更多的學生。我們必須這樣子堅持0.01的改變,是因為我們面對的不是別人的孩子,是自己的未來」今年43歲的王政忠,是南投縣爽文國中教導主任。目前他是全台灣唯一同時獲得Power教師、Super教師和師鐸獎的三冠王得主。
 
18年前,王政忠高師大國文系畢業,滿懷著抱負期盼在大城市闖出一番名堂,成為補教界名師。未料實習時卻被派往南投縣最貧窮的鄉鎮爽文國中教書,南投縣中寮鄉沒有紅綠燈、沒有7-11便利商店,是南投縣稅收最少的地方,看盡偏鄉的教育資源窘境後,內心已定「必須離開,強壯自己」,實習一年多後因著服兵役終於擺脫這裡。
 
了解攝影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作者: 佐藤學,譯者: 黃郁倫、鍾啟泉,出版社:親子天下,出版日期:2012。
 
讓孩子找回學習樂趣、讓老師找到成長動力,日本教育大師 佐藤學「學習共同體」教改奇蹟完整呈現透過「學習共同體」的合作學習、分享表達,不僅孩子們找回學習的樂趣,老師們也找到成長的動力。無數老師和校長在他的理念中實踐出畢生追求的教育理想。他的著作成為許多老師的必讀聖經,他的熱情更感動許多研究生,而成為推動學習共同體的左右手。
 
了解攝影
 
TED Talks│Sugata Mitra:建立雲端的學校/作者:Sugata Mitra (TED Talks)/2013。
 
未來的學校。我們該拿這個只生產一模一樣的人才的體制怎麼辦?下一步怎麼做?這種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現代的潮流和需求!/2013/TED/Prize大獎得主/Sugata Mitra/演講內容。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53189-TED+Talks%E2%94%82Sugata+Mitra%EF%BC%9A%E5%BB%BA%E7%AB%8B%E9%9B%B2%E7%AB%AF%E7%9A%84%E5%AD%B8%E6%A0%A1/
 
「知道」什麼將一點都不重要,作者:賓靜蓀 (親子天下雜誌43期)2013。
 
一九九一年,《星際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成立教育基金會,推動「專案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強調打破學科藩籬、結合科技、小組合作、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孩子才會更有效、更投入學習。一九九八年設立「教育理想國」網站(http://edutopia.org),每個月以專業的影音紀錄,介紹一所創新的專案教學教室及學校,以及其他和創新教育相關的專業資訊。目前該網站的大量文字影音檔案,每月吸引六、七十萬造訪人次,成為全世界中小學老師的交流平台。
 
喬治盧卡斯教育基金會特別重視老師的專業,二○一三年起,更將付費,邀請全美老師參加暑期在職進修課程。
 
了解攝影
 
大學之賊, 作者: 黃凡,2004。
 
每一所大學都是個有機體。因此它會吞噬,也會排泄,會打嗝,還會放屁。然而,當它得了絕症,面臨大限的時候,死亡的過程,是先從教授、學生開始,最後才是校舍、圍牆。
 
知道教授和學生怎麼死的嗎?我現在告訴你:教授是淹死的──他們不諳水性,卻跳入智慧之海。當他們那神聖的遺體被撈起後,身體雖浮腫,皮膚卻呈現了美麗的粉紅色,腮幫子鼓起,那是因為體內積存了過多的廢氣,嘴唇發紫,那是講了太多謊話的緣故。學生則是脹死──他們欠缺衛生常識和不知細嚼慢嚥的道理,卻塞入了太多不易消化、或是過期的、或是速食的知識,肚子便一天天鼓起,最後發出「砰!」的一聲巨響,炸開了!於是校園內滿是黑色的體液,像墨汁一樣。某些經常逃課的同學,就用這些墨汁在尚未傾倒的圍牆上,寫了如下標語:
──學生治校!
──學運世代!
──成績再壞,也要叫我第一名。以及
──讓我們在校園中自由遛鳥吧!
 
了解攝影
 
I just sued the school system中文字幕by翻譯Dysilia。
I JUST SUED THE SCHOOL SYSTEM/英文。
 
吳念真:台灣需要『幫助為名』的社會運動 Be A Giver!2016。
《學習的理由 If There is a Reason to Study》2014長版預告(原:不想考基測)。
 
如果每天做一點自己覺得困難的事,或讀一點自己覺得困難的書,有一天,你將不再害怕面對困難。Catherine Yen。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4232242988575&set=a.10150585194598575.379907.580713574&type=3&theate
 
翻轉過動人生:多元適性,從1到無限的未來教育作者: 陶德.羅斯 原文作者: L. Todd Rose譯者: 江坤山出版社:親子天下,出版日期:2015。
 
從高中輟學生到成為頂尖哈佛研究員,這位教育與腦神經專家的求學顛簸歷程,將帶你跳脫教育框架,幫助「不一樣的孩子」適性發展!沒有孩子該被貼上「不正常」的標籤。但在崇尚標準化的教育體制中,許多「獨一無二」的孩子,卻因「與眾不同」而備受誤解。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陶德.羅斯(L. Todd Rose),曾是被排擠的過動兒,高中輟學,後來卻成為研究教育與腦神經科學的專家,如今更是提倡多元適性學習,讓教育得以更個人化與客製化的鼓吹者。十八歲的他曾是個輸家,被高中退學,在百貨公司上架貨品,時薪四點二五美元。十六年後,他卻成功了,年紀輕輕便已是哈佛教育研究所教職員。身為「變異性計畫(Project Variability)」共同創辦人的他,透過最新的大腦神經科學,重新檢視傳統教育系統的不足,帶我們以嶄新眼光,理解這群如同在餅乾模子內適應不良、格格不入的孩子,可能被標準化體制所掩蓋的珍貴天賦。本書讓我們清楚看見數百萬聰明的年輕孩子及其受挫的家長和老師所共同面臨到的掙扎。這些孩子被困在一體適用的學校系統裡,不被視為獨立的個人。作者羅斯跟我們分享了他從麻煩的孩童時期到哈佛大學的精采旅程,敘述中巧無痕跡地整合進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尖端研究,以及教育領域的最新發展。如果你的孩子是陳舊學校體系的受害者,本書能為家長和老師提供終極的準則。
 
了解攝影
 
終結平庸:哈佛最具衝擊性的潛能開發課,創造不被平均值綁架的人生,The End of Average: How We Succeed in a Wolrd That Values Sameness,作者: 陶德‧羅斯 原文作者: Todd Rose譯者: 聞若婷,出版社:先覺,出版日期:2017。
 
前言 平均值是個假議題?為何我們明知分數並不會反映真實的自己,卻仍接受它代表一種客觀事實?
 
了解攝影
 
The Truth about School,2013。
 
英文。
 
無名氏Anonymous翻譯/The Truth about School/2013/中文版。
https://www.facebook.com/AnonymousTaiwan/videos/vb.114050888798935/449863428551011/?type=2&theater
 
了解攝影
2017-08-25 1:4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攝影
辛苦了
勸你一句 01真的不那麼適合詢問這個問題
簡單的拍照不適合用那麼哲學的方式思考啊
建議樓主 可以去找一些更適合的地方問喔

辛苦了
阿臭丸 wrote:
辛苦了 勸你一句 ...(恕刪)

有可能是因為[曲高和寡]吧 .

這麼專業的學問.不是人人都懂得.

也許可以換個討論的方式.

以上參考.


大大好專業,攝影藝術探討,要深入研究,可有需多要瞭解的

感覺有懂得的大大們真好....


傻呼呼的阿智 wrote:
很想更了解攝影,個...(恕刪)

台灣應該沒有專門研究或是延伸
攝影這個藝術的本身的學術機構
甚至攝影本身是不是藝術
還是一個討論空間

而我的感覺
攝影本身像是一種無機質,單獨存在的存在感很薄弱
攝影依附在時間跟空間上
可以把時間跟空間切割出來
製成時空的平面標本
http://www.shenchaoliang.com/CHINESE/C-INDEX.html

沈昭良


相對起來我比你菜很多

當攝影不再討論光圈大小的時候

就可以讓光影變成藝術品

老實說不簡單


也許我沒有藝術天分至少還能拍個大景讓大家按按讚吧....
http://www.wretch.cc/blog/michael12348

傻呼呼的阿智 wrote:
很想更了解攝影,個...(恕刪)


感謝分享~
傻呼呼的阿智 wrote:
不再國內/外的體制學院中如何在體制外的方式更了解/學習到攝影術/影像的起源到當代脈絡/觀念/現代文化/美學解析?(這問題有點龐大,沒有一定的答案就互相學習/交流給意見都好)


大陸出版資源非常多,樓主可以參考看看呢
對岸信奉唯物主義
行文邏輯上會比歐美的學術產品更貼近地面一些

傻呼呼的阿智 wrote:
攝影這個媒材太不可思議,它很雜包含與繪畫的互文性/觀看方式/建築/時間/空間/觀念/曖昧/紀錄/真實/抽象/哲學/連續性影像/動態影像/科學/醫學/解剖/藝術等,脫離不了攝影為仲介的相關脈絡/起源會推薦哪些/學術/學者/網頁/方法/課程/書籍/關鍵字/軟化文獻等或其他推薦相關專書?


社會學方面:攝影-中產階級的藝術

哲學方面可從https://rosswolfe.files.wordpress.com/2015/04/roland-barthes-image-music-text.pdf切入
(第7頁-51頁)
現代續接符號學的中國著作,寫得不錯的有
超隐喻与话语流变
自由的有限性

視覺心理學方面可從完形心理學切入
https://www.amazon.com/Perception-Imaging-Photography-Way-Seeing/dp/0240809300
這篇文章有1/3來自上面那本書
https://dupisces.com.tw/lightroom-biological-perspective/

觀者感知研究可從認知神經科學切入


傻呼呼的阿智 wrote:在台灣有類似Jonathan Crary的學者很熱情的去解析/研究/蒐集相關的視覺經驗/感知/景觀/現代文化/藝術/美學這方面的人嗎?


吳嘉寶



中間靠右的幾本可能對樓主比較有幫助
視覺工廠那本內容其實已經涵蓋了樓主的一些想法
專門討論各種成像技術


中間那本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寫得真是好
若樓主希望研究影像譬喻法
這櫃的書也都可以參考看看


中間淺藍色靠左那幾本寫得也都非常好
阿智兄空閒時可參考看看

DU 雙魚的海邊

郭大爛 wrote:
大陸出版資源非常多...(恕刪)


國內聯經出版的[藝術的故事].
厚達5百多頁.內容豐富.也值得一看.
你可以Google一下“視丘攝影藝術學院”,
相信你可以得到很滿意的解答,
你所發文的內容,它裡面的課程都包含了,
發文裡面也有攝影師是視丘的學生,
對於攝影美學影像的教育,台灣應該只有視丘最完整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